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机械设备操作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建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程序
2、范围:适用于公司机械设备操作管理
3、责任者:安全部、工程部、机械设备使用单位
4、程序:
4.1. 生产操作的设备,均应制定健全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防火制度和维修保养制度,并要经常教育工人贯彻执行。
4.2. 各种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修理,都必须符合安全要求。
4.3. 凡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必须以安全技术、工业卫生、劳动保护的观点来确定技术方案,在可能范围内力求达到机械化和自动化。
4.4. 在有毒气体或粉尘的生产过程,其所有的设备建造应尽量使之密闭化。
4.5. 各种压力机械的施压部分,以及其它机械对人体有发生伤害的部分,都要设有安全装置。
4.5.1传动带、明齿轮、砂轮、电锯,接近于地面的联轴节、转轴、皮带轮和飞轮等危险部分,要安设安全装置。
4.5.2要切实做到不因安全装置缺陷或失效而造成事故。
4.6. 高于地面2米以上的开闭装置,闸板和附属设备,应有0.6米以上的走台,走台上应围有高1米以上的坚固可靠的栏杆。
4.7. 电动机及动力传动装置中,人员可能接触的部分,应围以坚固的金属栅栏或罩子。
4.8. 设备的拆卸、贮槽顶部走台、通道、楼梯及其它使工作人员有坠落危险的场所,须设置坚固的围栅、扶栏或盖子。
4.9. 发现操作的设备有严重故障,并有发生事故的危险时,应立即停止操作逐级报告,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4.10. 机械设备在停车机械扫除、加油、检查、修理时,为防止他人启动,发生意外,应有适当的安全装置和明显标志。
4.11. 机械在转动时禁止做以下工作:
4.11.1用手拿拭布清扫轴或轴头转动部分。
4.11.2取下或停用安全装置及设施。
4.11. 进行安装、拆卸、修理等工作。
4.11.4向转动轮结合处浇抹润滑油。
4.12. 使用的活门及其它所有计量仪器均应设置在照明充足的适宜地点,以便操作、观察和检修。
4.13. 使用的活门及其它调整装置,要便于操纵管理,反扣活门或经常关闭的活门和闸板应挂上明显的标志。
4.14. 被切断的与生产系统相连的管道应上好盲板,并挂上明显的标志。
4.15 .为防止可燃性气体产生爆炸应注意检查:
4.15.1可燃性气体管道、设备的严密程度,要达到防止泄漏的基本要求。
4.15.2在可燃性气体管道的厂房内、应保证充分的换气,禁止随意动火。
4.15.3不允许可燃性气体管道、设备产生负压。
4.15.4含有可燃性气体的管道、设备,停车修理前必须进行置换,分析合格。
4.16.开停车时必须作好检查与联系工作,在确认无问题后按规定进行开停车。
4.17 .检修后的设备开车,按《安全生产检修制度》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4.18 .基建部门设备试车前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检查,设备和安装应符合设计规范,要知道试车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由合格的操作人员在试车指挥者现场指挥下,方可进行试车。
新安装的基建设备投入生产前必须进行空转合格后方能带负荷试车。
篇2:修炉安全操作规定
1拆炉
1.1转炉采用拆炉机拆拆期间,人员不应在炉下区域通行与停留。
1.2电炉采用风镐拆炉时,作业人员应佩戴护目镜等防护装备,并注意站位安全,防止落砖伤人。
2修炉作业施工区要求
2. 1施工区应有足够照明,危险区域应设立警示标志及临时围栏等。
2.2有可能泄漏煤气、氧气、高压蒸汽、其他有害气体与烟尘的部位,应采取防护措施。
2.3电炉修炉区,应设专用平台或搭建稳固的临时平台,使作业人员能安全方便地进出炉壳。
2. 4施工区域耐火砖砖垛高度应不超过1.9m,重质耐火砖砖垛高度不超过1.5m,垛间应留宽度大于血 的人行通道。
2.5施工区域至车间外部,应临时建立废砖清运、耐火材料输送的专用通道,以保证安全有序、物流畅通。
2.6高处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带。
2. 7搭建修炉脚手架应经检查连接牢固,脚手架离工作面0.05〜0.1m,负荷不应超过279kg/m2,其上物料不应集中放置;倾斜跳板宽度应不小于1.5m,坡度不大于30°防滑条间距应不小于0.3m。
3转炉修炉
3.1应事先全面清除炉、炉体、汽化冷却装置、烟道烟罩、溜料、氧枪孔和挡渣板等周围的残钢和残渣,然后进行拆炉。
3.2修炉之前,应切断氧气,堵好盲板,移开氧枪,切断炉子倾动和氧枪横移电源;关闭汇总散状料仓并切断气源;炉应支好安全保护棚,在作业的炉底车、修炉车两侧设置轨道铁,切断钢包车和渣车的电源。
3.3应认真执行停电、挂牌制度;修炉时,砌炉地点周围不应有人。
3.4在炉体内外作业,除执行停电挂牌制度外,还应将炉体货运制动器锁定。
3.5采用上修法时,活动烟道移开后,固定烟道下方应设置盲板。
3.6采用复吹工艺时,检修前应将底部气源切断,并应采取隔离措施。
4电炉修炉
4.1电炉倾动机械应锁定,炉盖旋开关锁定,液压站关闭。
4.2炉前碳氧喷枪应转至停放位并切断气源,炉底搅拌气源应切断,并采取隔离措施;氧燃烧嘴或炉壁氧枪的氧气应切断,并采取隔离措施。
4. 3吊运砖垛与物料,人员应避开;炉内砖垛高度应不超过1m。
4.4操作者应站在炉壳外放置胎模,每节胎打满时应注意防止风锤崩出伤人。
5其他
5. 1拆除化铁炉应自上而下进行,应站在作业点的上方操作;拆炉、砌炉所用的起重设备,应经常查,确保安全可靠;并应有上下通讯联络措施。
5.2修炉爆破应遵守GB 6722的规定。
篇3:操作标准作业规定
目的
第一条依据加工指示书所做成的标准。
第二条为了使操作者更加了解,如何操作机器才最安全,也最节省时间,把工作流程的现状,予以调查记录,并利用分析技术,运用改造原则,以可行的途径,求得一种最合理的工作方法。
运用范围
第三条本厂管理员以下的作业员,作为操作机器、仪器、模具及各类工具的依据。
作业细则
第四条作业分析通常包括操作分析、工作简化、方法工程三种,其研究目的在于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步骤,或使必要的操作用最迅速、最安全、最舒适的方法完成。动作分析可分为五大原则,27条项目,介绍如下:
(一)关于人体运动的原则
1. 使用双手从事生产性工作。
2. 双手同时开始及完成各种对称工作。
3. 使手和手臂的移动作连续曲线的动作。
4. 工作应有节奏,使工作自动而圆滑。
5. 操作范围内,尽量使移动距离最短,并用最低类别的动作。
6. 应尽量利用物体重量。
二)关于工作场所的原则
1. 手和手臂的运动途径应在正常工作区域内。
2. 必须用眼睛注意的工作,应保证有正常视野。
3. 工具和材料应置于固定位置。
4. 工作场所的高度应设计能供站立或坐着使用。
5. 工作区域应以少移动为原则。
6. 好的工作环境可以导致好的工作表现。
三)关于工具和设备的原则
1. 工具和设备应预置于随手即可拿到或抓取之处。
2. 以足踏板和固定工具代替手的动作,使手能执行更有用的工作。
3. 使用将完成产品移去的自动弹出设施。
4. 在方便操作的情况下,将机器控制排列妥善。
5. 利用特别的工具和复合的工具侈种用途的工具)。
6. 考虑如何使用机器以便利操作。
(四)关于材料搬运的原则
1. 为方便取拿,应有良好的设计。
2. 安排重力输送的漏斗、分离器、堆放和输送带,将材料送使用地点。
3. 预置和分类标明下一操作所需的材料和零件。
4. 用落地输送法将产品挪开。
5. 将所有较重物品举起时应使用搬运机械。
五)关于节省时间的原则
1. 改善人工和机械动作的迟疑或暂时停止的问题。
2. 通常动作形式需要较少步骤或元素者,所用的时间最短。
3. 当机器工作时,工作应是进行中;而工作进行时,机器应是工作中。
4. 应同时加工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
六)填写方式
1. 操作步骤需按照工作流程,详细记录。
2. 操作方法应于操作步骤手册中给予详细记录。操作方法尽量以浅显文字叙述,使员工易于了解。
3. 操作方法若叙述不完整,需用图示辅助说明,能绘图者尽量用图示,使操作员易于了解。
4. 其余应注意事项,需填写于表格中。
5. 表格如附表所示:附表10.3.1)
七)资料使用方式
1. 需存档
2. 现场需公布
篇4:普通工安全操作技术基本要求
1、挖掘土方时,两人间距应至少保持2〜3米,并由上而下逐层挖掘,禁止采用掏洞的操作方法。作业中发现土方坍塌预兆等险情的,必须及时撤离,并迅速报告项目部。
2、开挖沟槽、基坑等,应根据土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和挖掘深度放坡,必要时设置固壁支撑;挖出的泥土应堆放在沟边1米以外,并且高度不得超过1.5米。
3、吊运土方时,绳索、滑轮、钩子、箩筐等应完好牢固,起吊时垂直下方不得有人。
4、拆除固壁支撑应自下而上进行,填好一层再拆层,不得一次拆到顶。
5、使用蛙式打夯机,电源电缆必须完好无损,必须配备触电保护器;操作时应戴绝缘手套,严禁夯打电源线。
6、用手推车装运物料时,应注意平稳,掌握重心,不得猛跑和撒把溜放。前后车距在平地不得少于2米,下坡不得少于10米。
7、从砖垛上取砖应由上而下阶梯式拿取,禁止一码拆到底或在下面掏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