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铁路设备修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铁路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我国的铁路事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作为二线保证的机械设备的修理、保养方面的管理、技术都有待进一步地提升,我们现阶段的设备修理技术远远跟不上在实际中需要,而进一步地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本文通过阐述现如今铁路站段机械设备修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铁路在一国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铁路不仅是我国的交通纽带,更是我国的经济的动力,所以我国特别重视铁路事业的发展。铁路的相关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以设备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以质量保安全'是铁路客车检修的目标与口号,但是作为安全源头的"设备'往往受到忽视,导致机械设备的使用、修理和保养成为我国铁路安全与技术发展的一块短板。
近些年各站段更新了大量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机械设备,提升了检修的精度和质量,但是现阶段的设备修理、保养技术远不能满足需要,所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分析铁路站段机械设备修理和保养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找出解决的对策。
我国铁路设备修理中存在的问题
铁路各站段机械设备修理、保养工作在维持铁路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些年来,设备修理技术迟迟跟不上机械设备的发展速度。经过深入的剖析,铁路站段机械设备修理工作存在以下的问题。
1.1 我国铁路相关的设备制造水平较低,部分高端设备需要进口,修理人员素养不够
由于近几年我国铁路事业飞速发展,经过几次提速,高速动车组列车大量取代了旧型的22、25型客车,普速客车也逐步向盘型制动、DC600V供电等先进车型转变,老旧的22型绿皮车马上仅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列车的速度进一步地得到提升,大量的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对修理车辆和其他铁路直接运营设备的机械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的轮对旋修设备、检测设备等检修的关键、核心装备还需进口。因为相关培训不到位或不成熟,设备保修期后的修理成了大难题,修理人员不会修、不敢修和铁路生产的分秒必争形成鲜亮的矛盾。
1.2 站段机械设备管理繁琐
随着铁路近年的发展,许多地区采用了站段的整合的大段管理模式,异地车间无管理权,只有执行权,导致设备管理较为混乱,上下同一政策和制度或许并不都适用,出现了"上边安排不好执行,下面反应不好解决的局面',从而导致无论管理人员还是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都日益低下,进而使机械设备的管理、修理和保养都无法保证。
1.3 机械设备修理模式落后
铁路设备修理几十年来一直采纳巡检+定检+临修的工作模式,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忙人'和"闲人'的工作差别越来越大,但是奖金收入差别越来越小,从而使设备修理的工作重点逐渐从定检为主变成了临修为主,定期巡视也变成了走马观花,定期检修更是沦为形式。这种"大锅饭'式的修理模式早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不仅对铁路相关设备的修理效率和效果不尽人意,而且浪费大量的资源,严重阻碍了我国铁路的全面发展。
铁路设备修理的相关对策
针对铁路设备修理的问题,我们可以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对策。
第一,适当将管理权下放,在不影响大局,且能提升效率的前提下,将管理工作下放到属地车间。
第二,转变修理模式,对原有的电工、钳工、管工等工种进行整合,两人或三人一小组,包机到人,干的多挣的多,干的好挣得多,从而提升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
第三,在铁路设备出厂以后,如果重点铁路设备出现问题,那么在一定的保证期内,由铁路设备生产厂家进行修理。在超过保修期内的设备问题,由段和厂家签订维保协议,由厂家派来专门的修理人员进行相关的修理工作,本段修理人员作为协助。
第四、提升修理人员素养,强化培训,尤其是有针对性的专用设备的专业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北京车辆段的设备修理问题
3.1 北京车辆段设备修理的实际问题
下面以北京车辆段为例来进一步的阐述铁路站段设备修理中碰到的现实问题。北京车辆段是北京铁路局管理下的客车车辆段,主要生产任务是配属客车的段修、辅修、日常检修和本、外属列车的运用修理工作,共有各种机械设备一千余台。
在机械设备日常的管理、修理和保养工作中出现以下的一些问题:
第一,设备修理人员老年化严重和长期无新人补充的矛盾。修理人员退休后因整体人员超编,职工只减不增,导致专业技术人员越来越少。
第二,新设备,新技术与修理人员经验化修理的矛盾。修理人员对新设备结构和原理不熟悉,且单位培训较少,无法及时补充新的专业技术知识,关于一些复杂设备只能靠经验尝试修理,形成靠领导,靠厂家的习惯,耽误时间,浪费财力。
第三,异地车间的管理和实施之间的矛盾。异地车间没有各种决定权,却要实施各项管理职能,事事需要请示,浪费时间,人力和物力。如特种设备检验,需到北京报销,办理新办、报废手续,需要到北京盖章,但实际检验从申请到办理都是在本地办理。
第四,属地化管理带来的设备严重老化但不能及时更新的矛盾。因北京车辆段有北京东、北京西、石家庄、邯郸等多个厂区,而北京地区为车辆集中进行段修,大量的设备投资投在了北京地区,而异地所需要的设备多年得不到审批,如至今还在使用七十年代的木工设备,使得检修的工艺质量和效率都很低。
3.2 解决措施
为了缓解上述问题,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管理更加的合理和科学,优化组织结构,使之充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优化内部的组织结构问题,合理地进行人员的调配,增加相关的技术人员,削减闲散人员。
第二,强化设备修理人员的培训。使之不断补充新的专业知识,不断了解新型设备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强化设备修理专业技术的交流。
我国的铁路事业在快速的发展着,但是站段机械设备修理、保养等问题却始终成为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我们只有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基础上,才能针对这些问题采用相应的措施。在北京车辆段这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使得设备修理费时费力的原因不尽有技术上的问题,而且反映出了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针对问题采用相应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