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焊接割安全技术措施
为了保证〔 〕,需要在〔 〕〔 〕〔 〕地点进行电焊〔或氧焊〕、气割,特报如下技安措施:
一、组织措施
1.1 电焊〔或氧焊〕工作由电焊工现场负责施工,电焊工同时也是质量负责人。
1.2 由安全员或瓦斯检查员在现场全面负责指挥电焊或氧焊工作,并监督、检查。
1.3 电焊〔或氧焊〕时,设专人负责洒水工作,并准备2台灭火器到现场备用。
℅,且只有在作业地点四周20米范围内,巷道顶部无瓦斯积聚、超限时,方可进行作业。并随时检查矿井通风状况,保证作业地点正常通风。发现停风或瓦斯超过规定时,必须马上停止作业,查明原因进行处理或撤出人员到地面安全地点。
1.5 作业人员到现场后,准备工作到位后,由现场指挥与调度室联系,保证在电焊或氧焊作业期间,必须停止井下的一切工作(或停止井下一切放炮作业)。焊割工作结束,用清水降低高温物件至正常温度后,焊、割工作完毕后,也由现场指挥负责向调度室汇报,之后方可恢复井下相关作业。
由现场指挥负责在作业地点前后20m设备警戒,有行人需要通行时,必须先联系可靠后,方可通行。
1.7 施工时间:200 年〔 〕月〔 〕日 〔 〕时至〔 〕时。
二、气焊、割安全技术措施
2.1 操作前的检查:
2.1.1乙炔气瓶、氧气瓶、胶管接头、阀门的紧固件应紧固牢靠,不准有松动、破烂和漏气。氧气及其附件、胶管、工具上禁止粘油。
2.1.2 氧气瓶、乙炔管有漏气、老化、龟裂等,不得使用。管内应坚持清洁,不得有杂物。
2.1.3 穿、戴规定的劳保用品进行操作。
2.2. 使用乙炔气瓶气焊〔割〕的操作步骤:
2.2.1将乙炔减压器与乙炔瓶阀,氧气减压器与氧气气瓶阀,氧气软管与氧气减压器,乙炔软管与乙炔减压器,氧气、乙炔软管与焊〔割〕炬均可靠连接。
2.2.2分别开启乙炔瓶阀和氧气瓶阀。
2.2. 3对焊〔割〕炬点火,即可工作。
2.2. 4工作完毕后,依次关闭焊〔割〕乙炔阀、氧气阀,再关闭乙炔瓶阀、氧气瓶阀,然后拆下氧气、乙炔软管,并检查清理场地,灭绝火种,方可离开。
2.3.操作注意事项:
2.3.1 焊接场地,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应备有消防器材,有足够的照明和优良的通风。
2.3.2 乙炔发生器〔乙炔瓶〕、氧气瓶四周10米范围内,禁止烟火。乙炔发生器与氧气瓶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7米。
2.3.3 焊工使用的防护工作服,上衣不得掖入裤内,裤脚不得卷边,鞋口不得扎在裤脚外。
2.3.4 每根乙炔软管必须有回火设施,禁止使用浮桶式乙炔发生器。
2.3.5 检查设备,附件及管路漏气,可用肥皂水试验,四周不准有明火或吸烟。
2.3.6 乙炔发生器零件和随机工具不得用铜,以防铜与乙炔接触产生乙炔铜引起爆炸。可采纳含铜在70%以下铜合金。
2.3.7 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使用氧气时,必须妥善安放,防止倾倒。有室外作业时,要把氧气瓶安装在凉棚内,避免阳光激烈照耀。
2.3.8 氧气瓶一般应该直立放置,各别状况需卧置时,瓶劲要略微搁高一些。
2.3.9 氧气瓶、乙炔瓶上严禁沾染油脂。不同意用带有油脂的手套搬运氧气瓶、乙炔瓶。
2.3.10 氧气瓶必须用手或扳手旋取瓶帽,禁止用铁锤等铁器敲击。
2.3.11 旋开氧气瓶、乙炔瓶阀门不要太快,防止压力气流激增,造成瓶阀冲出等事故。
2.3.12 氧气瓶嘴不得沾染油脂。冬季使用,如瓶嘴冻结时,不许用火烤,只能用热水或蒸气加热。
2.3.13 不要把氧气瓶内的氧气全部用净,最后至少要剩0.05Mpa的氧气。
2.3.14 乙炔瓶不能遭受剧烈的震动和撞击,以免瓶内的多孔性填料下沉形成空洞,影响乙炔的存储。
2.3.15 乙炔瓶在工作时应直立放置,防止丙铜随乙炔流出,以免发生危险。
2.3.16 乙炔瓶表面温度不应超过30—40℃,温度过高会降低丙铜对乙炔的溶解度,造成瓶内乙炔压力急剧增高。
2.3.17 减压器与瓶阀连接必须可靠,严禁漏气,避免发生爆炸事故。
2.3.18 不能把乙炔瓶里的乙炔全部用完,最后应剩0.1Mpa的乙炔气体,并将气瓶阀关紧。
2.3.19 开氧气或乙炔阀门时禁止撞击,防止产生火花。
2.3.20 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关紧氧气阀和乙炔阀,不准将焊炬放在容器内或工作台下。
2.3.21 乙炔管堵塞时,严禁用氧气压缩空气吹除。
2.3.22 发生回火时,先关氧气阀,后关乙炔阀;乙炔管着火时,可采纳弯折管的方法,将火熄灭。
2.3.23对受压容器、密闭容器、各种油桶、管道及粘有可燃液体的工件,必须事先除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解除容器及管道的压力,消除容器密闭状态〔敞开口、旋开盖〕,再进行工作。
2.3.24 在焊接、切割密闭空心工作时,必须留有出气孔。在容器内焊接,外面必须设人监护,并有通风措施。禁止在已刷好油漆或喷过塑料的容器内焊接。
2.3.25工作结束,应清洁乙炔发生器,检查清扫工作场地,灭绝火种,用清水降低高温物件至正常温度后,方可离开。
三、电焊工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3. 1.准备工作:
3. 1.1 检查电源线和电焊钳线绝缘是否优良,接头是否牢固。
3. 1.2 检查电焊钳手把绝缘是否优良,接线一定要牢固。
3. 1.3 检查防护面具是否完整,玻璃和电焊手套是否完好。
3. 1.4 氧气瓶和乙炔瓶相隔5米,远离热源和易燃品的地点安放。
3. 1.5 检查管带、接头等是否牢固,有无漏气,不得用其他管代替管带使用。
3. 1.6 检查工作环境四周有无妨碍工作的物体、有无易燃、易爆物,假设有应及时清理或改换工作场地。
3. 1.7 检查工作场所四周环境是否有不安全因素,假设有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排除,禁止冒险蛮干。
3.2首先依据工件的厚度和受力等状况,选用适当大小的焊条和调整适当大小的电流。
3.3.清理工件表面焊接处的腐蚀层,保证焊接质量。
3.4进行工作时,必须穿戴好绝缘服和防护面具,严禁穿戴化纤服装,防止焊渣飞溅,造成灼伤。
3.5仰卧工作时,要垫绝缘物或干木头,防止触电。
3.6穿戴绝缘用具,再行施焊。
3.7敲打焊渣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焊渣飞溅,损伤眼睛。
3.8在停止工作或暂时离开工作岗位时,必须切断电源。
3.9氧割焊作业点火时,应先开乙炔阀,熄火时顺序相反,开、关动作不可过猛,点火时发生响声,这是回火的象征,应马上熄火,关闭阀门,不准割枪,焊接器具有火放下。
3.10依据工件厚度,调整适当火力和选用适当的割、焊矩。
3.11假设割、焊工件时,应先除去铁锈层,防止在割、焊操作中,铁锈飞溅,造成灼伤。
3.12切割较大工件时,操作人员站位一定要合理,以防切割断后,工件掉落、倒塌,造成砸、碰伤。
3.13工作人员要暂时离开工作岗位时,必须要熄火,不同意割、焊块带火放下。
3.14工作完成后,切断电源,整理好电焊钳线,熄火,关闭气阀门,拆掉管带,清理并收好工具和工件。
3.15检查工作场地四周有无火灾隐患,如有应及时清除火源,方可离开,防止发生火灾。
3.16安全注意事项:
(1)夹焊条时,必须要夹牢,不准夹在焊条药皮上,以免接触不良。
(2)焊钳不得放在地线和地线导电部位上,以免烧电焊机或其他意外事故。
(3)氧气瓶和乙炔瓶,二者之间要坚持七公尺以上距离。
(4)氧气瓶和乙炔瓶不准放在易燃、易爆物体旁,五公尺范围内严禁烟火。
(5)氧气瓶、乙炔瓶、管带、割焊矩,严禁接触油脂物体,严禁接进火源。
(6管带不准横穿人行道、轨道等,必要时,须加以保护或设专人监护。
(7)如假设不可避免要在有易燃物处作业时,要严格按防范措施执行,同时要备足消防器材,设专人监护,洒水降温,随时扑灭火源,防止事故发生。电焊或氧焊等工作完毕后,在作业地点应再次用水喷洒,由安全员或瓦斯检查员在工作地点检查1小时,以便发现异状,马上进行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