资源描述
学校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总结
学校坚持贯彻落实关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通知精神,积极认真把开展以“防近视”为中心的卫生,保健工作。在不断增强学生体质,保护与提高学生的视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四有”的一代新人。
一. 建立制度、加强宣传
1、学校把保护学生视力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召开班主任会议把保护学生视力预防近视作为班主任工作职责之一,每天播放一次眼保健操的音乐,学生随音乐节拍做操,教师指导、纠正穴位不够准确的学生。
2、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力求按揉穴位要准确,手法要适当,用力不要过轻过重,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能随时纠正学生不良用眼习惯。
3、把防近视工作纳入领导工作日程,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宣传教育,使师生都知道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二. 减轻学业负担、增强学生体质
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做到不拖堂,不占用学生自习课,不随意补课。
2、课外作业量适当,保证学生每日睡眠寸间。定期检查视力。
3、教室内布置朴素大方、整洁、美观明亮黑板平整、无裂缝、不
反光。
4、我校课桌椅符合卫生标准,桌凳高度与学生身高的比例相称,每周调换学生座位一次。
5、保证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质量。学校安排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强健的体魄不仅可以避免全身性疾病,而且也有利于眼球的正常发育。另外,要加强营养,防止过劳,生活要有规律。
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
1、要求教师做到“三不
(1) 上课板书工整、字迹不要过小;
(2)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不要拖堂;
(3) 严格执行课表,不变相占用学生的活动课时间。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读写时保持正确体位和姿势,做到三个“一”(眼书距离一尺,胸与桌后缘一拳远,手距笔尖一寸),坚持“二要,二不要”。
“二要”是:
(1) 读写姿势要端正,眼书距离一方尺;
(2) 连续读书1小时应休息或远眺10分钟。
“二不要”是:
(1) 不要在光线暗或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边吃饭边看书;
(2) 不要在走路、躺卧和晃动的车上看书。此外,看电视要有节制。
四. 学校、家庭密切配合
1、每学期召开一次全校性家长会,会议上向家长汇报防近视工作
及宣传防近视知识。
2、老师家访要向家长反映学生的视力保护情况,指导家长做好学生的视力保护工作。
学校的防近工作是一项长效的工作,只有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齐抓共管坚持不懈扎实开展防近工作才能收到一定的实效。我校将继续努力,相信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会逐年下降。
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总结
一・工作原则
1. 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把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 坚持综合防控原则。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 坚持常抓不懈原则。把防近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 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近工作。
1. 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按照《中小
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以此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防近工作机制。
2. 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3.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与次数,限制课外作业量。不随意增加学科教学学时,不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
4. 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5. 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可调整一次
学生座位。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其课桌椅高度。
6. 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防近措施。
7. 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二)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 按照《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在学校师生及家
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
2. 每月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3. 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放假前,通过品德与生活课或体育与健康课、主题班队会等,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保护视力教育,使之与经常性防近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促使防近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4. 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课间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5. 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和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计算机时间达45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视力下降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6. 每年的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近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和动员专业机构、新闻媒体的参与,扩大宣传的效果。
(三)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
1. 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米,中学不超过8.5米。
2. 按规定的标准要求,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每间教室内应预置1-3种不同型号的课桌椅(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2种以上型号的课桌椅),或配备可调试课桌椅。
3. 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黑板下缘与讲台
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4. 教室采光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单侧采光的教室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应采用无色透明玻璃;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 (新建教室采光玻地比应达到 1: 4)。
5. 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且灯管应垂直于黑板;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米;黑板照明应另设2盏横向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分布均匀,照度应符合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_)要求。自然采光不足时应及时辅以人工照明。
2022年学校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
活动工作总结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类的指明灯。然而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现代人的近视率逐渐升高。轻度近视最多发生于学龄期儿童且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近视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自疫情线上教学以来,学生的视力问题增多,为了防止学生近视率攀升,我校将3月和10月定为近视防控宣传月,开展了 “七个一”活动,从多个角度做好学生的视力保护工作。
1. 一次比赛
眼保健操是一种按摩穴位,放松肌肉,改变眼疲劳的好方法,也能有效地预防近视。为了增强学生爱眼护眼意识,提高学生眼保健操的正确率,促进学生养成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良好行为习惯。全校开展了一次眼操评比活动。
2. —次展示
学校利用好榜样的力量,根据学生的用眼习惯及写字姿势,再参考学期初的视力检查结果,每班评选出了 1名“护眼小卫士护眼小卫士”不仅要以身示范,更要发挥作用,帮助其他同学。例如纠正错误的眼操姿势,向同学们普及护眼知识等等。
3. —次宣传
在学校的宣传窗也随处可见护眼知识,还有宣传橱窗、教室的黑板报还有走廊的文化墙等。
4. 一次讲座
升旗仪式上,学校邀请了社区医生为全体同学们上了一堂爱眼护眼科普课一一《防控近视降龙十八掌》。
医生将防控近视要点编成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的诀。医生的讲课深入浅出,干货满满,将高深的科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同学们收获颇丰。
5. 一次启动
学校还设立了爱“视”界小屋,让孩子的眼睛亮晶晶。这一举动受到市里的鼎力资助:一万元的科普书籍、一台科普e站以及一万元的护眼设备。同学们在这里可以了解更多的爱眼护眼知识,阅读更多地科普书籍,也可以在这里放松眼睛,做一做眼部保健。
6. —次广播
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也专门开设了护眼小课堂,在周三的中午向同学们普及爱眼护眼的小常识和小妙招。
7. 一次签订
学校还和教育部门签订了《中小学近视防控责任书》,与家长签订了《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近视防控倡议书》。家校合力,为孩子的视力健康保驾护航。
视力保护迫在眉睫,相信在学校的氛围营造下,加上同学们自身的努力,一定能掌握更多的保护视力办法,并付诸实践。科学用眼,共创美丽“视”界,“睛”彩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