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市政工程质量提升技术管理工作要点.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061943 上传时间:2025-04-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工程质量提升技术管理工作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市政工程质量提升技术管理工作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政工程质量提高技术管理工作要点 一、严把路基填筑质量关,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应按设计图纸和规范标准对填筑材料及碾压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按逐层填筑、逐层压实和逐层检测的规定进行施工,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最大松铺厚度应根据实验拟定,且不应超过30cm,每层路基填筑质量必须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严禁违规填筑作业。成型路床应平整、坚实、无翻浆、波浪、起皮等现象。 二、级配碎石的级配、碎石粒径范围和压碎值符合规范规定。 级配碎石料进场后应洒水、拌合、焖料。填筑时基层两侧比设计规定加宽30cm或采用装边模板措施;碾压密实后表面应平整、无粗细骨料集中现象、无推移、松散、浮石等现象;碾压后对压实度及弯沉值进行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三、基层使用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必须采用机械拌合设备进行集中搅拌,严禁在已碾压成型的路基范围内及使用挖掘机拌制,混合料的摊铺及整平宜采用专用摊铺机械,并设立钢丝绳引导,严格控制虚铺高度保证水泥稳定层的碾压成型高度及平整度。为保证边沿压实质量,基层两侧实际摊铺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各加宽30cm或安装稳固边模进行摊铺碾压施工。 如上、下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同时摊铺施工,应严格控制摊铺时间,上层必须在下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初凝时间内连续施工完毕。 四、水泥稳定碎石层碾压成型后应洒水覆膜养护,养护期内封闭交通,不能实现完全封闭养护的,必须采用限制交通措施,并采用洒水车对养护作业面进行洒水养护,天天洒水的次数视气候条件而定,应始终保持表面湿润。 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养护期满后应进行专项验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应平整、坚实、无裂缝、无明显粗、细骨料集中、无松散浮料等观感质量缺陷。实体除满足7d无侧限抗压强度规定外,还应通过钻取基层芯样检查其完整性,以检查基层压实成型质量,经现场外观检查和实体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六、路缘石设计选型应符合《市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标准》规定,进场的预制路缘石严格执行进场复检制度,并经监理现场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外观质量存在明显蜂窝麻面、破损、胀模等观感缺陷及尺寸偏差超规范规定的路缘石严禁使用。 七、路缘石安砌应加强现场技术交底与质量管控,贯彻安砌标准化作业。从施工放样、标高控制、基础座浆、缘石安砌、勾缝及稳固等各个环节提高路缘石及流水板安装质量。路缘石安装时应拉线绳控制安装线性直顺度,相邻路缘石及流水板安装时应用8mm厚木条或胶条控制拼缝缝宽,保持缝宽均匀,拼缝应采用砂浆填充密实,并用圆钢进行压缝,路缘石被填缝砂浆污染的应及时清除干净,保证路缘石外露面洁净。 加强路缘石、流水板安装技术细节控制。道路圆弧段路缘石及流水板应应根据设计曲线弯头的半径,将圆弧切割等分模块进行场外预制和现场拼装,保证弧形路缘石及流水板线性顺畅,拼缝紧密无明显三角缝。推广使用和优化预制进水井井框,保证流水板与进水井井框紧密衔接,排水顺畅,井框两侧流水板空位严禁用水泥砂浆或沥青混合料找补。 八、排水管明挖沟槽开挖放坡要按审批的施工方案实行,需支撑的要随挖随支。临时堆土距槽边不得小于1.2m,且高度不大于1.5m。机械开挖预留槽底约20cm厚土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整平。开挖宽度应考虑安管、模板及机械回填作业的宽度规定。 九、顶管施工中施工单位应进行出土虚实换算,复核并检查管道外侧是否存在空洞,并留下现场施工具体记录,保证顶管后管道外侧回填(填充)密实。两个检查井之间顶管结束后,应对两个检查井之间管道进行检查,检查管道、接质量,留存相应检查意见和影像资料。 十、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涉及排水支管)施工完毕后,必须进行管道内窥检测,经检查存在结构性和功能性缺陷的,必须制定方案进行返修解决,并进行复检,提供相应复检意见和复检资料,返修解决不合格的,不得进行路面施工,不得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十一、沟槽管顶50cm以内范围应采用有级配杂砂石分层回填,灌水振捣压实;回填材料应由沟槽两侧对称运入槽内,不得直接回填在管道上;每层回填高度应不大于20cm。 十二、沥青混凝土路面应按优质优先原则,提高设计标准,结合市政道路功能、车辆通行密度及景观效果等规定,优选混合料配合比,提高沥青混凝土材料质量。上面层粗细骨料优先选用辉绿岩、玄武岩,提高路面耐久性能,提高道路景观效果。 加强对南方高温、湿热气候环境下的不同结构形式沥青路面合用性的研究,按照研究分析、实体检测验证及工程实例检查的环节,并充足考虑城市道路等级及景观效果,逐步规范和统一城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厚度、结构(密级配、间断级配)样式、集料(石灰岩、辉绿岩、玄武岩)材质的设计建设标准,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标准,提高对设计、施工质量的可控性。 为提高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和高温稳定性,提高道路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建议交通流量大的城市主干道、景观大道等重要等级市政道路上面层优先选用SMA结构形式沥青混凝土,中档交通及城市次干道、支路优先选用AC13结构形式沥青混凝土。 为保证沥青路面保黑能力,建议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粗集料优先选用玄武岩、辉绿岩,细集料()mm,应选用黑色或深灰色母岩集料加工而成的机制砂。对于交通流量大的城市主干道、景观大道等重要等级市政道路沥青上面层粗集料优先选用玄武岩,中档交通及城市次干道、支路的沥青上面层粗集料宜选用辉绿岩。(价格记录分析:沥青上面层按4cm计,粗集料为玄武岩、辉绿岩的上面层综合单价分别约60元/平米、51元/平米。) 十三、承接本市市市政工程的各沥青拌合站必须纳入本市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管,未纳入监管的沥青拌合站不得承揽相关业务。监管部门对沥青拌合站拌合场地条件、沥青及碎石原料、拌合数据进行随机抽查抽检,对抽查抽检不合格的拌合站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加大沥青拌合站及其承揽项目的抽查抽检力度。 十四、加强沥青混合料出厂质量的前置监管。施工单位应在纳入监管范围的沥青拌合公司中选择沥青混合料供应商,拟定供应商后及时将相关信息告知监管机构,由监管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对拌合站沥青混合料生产及原材料实行随机抽查抽检。 十五、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的各种原材料(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料等)进场后,必须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实验检测合格后使用。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严格按照目的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进行,经监理审批后拌合站必须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拌制,如材料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实验。 要寻求简易明了的验证手段,加强工程质量第三方飞行抽测,对骨料岩性、含泥量、沥青指标和配合比按照标准进行严格比对,保证沥青混凝土质量。监理单位应安排专人对本项目的沥青混合料生产及出料过程进行监督,保证各种粒径石料投入量符合配合比规定。 加强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监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 严格按照目的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 段的环节和规定来进行,最后拟定出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作为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控制和质量检查的标准。铺装实验段之前沥青配合比报告经总监审批后方可使用,沥青拌和场在生产沥青混合料过程中应严格按审批后的配合比报告进行拌制,如材料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实验,不能直接采用目的配合比进行生产并使用到工程中。 十六、要结合工程部位、工序,合理选择摊铺机、压路机种类、大小和数量。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装前,要对基层表面清扫或冲洗干净、晒干,并对基层顶面标高进行严格的检测,测量监理工程师必须进行复测,拟定标高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文献和规范规定。路面基层顶面标高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献及规范规定的,必须进行整改解决,整改达不到规定的,严禁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装施工。 十七、施工单位在进行大面积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装施工前,必须进行试铺,试铺样板段长度应控制在50-1米。试铺样板段施工完毕后由监理单位负责组织建设、施工、设计等单位对该段路面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评估,检测评估结果满足设计及规范规定后方可大规模开展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试铺样板段沥青面层外观应平整、坚实、无脱落、掉渣、裂缝、推挤、烂边、粗细料集中档现象。接茬处应紧密、平顺、烫缝不枯焦。上面层与其它构筑物应接顺,井框与路面高差不大于5mm,不得有积水现象。 规范旧路面加铺沥青及病害路面铣刨加铺等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为保证加铺沥青路面平整度及碾压质量,应结合基底强度状况和新路面设计高程优化铣刨深度及加铺沥青厚度,铣刨后加铺沥青厚度宜控制在两层以上,增设调平层,提高新路面平整度可控性。铣刨机机械宜选用一次铣刨宽度在2米以上的大型设备,以保证铣平效果。 十八、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得在雨天及环境最高温度低于5C时施工。热拌沥青混合料应待摊铺层自然降温(严禁采用冲水降温)至表面温度低于50°C后,方可开放交通。 十九、规范检查井井盖加固解决及桥梁伸缩缝混凝土保护带施工技术标准,解决混凝土等刚性材质和沥青混凝土半刚性材质交界面易发生跳车的问题,提高沥青混凝土道路的行车舒适度。检查井井盖加固应在底、中层沥青混凝土摊铺完毕后进行,对检查井井筒周边50cm的底、中层沥青混凝土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反挖,反挖深度应满足井圈、井盖及支座安装规定,采用双十字线法调整安装预制混凝土井圈、井盖及支座安装高程,稳固后用。30或以上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顶面与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高程一致,振捣密实,表面拉毛,待混凝土强度达成设计规定后,涂刷粘层油,进行上层沥青混凝土全幅摊铺,保证井盖与路面接顺,平整度满足规范标准规定。桥梁伸缩缝混凝土保护带应采用后割法施工,桥梁沥青摊铺时,对伸缩缝位置填充沙袋或设立垫板随桥面沥青同步摊铺至上面层沥青后,再按设计尺寸规定切割伸缩缝位置沥青,安装伸缩装置后浇捣混凝土与路面接顺。 二十、加强设计、施工阶段的排水管道工程线性设计的优化,将检查井和雨水优先设立在行车道以外的人行道及绿化带上,减少通病问题;对于设立在行车道内的检查井井周边、桥台台背严格按规定进行反挖回填及加固解决,有效解决检查井及桥台下沉、跳车,影响行车舒适度和通行安全的质量通病问题。 二十一、路基范围内的检查井(集水井)及桥台台背周边不小于5mm范围内应回填低标号混凝土,回填深度为管顶至路基基层顶。回填应先路基回填再反挖施工的工序进行,按每回填三层(深度不超过1米)对路基回填材料进行反挖,基层按每个结构层进行反挖,并换填低标号混凝土,振捣密实。 二十二、加强道路范围内检查井安装及井周边加固质量控制,优化施工工艺,做好检查井周边下沉、跳车等质量通病整治工作。检测井座安装应在底层沥青摊铺后进行,井周边与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一次摊铺碾压成型。检查井井座安装应结合检查井周边加固同步进行,上面层沥青铺装前应将井位置周边50cm已铺装沥青混凝土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挖除,根据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标高,拟定井圈钢筋安装高程,采用井字线法调整井座上标高后,将反挖区域用C30混凝土回填至沥青层细粒式底标高,并振捣密实。如采用预制井圈的,应采用有效固定措施保证井座与井圈结合牢固,不移位。 二十三、人行道铺装应采用放线定位法自人行道内侧向外侧铺装施工,面砖应紧贴垫层,不得有翘动、虚空、拼缝顺直、缝宽均匀,并于与构筑物(管线井)接顺,面砖安装完毕后经检查合格后,应立即用干砂或干拌混合料进行灌缝,并洒水振实至灌缝料无下沉。 人行道铺装遇树池、地下管线检查井或地面市政设施的,人行道砖应根据需要用切割机进行切割,保证切割面直顺,断块外形应规整。如遇不适合切割出规则面砖的检查井或地面市政设施,应将检查井周边呈规则形状的未铺装部分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进行填补,并与周边人行道齐平或接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小于M2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