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抢修现场管理
施工组织制定在实施过程中,因客观条件的变化及主观原因的影响会碰到各种困难,如地下资料与制定图纸不符,材料供应脱节,设备故障,气候异常以及其他因素等等。这就必需要施工组织者掌握这方面的客观规律,协调平衡,完成施工组织制定预定的各项要求。这一过程即称作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依据施工组织制定所编制施工方案的各项内容去组织安排人力、物力。主要包括施工进度管理、劳作力管理、物资工具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和成本管理等六项管理内容。
一、施工进度管理
加快进度、缩短工期是施工管理基本指导思想,是节约投资的根本措施。施工现场进度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1)合理调度现场施工人员应掌握施工方案的制定进度要求,熟悉施工现场机械设备能力、材料供应状况及施工人员素养,并具体布置天天(周、月)计划任务。深入生产岗位了解工程进度、劳作力的余缺和设备利用状况,随时协调处理解决各类供、必需矛盾,并依据要求下达和落实各项行政指令。
(2)认真统计施工现场统计工作是检查计划执行状况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统计资料发现矛盾,并将施工现场的信息及时反映到有关管理部门和领导机关,为协调施工组织提供依据。统计方法主要通过表式将原计划各种指标(工期、人工、设备、材料等)与统计的资料加以对比 。
二、劳作力管理
通过合理的劳作组织,以较少的劳作消耗,达到提升劳作生产率的目的。
(1)劳作生产率的表示方法
劳作管理的效果好坏是用计划劳作生产率和实际生产率二者相比较来鉴定的。
(2)提升劳作生产率的途径
①合理安排和使用人力。针对工程特点和施工人员素养和特长,将人员分配到各个生产岗位,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并下达各项指标。
②提升职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③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施工机械化水平。
④落实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赏罚分明。
(3)劳作定额的管理。
①劳作定额是完成某一个工序所规定的劳作时间。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不同时期内依据操劳作能力和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进行测定的较为先进的水平。它是施工预算编制和劳作组织的依据。
②劳作工时的消耗并非都是定额时间。全部工时消耗组成为:
因此劳作定额(也称工时定额)对组织生产、提升劳作生产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减少非定额时间,缩短定额时间的耗用是提升劳作生产率的主要途径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