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1. 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 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 互相影响的。
7. 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样的食物关系叫食^链。
9.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 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 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 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 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 海洋。
13.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空落。
14.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 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 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T兔T鹰2、草堍T蛇T鹰3、草T蝗虫T鹰
4、草T蝗虫T蛇T鹰 5、草T鸟T蛇 6、草T鸟T蛇T鹰
17.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8. 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19. 上游河床中一般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而下游河 床堆满细沙。
20.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最大、最著名和建立最早的国家公园,是世界 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21. —只百灵鸟一年可以吃掉£万只蝗虫。6万只猫每天要吃掉60万只鸟。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 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 5 亿千米,从太阳了出的光到达地球 需要8分钟。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因 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 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 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 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 电池板。
16. 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万多摄氏度。
17. 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 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 物体和太阳光室直时升温快。
19. 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
特点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
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
面积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
坡为界
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 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 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 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气温、、动 植物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很多的峡谷是 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 动等。
7、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 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 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 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
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 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 土地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 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 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 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 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 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7、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 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
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4、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
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5、衣裤松紧带、来、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 力。
6、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生一个和喷出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喷气式飞机、箭、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7、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 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8、科学技术上统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约等于1克的力。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 制成的。
9、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 “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
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10、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 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1、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个物体,刚 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2、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 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14、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1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6、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设 计花纹或增加压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 大小齿轮与链条安装滚珠轴承或加润滑油)。
17、赛车的设计特点:(1)动力要大)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2)空气阻 力要小)设计流线
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3不会翻车)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 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J 4)轮胎不打滑)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 打滑。
18、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有两方面,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 生变化,也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19、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
20、从力的性质分,力可以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反冲力等。
21、运动的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它分为滑动 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实验部分
一、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吗?
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
相同条件:温度、气、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不同条件:水
实验方法:1.在两个种植盒中,垫上纸巾,各放3粒绿豆。
2. 实验组让绿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
3. 对照组让绿豆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
4. 观察并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二、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吗?
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黑色塑料袋。
相同条件:温度、气、水、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不同条件:光
实验方法:1.在两个种植盒中,垫上纸巾并滴相同的水量,各放3粒绿豆。
2. 实验组把一个种植盒放在窗台上
3. 对照组用一个用黑色塑料袋把种植盒罩起来留有气孔)放在窗台上。
4观察并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也发芽了。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三、提出问题: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我的猜测: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实验材料:发芽的绿豆种子、两个花盆。
相同条件:温度、气、水
不同条件:阳光
实验方法:1.把发芽的绿豆种子种在两个花盆里。
2. 实验组将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
3. 对照组将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
4观察并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花盆绿豆芽长得茁壮且颜色深绿,放在黑
暗地方的花盆中的绿豆芽叱较嫩且颜色浅。
实验结论: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四、提出问题:蚯蚓喜欢有光明的生活环境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
我的猜测: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实验材料:长方形纸盒、蚯蚓5条、吸水纸。
相同条件:空气、温度、湿度、10条蚯蚓
不同条件:光明、黑暗
实验方法:1.把长方形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
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
2. 把10条蚯蚓放在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蚯蚓爬向纸盒阴暗的一边。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五、提出问题: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还是潮湿的环境?
我的猜测: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实验材料:长方形纸盒、蚯蚓10条、干土和湿土。
相同条件:空气、温度、10 条蚯蚓
不同条件:干燥、潮湿
实验方法:1在长方形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 铺干燥的。
2. 将蚯蚓10条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蚯蚓爬向湿土的边。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六实验名称:色、粉色、铝箔色、黑色蜡光、白色五种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 强弱对比研究实验设计。
实验器材:黑色、粉色、铝箔色、黑色蜡光、白色五种颜色纸和五支温度计.
操作过程:
1. 将五种颜色的纸分别做成大小相同的纸袋。
2. 五个纸袋中各放入一支温度计,并同时平放在阳光下,
3. 过5分钟后观察各纸袋里的温度,并作好记录。
4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七、实验名称:研究冷热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材料:小石块、镊子、酒精灯、火柴、烧杯、冷水、
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
2. 用镊子夹住小石块在酒精灯上烧热后,立即放入冷水中。
3. 反复操作3次,作好记录。
4. 根据记录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小石块出现裂缝,并看到小砂子、细沙。。。。。。
实验结论:冷热作用对岩石的破碎。
以上模拟实验中,我们用点燃的酒精灯模拟一切热)的条件:用水来模拟一切 冷)的条件。但是,在模拟实验毕竟和自然界中的变化有很大的区别,请你 写出三个不同点:
1. 酒精灯上的温度比阳光下的温度高。
2. 实验时的岩石变化比自然界里的岩石变化更快。
3. 实验时冷热变化比自然界里的冷热变化更大。
4自然界里的岩石变化是有很多因素混合在一起的。
八实验名称:围绕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问题设计实验。要求:提出
一个假设,围绕这个假设设计一个实验。
1、我的假设: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
我的猜测: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实验材料:弹簧秤、轻重物体各一个等
不改变的条件:物体接触的光滑程度、物休运动方式
要改变的条件:物体的轻重。
实验的过程:
1. 实验组用弹簧秤钩住重物体在桌面上作匀速运动,观察记录摩擦力。
2. 对照组用弹簧秤钩住轻物体在桌面上作匀速运动,观察记录摩擦力。
3. 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2、我的假设: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实验材料:弹簧秤、长方体木块、布和毛巾各一块
不改变的条件:物体接触的光滑程度
不改变的条件:物体的重量、物体运动方式。
实验的过程:
1. 把毛巾和布平放在桌面上。
2. 实验组用弹簧秤拖着长方体木块在毛巾)上作水平匀速运动,观察并记录 好摩擦力的大小。
3. 对照组用弹簧秤拖着长方体木块在布)上作水平匀速运动,观察并记录好 摩擦力的大小。
4. 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物体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我的假设: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即滑动和滚动)
实验材料:弹簧秤、两个相同小车一个车的轮子转动,一个车的轮子不转动)。 不改变的条件:物体的运动方式
要改变的条件:物体的重量、物体接触的光滑程度
实验过程:
1. 实验组弹簧秤拖住轮子转动的小车,在桌面上作水平匀速运动,观察并记 录好摩擦力的大小。
2. 对照组实验组弹簧秤拖住轮子不转动的小车,在桌面上作水平匀速运动, 观察并记录好摩擦力的大小。
3. 根据两组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
九、实验名称:围绕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与哪些因素有关”这-问题设计实验。
要求:提出一个假设,围绕这个假设设计一个实验。
1. 我的假设:雨量大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一样吗?
我的猜测:雨量大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大;雨量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小;
实验材料:盒子2个、水壶2个、沙、水等
实验过程:1.两个盒子堆成相同形状的沙山。
2. 实验组用喷水强的喷水器向沙山上喷水。(雨量大)
3. 对照组用喷水弱的喷水器向沙山上喷水。雨量小)
4. 观察哪组的沙山被雨水侵蚀大。
实验结论:雨量大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大;雨量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小;
2、我的假设:坡度大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一样吗?
我的猜测:坡度大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大;坡度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小;
实验材料:盒子2个、水壶2个、沙、水等
实验过程:1.两个盒子堆成不同形状的沙山。
2. 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相同的喷水器向沙山上喷水。
3. 观察哪组的沙山被雨水侵蚀程度大。
实验结论:坡度大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大;坡度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小;
3、实验名称:有植物覆盖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地,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一样 吗? 我的猜测:有植物覆盖的土地,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小;无植物覆盖的土
地,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大。
实验材料:子2个、水壶2个、沙、水、有植物覆盖的泥土、无植物覆盖的
泥土等
实验过程:1.实验组用盒子装入有植物覆盖的泥土。
2. 对照组用盒子装入无植物覆盖的泥土。
3. 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相同的喷水器向自已的盒子里喷水。
4. 观察哪组的盒子里的泥土被雨水侵蚀程度大
实验结论:有植物覆盖的土地,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小;无植物覆盖的土地,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