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教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076700 上传时间:2025-04-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 9 课题:诵读欣赏 主备人:梁晓红 审核人:周春雷 一、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 学会联想想像,赏析诗歌的佳妙之处。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一、 填充 ①《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 ,是 代诗人;《登岳阳楼》作者 ,字 ,是 代大诗人著有《 》。 ② 曲径通幽处, 。 ③ ,乾坤日夜浮。 【目标展示】 l.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运用联想,想像进入诗歌的意境。 3.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对总理的崇敬之情。 【新知研习】 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三座高峰, 许多名篇佳句脍炙人口,源远流长。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成为诗人吟诵歌咏的对象,并借此抒发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 二、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 1.作者简介。 2.解题: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宋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细腻,意境优雅。 3.反复诵读。 指名朗诵,教师范读。 4.讨论问题: (1)开头两句点出了人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看出了什么景色?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游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2)诗的三、四句写诗人的行踪到了哪里? 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3)从这两句诗中,你能寻找到一个成语吗? 曲径通幽。 (4)诗的五、六句写作者看到优美环境后,产生了哪些感慨? 这两句话是对仗非常工整的句子,这样幽美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消除净尽。 (5)最后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又使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这时仿佛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声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6)全首诗诗人通过写景,体会出了什么道理? 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会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三、学习《登岳阳楼》 1.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称。 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2.了解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当时杜甫57岁,漂泊于湖南一带,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他个人境况又异常困苦,加之既老且病,心情悒郁苦闷,杜甫晚年饱经苦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这首五律正是诗人晚年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作之一。 3.分析理解 〔1〕首联: ①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能样的心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两句表达了心仪已久的仰慕之情和如愿已偿的兴奋之情。运用对偶和对比的修辞手法。 ②律诗开头两句本可不必对仗,作者却破格写成一联且自然流畅,是何用意? 强化“今〞“昔〞对比,特别今日登楼赏景,夙愿得偿的兴奋之情。 〔2〕颔联: ①此联主要写什么?这两句各侧重写什么内容? 此联描写洞庭湖的雄浑壮阔的景象。吴楚这片辽阔的原野从这里东南分割,天地万物在你的怀抱中日夜沉浮。上句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下句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 ②“浮〞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明确:自然贴切,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3〕颈联: ①主要内容 明确:亲朋好友没有一个字的音讯,年老多病只有一叶孤舟相随。写登楼赏景而生的感慨。 ②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登楼的感慨的? 分析:在宏大壮阔的洞庭湖面前,诗人顿感自己的涉小无助,自然联想到自己困难的境况,“无一字〞,特别了孤独;“有孤舟〞表现了悲苦。写湖景壮阔→叙境况凄凉,触景生情,前后对比,诗境顿时不同。这是诗人的精心构思,有意拿二者对照,前后映衬,借此引出更深的思索和感慨。 〔4〕尾联: ①主要内容 明确:北面的关山仍然饱经战火,倚靠着楼窗远眺,我不禁涕泪交流。抒发诗人忧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感慨。 ②此联与颈联有何联系? 明确:由颈联自伤凄苦到尾联不禁感时伤世,这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由“亲朋无一字〞,作者联想到正是连年的战乱,造成音书不至前后形成对比。山河依旧,国难家愁,年老多病,壮志难酬,怎不叫人悲从中来,怆然涕下。尾联绾上结下,对拓宽诗的意境,深入其思想内涵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小结: 此诗并非一般的游兴之作,而是一首表现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人民的重大主题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述,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 四、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 1.说说周总理 (多媒体展示周恩来生前工作的情景。) 周总理一生为人民的丰功伟绩是不能够都用画面展示出来的,同学们对周总理的了解还有哪些?你认为周总理具有怎样的崇高品质? 同学介绍周总理事迹:为中华读书、挑水泡、让雨伞、搓稻草、谈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忘我工作、弥留之际、遗言…… 小结:周总理平易近人,关怀人民,清廉奉公,忘我工作,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不愧为人民的“好总理〞。 2.简介写作背景 这样好的总理与世长辞了,怎不叫人悲伤万分?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他们企图阻止人们对周总理的悼念,下令不许开追悼会。人们对总理的怀念却更深切,亿万人民从心里发出一个共同的呼声:“周总理,你在哪里?〞打倒“四人帮〞后,当代女作家柯岩发表了《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它反映了亿万人民的共同呼声,引起人民群众的激烈共鸣。 3.配乐朗诵 播放音乐,老师深情朗诵,或听录音。 4.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这首诗为什么写得如此感人? 〔1〕丰富的内容。 材料真实、典型、感人,从不同侧面表现周总理的崇高品质。 〔2〕新颖的结构。 诗人创造了一种“询问——呼唤——寻找一回答〞的新形式,造成一种新颖、 壮阔的意境,展现出来的一幅幅动人画面,是周总理生前工作的真实写照,歌颂了周总理为革命日夜操劳,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产生了激烈的艺术效果。 〔3〕善于运用拟人和反复的手法抒发感情。 〔4〕破折号的运用。 〔略提一下〕 5.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分角色领诵、齐诵) 6.结语。 【归纳总结】 古诗诵读小结:如何赏析一首诗词? 明确:①反复诵读,整体感知。②读懂诗歌,体会感情。③心得品味,分析特色。④熟读成诵,增加积存。 【巩固拓展】 1、 填充 ① ,禅房花木深。 ②万籁此俱寂, 。 ③吴楚东南坼, 。 ④ ,凭轩涕泗流。 2、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预习指导】 预习《做一回小记者》,观看一段电视采访,如:杨澜访谈,了解做一名记者要具备哪些素养。 四、板书制定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环境优美,以动衬静, 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登岳阳楼》 杜 甫 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 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 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 五、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