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暗挖工程安全技术
〔一〕土方暗挖
〔1〕土方暗挖作业时,应按照施工组织制定和安全技术措施规定的开挖顺序进行施工。作业人员到达工作地点后,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并检查支护是否牢固,如有松动的石、土块或裂缝应先予以清除或支护。待作业工具安装牢后才可以作业。
〔2〕土方暗挖应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速反馈〞的施工原则。
〔3〕开挖过程中,如出现整体裂缝或滑动迹象时,应马上停止施工,将人员、设备尽快撤离工作面,视开裂或滑动程度采用不同的应急措施。
〔4〕土方暗挖的循环控制在0.5m~0.75m范围内,开挖后及时喷素混凝土加以封闭,尽快形成拱圈,应在安全受控的状况下,方可进行下一循环的施工。
〔5〕站在土堆上作业时,应注意土堆的稳定,防止滑坍伤人。
〔6〕土方暗挖作业面应坚持地面平整、无积水,洞壁两侧下边缘应设排水沟。
〔7〕洞内使用内燃机施工设备,应配有废气净化装置,不得使用汽油发动机施工设备。进洞深度大于洞径5倍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措施,送风能力应满足施工人员正常呼吸需要〔每人每分钟3m3〕,并能满足冲淡、排除燃油发动机和爆破烟尘的需要。
〔二〕石方暗挖
1.洞室开挖
〔1〕洞室开挖的洞口边坡上不应存在浮石、危石及倒悬石。
〔2〕作业施工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差时,施工前应制定全方位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对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3〕洞口削坡,应按照明挖要求进行。不得上下同时作业,并做好坡面、马道加固及排水等工作。
〔4〕进洞前,应对洞脸岩体进行察看,确认稳定或采用可靠措施后方可开挖洞口。
〔5〕洞口应设置防护棚。其顺洞轴方向的长度,可依据实际地形、地质和洞型断面选定,一般不宜小于5m。
〔6〕自洞口计起,当洞挖长度不超过15m~20m时,应依据地质条件、断面尺寸,及时做好洞口永久性或临时性支护。支护长度一般不得小于10m。当地质条件不良、全部洞身应进行支护时,洞口段则应进行永久性支护。
〔7〕暗挖作业中,在碰到不良地质构造或易发生塌方地段、有害气体逸出及地下涌水等突发事件,应马上停工,作业人员撤至安全地点。
〔8〕暗挖作业设置的风、水、电等管线路应符合相关安全规定。
〔9〕每次放炮后,应马上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检查,并清除危石、浮石,假设发现非撬挖所能排除的险情时,应采用其他措施进行处理。洞内进行安全处理时,应有专人监护。
〔10〕出现冒顶或边墙滑脱等现象时,应查清原因,制定具体施工方案及安全防范措施,迅速处理。
2.斜、竖井开挖
〔1〕斜、竖井的井口四周,应在施工前做好修整,并在四周修好排水沟、截水沟,防止地面水侵入井中。竖井井口平台应比地面至少高出0.5m。在井口边应设置不低于1.4m高度的防护栏和不小于35cm高的挡脚板。
〔2〕在井口及井底部位应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
〔3〕当工作面四周或井筒未衬砌部分发现有落石、支撑发生响动或大量涌水等其他失稳异常表象时,工作面施工人员应马上从安全梯或使用提升设备撤出井外,并报告处理。
〔4〕斜、竖井采纳不同的方法开挖时,要求不同。
1〕自上而下全断面开挖
² 井口周边至导井口应有适当坡度,便于扒渣。
² 爆破后必须认真处理浮石和井壁。
² 采用有效措施,防止石渣砸坏井底棚架。
² 扒渣人员应系好安全带,自井壁边缘石渣顶部逐步下降扒渣。
² 导井被堵塞时,严禁到导井口位置或井内进行处理。
2〕先打导洞再进行扩挖
² 井深超过15m时,上下人员宜采纳提升设备。
² 提升设施应有专门制定方案。
² 必须锁好井口,保证井口稳定;应设置防护设施,防止井台上弃物坠入井内。
² 漏水和淋水地段,应有防水、排水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