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贝壳
席慕容
科目
语文
时间
教师
杜欣芯
使用教材版本
人教版教材 七上第四单元18课 《短文两篇》
教材分析
作者席慕容通过描写贝壳来抒发自己关于生命的心得,文章语言清新、凝练,却又意味隽永,文字间充满着情思的涌动,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而作者席慕容也如文章所说,是拥有着“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的画家、诗人,从文字到作者都让人不禁去思索对待生命的态度。
学情分析
本文思路清楚,同学通过阅读文章,能够找到文章的主题。但是同学知道并不等于真正体会,所以需要师生共同从文本出发,结合个人体验,真正去思索和探讨对待生命的态度。在这一过程中,同学学习文章的写作形式,学习由物及人、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从而由语言文字进入到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在品读文章中,把握由物及人的思路,并结合作者生命经历和同学个人体验,探讨积极的生命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品读文章,把握由物及人的思路,体会作者对待生命的态度。
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并结合作者生命经历和同学个人体验,探讨积极的生命态度。
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
师生对话探究文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同学活动
目的意图
一、导入
说说印象中的贝壳以及由贝壳会想到什么。
走入课文——席慕容的《贝壳》,一起品读作者笔下的贝壳是什么样子以及由贝壳又想到了什么。
联想
表达
倾听
激励同学说出自己对贝壳的印象,形成对课文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请同学朗诵课文,注意字音,并思索: 围绕着“贝壳〞,作者都写了哪些内容。
朗诵
梳理思路
解决基础,梳理文章思路,为探讨主题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
探讨主题
1.第2段中,贝壳是什么〔用原文词语〕?
2.第3段中,贝壳又是什么〔用原文词语〕?
3.是否有必要对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进行保护?
4.作者由贝壳获得了哪些心得?
5.简介席慕蓉,补充相关材料,感受席慕蓉如何以诗篇践行生命的态度。
6.关于同学,“我所能做到的事情〞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阅读
体会
结合自身
思索写法
通过问题层层递进地理解“贝壳〞的含义,再由课文联系自身,将生命态度落实到生活点滴上。
四、回忆全文,
总结归纳
回忆文章脉络,与大家对贝壳的描述相对照,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
对比
思索
总结
回扣导入,再对比之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以总结写作方法,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把握文本。
五、作业
展示老师改写的诗作《贝壳》,请同学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写出由贝壳所获得的生命心得。
感受
思索
写作
展示老师改写诗作,激发同学在写作之中抒发本文所得。
板书制定:
艺术品——————细致观察
贝壳 居所———————适当联想 由物及人
上苍创作—————抓住本质
生命态度—————联系自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