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工程公司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规定
技术管理规定
1相关技术文件的编制、报审规定
1.1工程开工前编制适合工程特点、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先报公司审批,再报监理单位审查通过后,最后报项目管理单位批准后执行。
1.2在不同工序施工前编制针对工序特点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作业指导书,先报公司审批后,再报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
2施工图会审规定
2.1领到施工图纸后,项目总工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熟悉图纸,核对相关数据,记录疑点并形成自审记录,作为资料提交给监理或者业主组织的施工图会审会议。
2.2工程开工前需要由监理组织并主持进行施工图会审和设计交底,设计单位对项目部图纸自审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复后,才能开展施工作业。
2.3施工图会审纪要经建设单位签发后,由监理发放工程各有关单位,图纸上有疑问的地方项目部根据施工图会审纪要进行施工,项目资料员将保存好该纪要,它是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
2.4施工图会审可以一次进行,也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阶段进行,但不得影响结构的衔接和工序的连续性。设计文件应经过审查后才能正式使用。
3.设计变更规定
3.1如发现设计有问题或由于施工方面的原因要求变更设计,应提出设计变更申请或办理工程联系单请求变更。
3.2设计变更审批手续:
由项目部提出设计变更申请单或工程联系单,经项目经理签字后,报至现场设计、建设(监理)单位代表签字后,由设计单位修改设计图纸并出具设计变更通知书,超出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审批权限的设计变更,应先由建设单位报有关上级单位批准。
3.3因任何原因提出的设计变更均要通过设计、监理、业主批准备案后才能实施。
3.4项目部在接到经审核批准的设计变更通知后,应按设计变更内容在施工图上做好修改,要注明设计变更依据、修改人、审核人、修改日期。
3.5项目部收到设计变更通知后,及时报送工程公司质量技术部和市场部。
4技术交底规定
4.1分部工程及各工序开工前必须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未经技术交底不得施工。
4.2工期较长的分部工程除开工前交底外,在施工期内,需隔月就要进行一次交底。
4.3技术交底必须有交底记录。交底人和被交底人要履行全员签字手续。
4.4施工人员应按交底要求施工,不得擅自变更施工方法。有必要更改时应取得交底人同意。
5、记录
5. 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工程监理工作典型表式》(2011版);
5.2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技术措施、方案等;
5.3图纸会审纪要、月度施工协调会议纪要等
5.4设计变更通知单、工程联系单;
5.5开、竣工报告、各分部工程的报审资料;
5.6其它记录。
质量管理规定
1总体规定
1.1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和指挥质量保证工作的实施。并针对各分部工程制定质量保证措施,监督施工班组严格执行。
1.2在各工序开始实施前,应组织进行施工试点,再通过交底使施工人员明白质量标准、知道作业方法,了解安全措施及环保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
1.3施工试点应做好记录,试点结束后,应将试点情况及需要更改、调整的资源配置、方法、工艺或措施再次进行明确,并对相关文件进行修改。
1.4施工管理人员要坚持做好每日的工作日志,作为工程施工过程的实时记录,要真实、全面、细致。在竣工移交时作为竣工资料之一,整理归档。
1.5施工过程实行三级验收制度。
2原材料质量管理规定
2.1项目部必须对进场的材料进行检验,包括其类别、名称、型号、规格、等级和外观质量、证明文件、图纸、使用说明书,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必须资料齐全(包括材料技术资料数据、材料样品、材料合格证、试验报告资料等)。
2.2原材料使用前,严格把关,如钢筋、水泥、砂石料等,除了厂家出厂合格证明文件外,还须进行送检,合格的才能使用。
2.3发现不合格品,立即隔离存放,作出标识,防止其流入施工现场。
3试验和计量管理规定
3.1钢筋、水泥按规范要求分期分批送检,取样试验报告必须真实可靠。
3.2砼浇筑过程中按要求做好试压块的组数,并根据规范要求定期送检。
3.3对经纬仪、全站仪、钢卷尺、水准仪、万用表、兆欧表、力矩扳手、游标卡尺等检测计量器具跟踪管理,确保使用时是在鉴定合格期内。
4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保护管理规定
4.1原材料的堆放要考虑防火、防潮、防盗,注意其使用期限,保证其质量在使用前不受到破坏。
4.2钢筋、地脚螺栓等铁件禁止在其上踩踏,防止油污,淤泥污染。
4.3所有施工的外露基础均要对基础的阳角进行硬质材料的保护,防止其受外力而缺棱掉角,其他外露的大面部分进行软质材料(如塑料布包裹或覆盖)的保护,防止其受到泥土、油脂等污染。
4.4 土方回填时,石头等坚硬材料不要对基础猛力碰撞,回填土用的施工机械不能碰撞基础棱角。
4.5基础浇筑完的第二天,便把地脚螺栓涂上黄油,并用塑料布进行包裹,坚硬材料禁止碰撞螺栓丝牙。
4.6上道工序转入下道工序后,除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外,还要对下道工序的施工作业人员交代好上道工序成品保护的注意事项;
4.7施工过程中若有硬质材料与成品接触时,两者之间必须加垫硬质的保护材料。
4.8若在基础棱角上拉锚钢丝绳,必须采用角钢或木板对基础阳角进行保护,防止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棱角受损伤。
5.设备制造质量缺陷处理规定
设备制造质量缺陷除必须返厂处理外,应根据现场条件尽可能在现场处理。现场返修处理时应将返修项目、缺陷情况、处理措施、实耗人工材料费用和其它费用做出记录,报送有关单位。
6. 施工质量缺陷的处理规定
根据《10kV〜5kV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2012版),按照优良级标准进行评定,关键项目必须1%的符合本标准的优良级别,重要项目、一般项目和外观项目必须1%的达到本标准的合格级别,全部检查项目中有要求80%及以上达到优良级标准。对于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项目则进行返工、返修甚至给予报废而重新施工。
7、记录
7.1三级质检记录、验评记录;
7.2厂家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以及厂家资质;
7.3各种配合比、各种检验、试验报告、试验室资质;
7.4监理放行卡;
7.5其它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