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写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如何写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我不断探究有关教学对象、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努力提升自己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今天,朴新我给大家带来语文教学方法。
写教学反思方法一
总结同学的新思路、新见解:及时记下同学独到的思路和见解,及时发现同学有价值的疑问和产生问题的根源。
语文课堂教学重视过程,教学应该是师生心灵之间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同学,总会闪烁出革新的火花,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同学的见解和大胆的发问,这样不仅使同学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同学也是一种欣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今后教学的营养材料。
比如在教学鲁迅的散文诗《雪》一文时,我让同学讨论,在情感倾向上鲁迅最喜爱哪种雪时,同学们都说是朔方的雪。接着,我又追问:那么,你们呢,最喜爱哪一种雪?并说明喜爱的理由。同学结合课文,大多数都说喜爱朔方的雪:因为它旋转、奋飞、坚强、顽强,敢于跟严寒作斗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体现。这个环节结束后,我正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讨论文章的表现手法时,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最喜爱的是南方的雪。〞我吃了一惊,按一般的惯例,同学的熟悉,易受情感的左右,倾向于的看法。不过,我还是很有耐心地追问:“你为什么喜爱南方的雪呢?〞这个同学回答:“因为南方的雪滋润美艳,如处子的皮肤般白皙、柔嫩、细腻,如青春般富有活力,蕴涵着春天的气息。更重要的是雪野中的冬花惹人喜爱,雪地里还可以堆雪人,打雪仗,都是小孩子喜爱的,我有什么理由不喜爱呢!〞一时间,同学们议论纷纷,但我很高兴,借机让同学围绕着南方的雪展开了讨论,这样很好的达到了课堂效果。
总结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课后及时记下好的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手段措施等。
每上完一节课后,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如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预先〔制定〕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而采用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不死守预案,据实际状况得当的临时应变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革新等等,都可具体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照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善、完善。
比如笔者在教《诗经·蒹葭》一诗时,为了引导同学理解诗歌的意境,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诗歌中的青年男子在什么时候来到了什么地方?他来这个地方干什么?你能依据诗句说出诗歌的意境吗?然后要求同学分组讨论。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纷纷发言,说出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一个深秋的早晨,一个青年男子来到芦苇丛生的河边,准备与他心爱的姑娘相会。远远的,他看到心爱的姑娘向河对岸走来,他心情非常激动。可是,披霜的芦苇却挡住了视线,姑娘假设隐假设现。于是,青年男子就逆流而上,去寻找那位姑娘,可是没有找到,他又回过头来顺着河流往下游寻找,这才发现心爱的姑娘正在水中央。通过这样设置问题供同学探究,不仅加深了同学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同学的审美意识。课后,我把这些做法记录下来,反思成功之处,熟悉到:语文课堂要培养同学与文本的对话能力,引导同学走进文本,得到情感的体验和美的享受。
写教学反思方法二
课前反思,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
一说起反思,有很多老师自然会想到课后反思,但对课前反思却忽略了。笔者说的课前反思,包括新学年(学期)开始时对学年(学期)教学目标确实立,对课程教学计划的安排,也包括每课上课前对教材内容的选取与舍弃、补充与延伸,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思索,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过程的制定,对教学方法确实定,对教学媒体的使用,对教学想象的设想,对探究问题的筛选,对同学参加的猜测,对教学效果的初评,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失误、困境的解决与把握等等。这些反思都要求教师在课前一一思索,并在备课及教案上反映出来,不留盲区,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到胸有成竹去上课,有的放矢去引导。
例如笔者在上《在山的那里》一课前,就反思过这首诗是同学由小学进入初中的第一堂语文课,所以此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同学进行初中语文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习规律、学习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指导与点拨,并把这些指导与点拨的内容有机的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去,比如:预习、学习、复习、听课、探究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作笔记、查找资料、发表文章、课后小记等方面。我还反思由于同学阅历浅、联系实际的人生背景不够,课前搜集一些名人的人生经历用于课堂上去启发同学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让同学学习名人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不灰心丧气,而保持不懈的努力去克服困难,从失败中勇敢地站起来,在困难曲折中不断的求索,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关于朗诵训练,我也反思在朗诵训练中必须要给同学以切实具体的指导,要克服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注重朗诵指导的缺点,可在课堂上以一个片段或一两个句子作为例子来指导,一句一句的教,一遍一遍的导,可以对一个词的读音、语气、语调单独指导,让同学有勇气大声朗诵,读准字音、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还可以播放从外面购买的、教师的、同学的朗诵录音带,让同学跟读,以改正不够准确的地方。这样的反思,有利于教师更进一步的研究教材、研究同学、研究教法,更好的把握新课程,更快的提升教学质量。
课中反思,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有了课前反思,还要有课中反思,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反思,不断调整,不能按照课前制定的教学方案一成不变的上下去,而要按照课中同学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参加方式、探究效果、整体状态进行灵活的引导,在反思中改善,在反思中完善,保证每一堂课的顺利、高效进行。
例如:笔者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时,在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后,是不是就可以结束呢?不行,我们对一篇文章不能老是从一个角度去读,正如评价一个人不能单从一个方面去说,从不同角度的对同一文章进行探究可以提升阅读的质量,有利于〔拓展〕同学的思维,提升同学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可以就某一人物、某一情节或其他方面提出问题对课文进行多角度阅读。我在引导同学归纳中心后,向同学提出探究问题:此文除了中心思想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可探讨的问题呢?同学兴趣很高,在文中不断的找啊,找啊,在老师的适时点拨下终于有了结果,那就是:第一个问题,作为父亲,应该怎样教孩子脱险?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课文中父亲的做法相同吗?你更喜爱哪一种?说出你的想法及理由。第二个问题,你们喜爱杰利吗?说出你的看法及理由。第三个问题,你们怎样评价4个孩子?大家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既活跃了课堂,又对课文加深了理解,岂不是两全其美吗?这样的课中反思,有利于挖掘出课文的深意,有利于多角度的理解的思想,更有利于发展同学的求异思维能力和革新能力。
写教学反思方法三
一、钻研教材、了解同学,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同学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同学喜爱教材、喜爱学习,是首先值得合计的问题。在对教材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同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楚、明确。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楚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同学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致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同学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
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同学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制定通过他们的思索、合作会有真正的提升。只有这样,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猜测,使教案更贴近同学、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同学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依据学习状况不断调整。
二、写同学的新见解新思路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过就其自身而言,就是师生心灵的共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学是学习的主体,而且同学总会有“革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同学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同学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同学也是一种欣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例
如:一位我在导读《九寨沟》这篇课文时,有一位同学突然问:“老师,五彩池能不能游泳?〞同学提出这个问题正是儿童极富好奇心的可贵天性,决无丝毫恶意。同学们议论纷纷,但我很高兴,借机让同学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我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确定五彩池能不能游泳,要取决于四个基本条件,一是池子的大小,二是池子的深浅,三是池水是否干净,四是池底有没有障碍物。让我们来仔细读课文,查资料,看看课文以及资料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信息?〞这样的点拨,同学就不难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这样,不仅激励了同学敢于大胆提好奇的问题,而且也借“疑〞释疑,深读了课文,又提升了同学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效果很好。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并把同学的新想法、新见解做了记录,更深入地熟悉到:语文课堂,要充分尊重所有人的看法很不容易,作为老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代替同学,不能让同学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要充分体现以同学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重视培养同学革新能力和施行能力。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