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与重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总书记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总书记指出:“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
2、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为什么要强调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领导地位?因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线、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在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并不断取得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
3、动力源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仅用较短的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换道超车,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实践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总书记指出:“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现代化几乎与西方工业文明相伴而生,并在漫长的发展中经历了两个阶段,即经典现代化阶段,也就是第一次现代化阶段;第二次现代化阶段,也就是新型工业化阶段。而且,在不同的阶段,现代化的特征均不相同。总体上看,现代化是
4、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大转变,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深刻变化的过程。现代化的完成意味着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的实现。从第一次现代化也就是经典现代化阶段来看,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主要特点表现为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经济工业化和专业化、社会城市化和流动化、个人开放性和参与性、文化理性化和普及初中等教育等。从第二次现代化也就是新型工业化阶段来看,20世纪50到60年代发达工业国家的学者意识到现代工业社会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终点,并提出了后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就是第二次现代化,也就是新型现代化,即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
5、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主要特点是知识化、信息化、绿色化、创新驱动和提高生活质量等。那些没有完成经典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可推动两次现代化协调发展,这种模式被称为“综合现代化”,即从半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半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其特点是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知识化、信息化、绿色化的协同推进。(三)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鲜明特色,也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
6、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规模性、共享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基于中国国情的五个方面的鲜明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1.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极大地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现在,世界上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不超过30个、总人口不超过10亿人。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相比其他国家会有许多不同之处,不能简单地套用其他国家现代化的经验。中国是个人口规模巨大、幅员辽
7、阔的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能像别的国家一样“一招鲜吃遍天”,而是要有自己优势和特点,比如建立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国民经济体系。另外,我们强调的“整体迈入现代化”,就是要让14亿人整体迈入现代化,一个人不能落下、一个民族不能落下、一个区域不能落下,这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致力于团结奋斗,让全体中国人民一起迈向现代化。人口众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再大的成就除以14亿都会变得很小,再小的问题乘以14亿都会变得很大,这就是大的难处。同时,大也有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中国是超大规模经济体,形成了超大
8、规模市场。”2024年,我国人口总量达到14.08亿人。我们既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集中国家资源和力量推进现代化,也要在解决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中推进现代化,还要以守正创新、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的方式书写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特别重要的是,我们不能简单套用小规模人口国家的现代化标准和路径,而要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2.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9、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共同富裕,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西方现代化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尽管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实现了现代化,但是其国内的贫富差距却越拉越大。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社会两极分化加剧,多数人降到了低收入水平。我们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致力于共同富裕,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美好生活。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我们的目标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共同
10、富裕。就业、教育、医疗、托幼、养老、住房、环境,这些老百姓的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正不断融入中国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变成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要深刻把握“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西方早期的现代化,一边是财富的积累,一边是信仰缺失、物欲横流。欧美社会病了,出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协调的问题。一方面是欧美文化的衰落,即二战后欧美国家再也没产出过像文艺复兴时期的那种艺术作品。另一方面是社会道德的滑坡,国家精神的堕落。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
11、财富极大丰富、思想文化上的自信自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因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总书记指出,我们致力于全面发展,让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同样富足。中国人很早就懂得“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
12、进人的全面发展。4.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注重统筹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而欧美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对于环境保护存在明显局限。欧美国家的现代化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西方国家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持续了上百年;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国家为了转嫁本国环境危机,更是将污染随着殖民化进程扩展至全球,给全球生态环境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在当前的国际环保合作中,西方国家的环保政策方向大都受到垄断资本利
13、益的制约。总书记指出:“我们致力于永续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我们身处同一个地球村,在我们有生之年可能找不到另一个星球供人类生存了。”“2002年我在福建担任省长时就提出福建要建成中国第一个生态省。到浙江工作后,2005年我又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这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共识。现在,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接近一半在中国,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行驶在中国,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来自中国。我们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摒弃粗放型发展方式和“唯GDP”的发展观,因地制
14、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把人与自然视为生命共同体,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道路。5.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的是暴力掠夺殖民地的道路,是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现代化。一些发达国家的早期资本积累是靠对外战争、殖民、掠夺而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谓的国际秩序,其实是由美国主导的,美国通过霸权主义获得了大量的利益。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是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总书记指出,我们致力于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传承的是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中国没有对外侵略扩张的基因。中国人民对近代以后自身遭受的动荡和苦难刻骨铭
15、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我们决不会走通过战争、殖民、掠夺、胁迫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五百年来,西方国家走的是“通过安全来寻求繁荣”路子,而这种“安全”就是军事征服、贸易制裁、冷战等胁迫手段。与之相比,中国的发展走的是“通过繁荣来实现安全”的不同路径。我们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及全球文明倡议,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呼应,坚持包容发展,共享发展成果,推动全球善治。比如,2000年以来,中国企业为非洲新增和升级铁路超过了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超
16、过450万个。从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别来看,西方现代化是一条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共同富裕、和平发展、合作包容、互利共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从西方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来看,第一,西方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特征就是保持制造业比重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二,西方现代化是政治现代化、法治现代化与政府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
17、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与法治现代化,特征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法治发展道路;第三,西方现代化是文化现代化与人格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特征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四,西方现代化是公共服务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特征就是坚持人民至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五,西方现代化是生态文明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特征就是要自主实现碳中和、碳达峰,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第六,西方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国家安全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与高水
18、平安全良性互动的现代化,特征就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第七,西方现代化是政党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第八,西方现代化是国际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特征就是坚持全人类共同价值、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
19、握在自己手中。”冷战结束后,西方学术界推出“历史终结论”,宣扬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且最终的出路,所有现代化的后发国家必须遵从这一规律。拉美与非洲等一些南方国家被迫接受新自由主义,接受西方国家的援助,成为“美国的朋友”,但并没有实现现代化。事实证明,发展中国家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模式,必然引起“水土不服”,将发展的力量放在别人(西方新殖民主义)力量的基点之上,必然落入新殖民主义的陷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回昔日的荣光,而是要让中国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文化兴盛、社会和谐、生态优美,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1979年至2023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8.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的平均增速,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4.8%,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超过30%,居世界首位。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证明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比资本主义现代化更具优越性,能够为生产力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强劲的发展力量。(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植根于中国大地的伟大创造,既有深厚的根与魂,也有独特的源与流。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
21、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西方利用先发优势,掌握现代化的绝对话语权,企图以只占世界少数人口的少数发达国家为中心,为世界制定现代化的标准。这是“西方中心论”观念与逻辑的绝对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三)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世界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中蕴含的独特世界观、
22、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的重大理论创新,既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方向,也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新的可能”,这一道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是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四)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开拓了光明
23、前景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取得过辉煌成绩,也几次陷入低谷。20世纪80、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面对困境,中国共产党举旗定向、迎难而上,在风云变幻的世纪之交成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开辟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其道路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之路,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开辟新路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胜利,助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进展。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桎梏,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新选择,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重新焕发蓬勃生机,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开拓了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