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校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为了帮助全校师生在心理上有效应对此次疫情,积极预防,减缓和控制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我校制订了《XXXX中学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工作方案》,多措并举,为广大师生及家长提供免费心理支持服务,为抗击疫情做出方中人的贡献。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开通心理咨询热线
学校心理咨询室,面向全校学生开通针对新冠的心、理支持电话热线咨询服务。
二、提供针对性心理服务
为积极落实上级部门的要求,围绕外出和从外地返回的学生,建立针对性心理服务制度,政务处和综治办通过班主任进行摸底,要求各班级实行“一对一”的服务,即各班主任通过微信、电话等途径主动沟通,了解思想和心理状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如果察觉学生心理出现高危症状,及时联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主动进行心理干预,以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三、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为了落实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学校政务处和心理咨询室,利用各年级学生管理网络平台,发布权威消息,通知学生最新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告知学生疫情防控方法,宣传如何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情绪等科普知识,以确保学生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
四、拟定开学后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
根据目前疫情的变化趋势,学校心理咨询室拟定了开学后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将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热线咨询、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减轻疫情对学生身心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2022年新冠疫情防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一、指导原则
为了科学有效的应对新冠疫情,让全体师生及家长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应对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有效缓解我校师生因疫情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到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预我校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依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1. 了解受疫情影响的师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识别高危人群,及时跟进心理干预,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
2. 密切跟踪、研判和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聚集心理危机苗头,及时向校防控领导小组报告,提供解决方案对策及建议。
三、组织机构
成立预防新冠疫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团队。名单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X
组员:政教处、学年主任、各部门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四、工作安排
(一)开展开学复课衔接工作,
对复课后学生可能存在的不良问题,提前预判,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迎接开学的行动准备,从身体上收心,行动上收心,引导学生制定开学计划。
(二)用好疫情防控活教材,上好开学第1课
通过开展疫情防控、卫生健康、生命安全、爱国、感恩、责任、家国情怀等主题班会,积极引导学生分享总结家居学习生活期间,学习体会和成长感悟可通过。推广校内外志愿者服务活动,学习疫情期间身边优秀榜样事迹,帮助师生汲取正能量。
(三)在校学生的心理干预工作安排
原则:健康宣教,指导积极应对,消除恐惧,科学防范。
1.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致师生、家长的一封信”普及疫情的相关知识。
2. 通过微信群,疫情工作微信群、班级群开展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建议收集学生关于这次疫情的提问;通过微信群的方式一一回答学生代表性的问题;正确提供信息;建议学生查看疫情新闻的时间不宜超过一个小时;做好学生的生活与后勤保障工作等。
3. 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做好将鉴别分类,予以不同应对。
4. 学生出现恐慌、不敢出门、盲目消毒、失望、恐惧、易怒、攻击行为和过于乐观、放弃等状态;要予以及时干预。学校通过QQ热线开通网络心理服务;安排具体值班人员。
5. 不歧视患病、疑病人群。
6. 提醒学生注意不健康的应对方式(如熬夜、饮酒、吸烟等),开展适当的室内运动。
7. 自我识别症状。通过有效的宣传如何区分感冒流感和新冠等;安排每日的体温检测等。
8. 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及时汇报工作。
(四)xx的心理干预工作安排
1. 通过微信进行三级心、理讲座培训,普及疫情的心理调
适相关知识。
2. 通过微信群,辅导员微信群、班级群开展健康知识科普宣传。
3. 对目前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及时汇报工作。
4. 通过微信、钉钉热线开通网络心理服务。
5. 按照规定的四类人群制订分类干预方案。
6. 制定开学后学生心理辅导预案,重点排查返校后情绪反应强烈,尤其是有家庭感染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时支持帮扶。
7. 开学后,建立以寝一一班一一校的三级联动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
疫情期间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方案
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师生的心理防护,帮助同学们缓解疫情带来的心理困惑,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构建学生防疫心理安全网,制定“构建防疫心理安全网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方案,在特殊时期维护全校师生心、理健康。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开展疫情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通知精神,坚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念和信心。教育为主,重在预防,及时干预,维护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
二、工作原则
(1)立足教育,重在预防,积极预防、减缓和尽量控制疫情的心理社会影响;
(2)将心理防护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以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促进学校稳定为前提,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心理防护工作重点;
(3)针对不同情况实施分类,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
三、工作内容
防疫期的心理工作内容,根据开学的关键时间节点,分为“开学前”和“开学后”两部分展开:
(一)开学前心理健康干预
(1)共建多元的心理援助通道,加强防疫心理辅导服务。采取多元模式开展心理支持服务,包括热线电话、教学直播平台,电子邮箱、微信、QQ、心理中心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回应同学们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疫情导致的焦虑、恐惧、抑郁、躯体化症状等各种问题。
(2)线上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利用网络和班级群开展的心理辅导服务工作,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3)利用网络平台,及时推送防疫信息。搜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转发防控新冠的心理支持手册和心理健康知识信息或制作网络微课,帮助大家科学了解新冠疫情中人们的各种心理特点和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学会积极应对的策略。
(4)建立亲情微信群,开展针对性服务。专门建立学生微信群,将心理老师、学生处、各大班主任和各位疫情较严重区的学生相聚在一起,及时了解受疫情影响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各种需求,保障信息畅通,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利用网络平台,对教师队伍进行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的培训。组织团队成员参与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的网上培训,提高开展疫情心理防护和危机干预的专业技能,确保为师生提供科学、专业的心理援助。
(二)开学后心理健康干预
(1)提升心理辅导与干预服务质量。继续采取多元模式开展心理辅导与支持服务,包括热线电话,教学直播平台,电子邮箱、微信、QQ、心理中心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化解同学们出现的负性情绪,特别是疫情导致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问题。
(2)启动危机干预四级联动机制,提供精准心理服务。启动“学生一班主任一心理教师一心理辅导专家“四级联动关爱援助、信息沟通机制,实施”新冠疫情心理晴雨表制度”,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精准的心理援助服务。
(3)继续利用网络平台,及时更新防疫信息。利用网络平台,持续更新防控新冠的知识信息,帮助大家科学了解新冠疫情压力中的各种心理特点和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学会积极应对的策略。
(4)加强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专业人员的培训。对心理服务团队的成员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培训,提高心理咨询辅导特别是疫情心理防护和危机干预的专业水平。学习疫情心理援助知识,探索心理援助与干预技术,确保心理辅导、心、理援助、心理危机干预的科学化、专业化和针对性。
学校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导向,围绕主题,广泛开展各类在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普及心理抗疫知识,营造良好校园心理防疫氛围,提升学生心理抗疫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了缓解因疫情期间生活方式、学习压力、心理健康等因素导致的学生压力,帮助学生及家长尽早尽快适应学习变化,减少意外发生,我校制定学校加强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新冠疫情防控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树立生命至上与身体健康理念,结合教职工工作特点,结合新冠疫情的影响,结合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理性平和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X、XXX、XXX
三、活动主题
“疫”路同心,关爱生命
四、活动目的
以校园疫情防控为主线,采取二、三级心理咨询师与全县学校结对帮扶的形式,结合中小学生“5 - 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集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五、活动时间
自发文之日起至2022年12月。
六、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
七、活动方式
以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案例研讨、团体心理辅导、主题班会、面谈、网络咨询、热线咨询和线上普查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八、活动内容
聚焦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开展全面排查。学校要结合实际,运用科学的心理测量工具和手段,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开展一次全面排查。为增加排查工作效率,可向学生家长提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异常状况排查指引》(家长版),作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的辅助形式,指导家长在发现相关苗头性信号时第一时间与学校联系。由于心理健康排查的数据涉及个人隐私,请学校做好保密工作,防止信息泄露。
对排查中发现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评估分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严重程度,将学生心理状态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疑似精神障碍。对一般心理问题者,要安排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关注;对严重心理问题者,要安排辅导员、班主任重点关注,一对一跟踪,并到学校心理咨询室或是结对帮扶心理咨询师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对疑似精神障碍者和可能存在致命性(伤害自身或危害他人安全)心理危机危险的学生,要列入学校危机预防干预库,启动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开展医校合作,加强学校与医院的联系与协同,畅通医疗转介绿色通道,帮助疑似精神障碍或严重心理疾病学生及时就医。
(二)宣传心理防护知识。指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看待和接纳自己在本次疫情中的心理状态,学习如何在疫情中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加心理韧性,进行自我心理保健。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定时关注官方通报,停止频繁了解信息,避免灾难化思维,积极面对自身情绪变化,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家长、老师帮助。
(三)推出课堂。以班级为单位,每周通过课堂教学、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班会等形式开设一次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课,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调控情绪、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畅通咨询热线。请学校要充分利用心理援助热线,帮助师生有效排解疫情下的心理压力。有条件的学校可自行组织心、理学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以及与校结对帮扶的国级心理咨询师等开设服务本校师生的心、理支持援助热线电话、微信、邮箱等。
(五)开展特殊学生XX的关爱活动。对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加强监护管理;对学业困难的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对单亲家庭和亲子关系困难的学生,教导学生正确对待家庭,引导家长以阳光乐观的心态教育子女,对亲子关系困难的家庭开展家庭心理辅导。
九、活动要求
1. 学校高度重视师生紧张的心理健康教育,安排专人负责该项工作,扎实开展相关工作。
2. 学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3. 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结合校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联合与本校结对帮扶的心理咨询师共同组织本校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培训,并将培训开展情况形成总结材料。
4. 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开展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总结反思,争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和进步。
学校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为做好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师生的心理防护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帮助师生科学对待疫情,减轻疫情对心理的干扰及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促进校园内外的和谐与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立足教育,重在指导,以发展性、保护性、预防性、全员性、针对性为原则,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学生承受挫折、自我管理、自我调适、适应环境应对变故的能力。教育为主,重在预防,及时干预,维护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
二、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书记XXX为组长,工会、德育部成员、心理教师为组员的“教育宣传组”,将师生心、理危机干预作为主要的教育宣传工作内容之一,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应急心理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
三、基本原则
(一)统指挥。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我校疫情防控整体指挥体系内,实行统指挥和调度。以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促进学校稳定为前提,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和部署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分类实施。针对我校不同学生实施分类干预,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坚守帮助者和受助者均应当注意避免再次受到创伤的原则。
四、工作目标
(一)了解受疫情影响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识别高危人群,及时跟进心理干预,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
(二)密切跟踪、研判和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聚集心理危机苗头,及时向校防控领导小组报告,提供解决方案对策及建议;
(三)综合应用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做好宣传教育、情绪引导以及心理咨询、疏导等心理健康服务。
五、具体实施
(一)服务内容
1. 提供抗疫期间的心理援助;
2. 积极开展正向宣传和引导,预防、减缓和尽量控制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 提供情绪疏导、情感支持;
4. 个别突发危机学生,开展相关心理危机干预。
5. 积极开展以“用爱抗疫,以心援心”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节,以学生讲述疫情期间自己的心情故事为主要,聚焦提升学生的心理免疫力,突出“云端”抗疫,围绕战“疫”期间,面对疫情冲击,寻找发生在自身或周边人的生命“云端”心理防疫抗疫故事,聚焦抗逆成长等生命成长感悟、体会、成果,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逆境中的生命成长,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服务对象
第一级人群:与新冠确诊患者(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或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有近距离接触的学生。
第二级人群:疫情期有进出其他地区或重点区域的学生。
第三级人群: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学生。
第四级人群:关注有特殊困难的师生家庭(尤其关注因为疫情影响而可能造成的生活窘迫和心理干扰的师生);关注有家庭成员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师生的情绪和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