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起重机安全操作“三字诀”
起重机操作的基本要求是"稳'、"准'、"快'。三个字包涵了安全操作。要真正达到这个要求,还必须要长期的体会与磨练。
1 稳。这是起重机操作时首先必须做到的。稳,主要是指吊物在运行、就位过程中坚持平稳状态,避免冲击,游晃现象。吊钩能否平稳运行与起重机各机构的协调动作有关。拿桥门机来说,首先起动要平稳。要做到从低速档起步,等吊钩动起来后,再从低速档向高速档逐渐加速,这时,吊钩和吊物就能平稳地从静止状态过渡到起动状态,再从低速运行平稳过渡到高速运行。其次,制动要平稳。吊物从高速运行到停止运行过程中有个制动阶段,司机在制动的预备阶段就应将主令控制器从高速档逐一返回低速档,再回零位。如果从高速档直接回零,结果是吊钩和吊物制而不只,产生激烈的晃动和冲击。卷扬机构的激烈制动,还将造成制动器摩擦元件超常磨损,吊物溜钩距离增大,甚至由于制动轮与闸瓦的高热而导致刹车失灵,重物坠地,酿成事故。
对悬臂式起重机,运行稳定要比桥门机困难得多。为使吊钩运行平稳,其回转机构的操作尤为关键,除注意起动和制动阶段的平稳操作外,还应避免吊钩及吊物在空中的摆动现象,应掌握的基本要领是:在吊钩摇摆到幅度最大而尚未回摆的瞬间,将小车跟着吊钩摇摆的方向移动,吊钩往哪边摆,车向哪边跟。这时,起重机就能通过卷扬钢丝绳传给吊钩一个与吊钩回摆方向相反的力,从而逐渐消除摇摆。悬臂式起重机则利用臂杆跟进,称之为"找钩',"找钩'的技巧在于跟进的距离与速度要恰到好处。跟进的速度不能太慢,否则会起反作用。这样通过来回几番操作,就能使吊钩和吊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起重机操作"稳'的另一层含义是:控制器平滑换档能避免电机过载或传动机构发生冲击,延长机电零部件的寿命。
2 准。是被提吊物"落点准'、"到位准'和"估重准'。要做到"落点准',操作人员必须对吊物所必须通过的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有准确的推断,并充分合计起重机的性能和运动惯性。在操纵手柄时,更把握回零位的提前量,使吊物能平稳准确到位。
对大型构件、机器、设备的起重安装,有时要求准确到毫米,这就是"到位准'。这时吊钩起升或下降要"微动',只有充分掌握起重机性能,并有一定经验积存才干做到随心应手。
"估重准',即不超载,要求司机估准吊物的重量。如果对吊物重量不能把握,起重机在超重、超力矩的状况下动作,则各机构和部件处于超常状态,有可能发生象制动失效、钢丝绳断裂、吊车倾复等恶性事故。操作人员应通过准确测量,算出吊物的重量,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臂距和操作方法。同时,在起吊阶段要缓慢,先使钢丝绳充分"吃劲'后慢速吊离地面,然后逐一加档。
3 快。是指多吊、快吊,充分合理地发挥起重机应有的效能,提升劳作生产率。"快'必须建立在"稳'和"准'的基础上,更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但有时在起重机操作中,并不是慢就安全、保险,有时恰恰必须要快。例如,关于吊重物长距离的下降,操作中不同意使用反接制动级做长距离的低速下降,以免电器发热,导致事故。再如,起重机翻转大型工件作业,无论是"兜底翻'、"游翻'还是"带翻',都要求快,即被翻身物在摆幅达最大的一瞬间,或在能自行翻转的瞬间,要求司机迅速落钩并同时配合回车。
另外,在特别状况下,也要求起重机操作动作要快。一是在起重机运行中发生制动器失灵或控制手柄失去控制。二是必须要起重机参加紧急抢险。这时要求起重机操作人员反应迅速,酌情采用各种超常规的应急措施,以尽量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