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实现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奔赴”
一、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幼小衔接开始受到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对于幼儿自身发展而言,幼小衔接过程中不仅关注知识内容和教学环境上的过渡和衔接,还会涉及幼儿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个人心态等方面的过渡。高质量的幼小衔接教学,能够为幼儿从幼儿园健康过渡到小学这一关键时期保持生理、心理健康,提升学习能力等提供更大的助力。其次,对于学校教学发展而言,加强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沟通交流,实现两者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过程的自然过渡,更有利于小学教学计划的整体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保证教学进度,对于学校教育发展有明显的积极意义。由此可见,幼小衔接是非常重要的。
二、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1. 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现今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把幼小衔接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各家幼儿园通过各种教师教研会、家长问卷调查、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做好幼儿入学前准备。甚至还专
门开设幼小衔接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啦”。但这种衔接只是幼儿园一头热的单向衔接,小学却很少主动的走进幼儿园,感受幼儿园孩子的一日活动流程与教师的教学方式。至此,就形成幼儿园衔接工作的单向性。
2. 幼小衔接的表面性
很多幼儿园进行的幼小衔接工作都只是跟随着小学的步调走,一味的迎合家长的需求,忽略幼儿做事情的专注力,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上课时候的主动性,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手工制作时的注意力持久性等。
3. 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现如今很多幼儿园都把幼小衔接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做,重视知识方面准备,轻能力、习惯的培养,家长见面更是会互相攀比,片面关注幼儿会背多少古诗,认识多少个汉字会做多少以内的加减法等,严重忽略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引导。不能同时关注到幼儿身心健康。
三、推进幼小衔接“双向奔赴”的新思考
1. 引导思想理念
幼儿园方面要先从教师群体出发,立足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案例为依托进行正确理念的讲解和传播。教师在接受培训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可以在新学期开始前加以应用,在设计大班幼儿教学方案时有意识地融入幼小衔接理念,这样可以在进行幼儿园大班正常教学活动的同时,完成幼小衔接的部分工作。无论是部分教师存在的对幼小衔接不重视、不关注的问题,还是部分教师对幼小衔接的错误认知问题,都是由于教师自身对于幼小衔接认知的不深入导致的。因此,要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做好有效衔接的工作,幼儿园要先做好幼小衔接正确思想理念的引导。在实现教师自身教学理念转变的前提下,带动幼儿家长认识到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进而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帮助幼儿更快速地适应这一过渡时期。
2. 创新活动方式
对于小学来说,关键问题实际上是缺乏了解。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小学教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教师在面对幼儿教学的这一问题时,都或多或少存在想当然的情况。这一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幼儿园教育不统一,使教师的了解面临困难,但是更多情况下还是由于小学教师本身不具备了解幼儿教育内容、情况等方面信息的意识。因此,在低年级的小学教师开展教学前,学校有必要定期开展一定的参观交流活动。一方面,小学教师要借助于参观活动的实际感受,了解幼儿园大班幼儿的教学内容和过程;另一方面,要让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共同参与教学研讨,通过教学过程、经验的分享来增加彼此的了解,共同探索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互联互通的方法。通过实地深入了解的方式,小学教师才能真正对幼儿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甚至于思想、习惯等
做到心中有数,并且以此为基础设计和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3. 关注心理发展
在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都会面临生活习惯改变、学习方式转变等正常的变化,也会由于进入新的环境而出现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对于本身心理素质不够强、性格内向、适应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在经历这一过渡阶段时可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幼儿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更影响到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帮助幼儿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这一特殊阶段也是幼小衔接教育工作需要达成的目标。就其具体的方式而言,无论是对于幼儿园教育还是小学教育,都要定期进行心理访谈活动,通过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多的方式,以对话交流的形式了解幼儿当前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存在的心结。在小学阶段,学校还可以开展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让低年级学生定期参与心理辅导,避免由于不适应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四、解决幼小衔接“双向奔赴”的新举措
1. 加强班级幼儿日常生活管理与照顾,帮助幼儿实现全面发展
(1) 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如:规律的作息、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2) 培养幼儿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与独立意识。
(3) 重视幼儿情商发展。如:幼儿的兴趣爱好、幼儿的合作意识等。
(4) 注重式教育,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应性。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姿势等。
2. 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幼小衔接的工作会更具它的实效性。
(1) 召开幼小衔接家长会,取得家长的配合。
(2) 通过“家园联系栏”,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3) 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
(4) 指导家长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的准备
(5) 家长积极参加幼儿的毕业典礼,给幼儿以仪式感。
3. 加强与小学的联系和交流
(1) 幼儿园通过组织参观小学的一日活动,帮助幼儿揭掉小学的神秘面纱。
(2) 通过图片、视频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了解进入小学之后,小学的学习与生活,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一玩老师与学生的游戏。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3) 邀请小学的老师来幼儿园与教师、家长座谈,进一步了解小学的情况,便于与孩子们交谈。通过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共同努力,实现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的顺利过渡。
总之,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既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因此,开展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幼小衔接应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面对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小学教师,甚至幼儿家长都要共同努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做出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