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政策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06)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 16世纪至17世纪,()的职工法济贫法和安置法是社会政策形成的重要标志。A. 法国B. 英国C. 德国D. 日本2. 下列哪项不属于政策实施的组织特征?()A. 科层组织官僚化的影响B组织间合作与沟通的影响C. 政策资源的充足程度D. 组织与政策对象关系的影响3.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就业政策是()。A. 计划配置就业B. 全员就业C. 市场主导、政府支持D. 就业终身制4. 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关
2、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的核心行 动是()。A. 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B. 扩大投资福利房建设,敞开供应C. 对商品房投资进行补贴D. 加快建设小城镇住房5. 下列哪项不属于一般儿童的家庭照顾的支持性服务?()A. 亲子教育B. 儿童托管C. 营养指导D. 行为矫正6. 清代产生了一种新的救灾方式,即将灾民组织起来进行水利工程或国家其他基础设施工程的劳作,赈济物资以劳动报酬的形式发给参加劳作的灾民。这种救灾方式称为()oA. 养恤B. 安辑C. 以工代赈D. 平抑粮价7. 社会政策的实质是()oA. 社会政策是一种管理活动B. 社会政策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
3、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C. 社会政策是政府包揽社会福利事务D. 社会政策是一种社会行动8. 为了解决工业化社会过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率先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标志着现代社会 政策实践的开始。A. 英国B. 美国C. 德国D. 瑞典9. 通过家庭财产状态调查,对符合条件的长期失业者给予现金支持或者物质帮助,以满足其最低生 活需求的制度安排,这种社会救助政策为称为()。A. 失业保险B. 失业救助C. 灵活就业D. 自主创业10. 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对政策实施人员的政策实施情况进行检验,矫正或纠正偏差行为,把各种 政策实施行为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保证政策的全面贯彻和落实。这种做法被称为()。A.
4、政策监控B. 政策执行C. 政策反馈D. 政策试点二、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及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 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6分)11. 福利国家的思想基础包括()。A.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B. 社会民主主义思想C. 贝弗利奇报告D. 马克思主义12. 政策方案选择的标准包括()oA. 价值标准B. 成本一效益标准C. 可行性标准D. 风险标准13. 下列有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它最先在北京试点B. 它最先在上海试点C. 1999年,国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D. 1999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
5、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14. 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政策主要内容的是()。A. 教育主体B. 教育的客体C. 教育的资源D. 教育政策的福利形式15. -般来说,失业保险的基金主要由()构成。A. 单位及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B. 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C. 财政补贴D. 职工工资16. 2005年,在我国开始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中,“两免”是指免除()oA. 书本费B. 学杂费C. 寄宿生生活费D. 教育附加费17. 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有()。A. 国家保险B. 现收现付C. 完全积累D. 部分积累18. 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目的和目标评价标准的选项是()。A. 具体清晰B.
6、 可测量性C. 可接受性D. 现实性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9. 个案研究法:这个方法一般是根据某个政策或服务方案的逻辑模式,通过有目的的抽取样本,进 行某个主题的半结构性访谈和观察,获得资料,然后分析资料,对整个政策或方案进行判断。这种方法多 用于服务计划执行情况评估,根据它白己的逻辑结构来评价其目标完成情况和投入产出效率。20. 绝对贫困:是指所获得的实际收入水平、拥有的消费资料和得到的服务达不到维持其基本生存需 要的最低量。21. 社会政策的需求情况:是指社会对政府的某项社会政策的需求情况,即社会成员是否有某种需要 得不到满足,或者社会中是否存在着某种问题,需要政府通过制定相
7、应的社会政策去加以解决。22. 福利漏洞:是指在社会政策实践中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社会福利资金流失和浪费。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23. 请简述社会政策制定包括哪些内容?答:(1)确定政策对象。社会政策制定的首要内容是确定政策对象的范围,即一项社会政策所覆盖的 人群的范围。(2分)(2)政策目标。社会政策的目标一般都可以定义为提高弱势群体的福利待遇,改善其生活状况。(2分)(3)资源调动。制定社会政策要考虑的一项主要内容是资源调动。(2分)(4)组织设计与实施方案。任何一项社会政策的实施,均需要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来落实 相关的工 作。(2分)24. 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政策改革具有哪些特
8、点?答:(1)办学主体的多元化。(2分)(2)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2分)(3)教育管理权责的地方化。(2分)(4)高等学校招生和就业的市场化。(2分)25. 请筒述促进就业的政策举措。答:(1)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劳动力需求。(2分)政府直接提供就业机会,如提供社会公益岗位、加 大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公共工程、扩大公共部门;政府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间接增加劳动力 需求;扶持白主创业,提供创业咨询与开业服务,实行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的财政贴息和损失补偿等 政策优惠;鼓励灵活就业。(2分)(2)提供职业培训,改善劳动力供给。为在岗者提供技能提升培训、转岗专业培训,为失业者提供再 就业培
9、训,为预备就业者提供劳动预备制培训等。(2分)(3)提供就业服务,改善劳动力配置过程。政府可以建立就业服务机构,也可以为非营利性的就业服 务机构提供支持。还可以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能力测评、政策咨询服务、失业登记等服务。(2 分)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26. 结合实际情况和所学知识,论述社会救助政策中有哪些救助形式,不同形式的救助是如何开展服 务的。答:(1)现金救助。(2分)现金救助包括直接发放救助金以及救助券或者消费券等形式,是社会救助 的最主要方式。(1分)(2)实物救助。(2分)它包括各种受助者可以直接使用的救助物资,如食品、饮料、衣物、家具、日 用品、帐篷,甚至是
10、房屋等。实物救助通常是对临时性困难的一种帮助,常见于救灾、扶贫等。(1分)(3)服务救助。(2分)服务救助通常是由志愿组织、政府等提供的无偿或者低偿的社会服务,如手痒 三无人员、孤儿和流浪乞讨人员,抗灾减灾、扶贫援助、医疗救援、法律援助等。(1分)(4)技能救助。(2分)技能救助关注贫困者“造血”能力的培养,以无偿或低偿的形式为受助对象提 供有利于脱贫致富的各种技能,如面点制作、花卉种植、电脑操作、汽车修理、水产养殖等。(1分)(5)教育文化救助。(2分)贫困理论认为,人们陷入贫困的重要原因在于生活方式的落后和教育水平 的低下,而贫困反过来会进一步加重这种文化上的落后状况,从而产生贫困陷阱。为
11、跳出这种恶循环,必 须以外部干预的方式对贫困人群进行文化上的改造和提升,关注长期效应,学习各种知识,提升文化素质, 培养参与意识。(1分)27. 结合实际情况和所学知识,论述发展型社会政策对中国的借鉴意义。答:(1)重新认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并不会白然带来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 某种程度的干预和规划仍然是必须的。发展型社会政策提示我们,再美好的社会发展战略也需要有现实的 物质基础来做支撑。西方福利国家的改革现实也告诉我们,必须从根木上改变将福利视为经济附属物的观 点,并在此基础上实行社会福利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综合,使社会政策也关注经济的发展,并在经济发展 的基础上调节整个社
12、会的利益分配格局、协调社会关系,调整社会结构,获得社会整体的进步。(3分)(2)重新定位政府责任。发展型社会政策对中国政府责任的启示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重新强调以往被削弱了的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中的责任,二是强调政府责任与其他主体责任之间的多元组合。(3分)(3)重新定位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对发展型社会政策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 灵所带来的问题,充分动员社会资源,并通过社会组织这一中介使社会成员相互协作、白立自助,产生能 力上的改变。(3分)(4)重视预防性、投资性社会政策。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上游干预”和“投资人力资本”的理念对中 国的社会政策也有重要的启示:首先是重视教育和就业的扶持,特别是个人技能的培训,通过个人能力的 改善来达至个人福利水平的提高;其次是改变社会福利的残补式角色,使其摆脱对经济的依赖和附属地位, 获得独立发展。(3分)(5)发展型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一直致力于通过专业工作者的介入来诱发服务对象的个人 能力、增强民主参与、自助自决、改善社区环境、发展社区经济等方式来获得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这 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念是一致的,因而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引入无疑可以使社会工作的理念与工作方法在 中国的发展获得更加坚实的基础。(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