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059033 上传时间:2025-04-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 以下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相的一组是(3分)(  ) A. 着重/着手成春    露脸/抛头露面    枝蔓/顺蔓摸瓜 B. 当权/安步当车    场院/公共场所    亟待/亟来问讯 C. 标识/博闻强识    处所/穴居野处    靓丽/靓妆丽服 D. 淬火/心力交瘁    朔漠/溯游而上    挟持/狭路相逢 2.以下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金榜题名      珊珊可爱       义愤填赝       形容枯槁 B.黯然泣下      蝇头微利       旗开得胜       莞尔一笑 C.画地为牢      浑浑噩噩       门衰祚薄       桀骜不训 D.恰如其份      举案齐眉       芸芸众生       殒身不恤  3.以下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曾国藩的日记与家书,写这些个鸡栏、菜圃小事,与其说是给家人子弟看,不如说是给慈禧太后看的,以期在无形中消除她的疑心,表示自己不过是一个求田问舍的乡巴佬,以保全脑袋而已。 B.几年不见,没想到祖父已经耳聋眼花,老气横秋,连走路也要人搀扶了,望着他伛偻的背影,我不禁悲从中来。 C.某些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却大做广告“确保不添加人工色素〞。某报认为厂家此举真是掩耳盗铃。 D.他是这样一个固执的人,他认定的事,他一定要做;别人的建议和劝告,他一概置之度外。“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是他的口头禅。 4.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代表们认为,政府只有不断改善民生,社会才干真正保持和谐稳定,进一步提升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B.苹果是一家充满了乔布斯基因的公司,虽然也是一家完整的IT公司,并不会因为乔布斯的离开而轰然倒下,人亡政息不适应苹果。 C.林书豪在短短的时间里,连续掀起了篮球场上的传奇,在对阵猛龙的比赛当中得到27分,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成为了他的狂热粉丝。 D.3月4日,李长春来到广东代表团住地看望出席“两会〞的广东代表,希望广东吸取小悦悦事件的教训,在学雷锋活动中走在全国前列。 5.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像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还为后人留下许多名句佳作,如我们熟悉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 〔1〕材料所引诗句的作者是          ,他是唐代       诗派的代表人物。〔2分〕 〔2〕重阳节时,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远足活动,请你以组织者的口吻拟写一段话,概括此次远足的意义,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3分〕                                                                                 二.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及辞,遗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 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 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顾遇。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其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时贽母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搢绅荣之。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它。〞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6.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罢秩,东归省母              秩:俸禄。 B.及辞,遗贽钱百万          遗:遗留 C.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        害:忌妒 D.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      爱:爱惜。 7.以下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陆贽忠诚的一组是〔3分〕 ①贽性忠荩                    ②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 ③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搢绅荣之   ④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 ⑤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          ⑥事有不可,极言无隐 A. ③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⑤⑥        D.①②⑥ 8. 以下对文章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贽少时学习勤苦,才干特别而与众不同,后来得到寿州刺史张镒的欣赏,并结下深厚情谊。 B.陆贽被唐德宗征召做翰林学士,为报皇帝的知遇之恩,他在政治上意图尽心竭力,有所作为,他能指出朝廷政事的缺漏,得到皇帝的厚待。 C.陆贽受到吴通微兄弟的谗害和结党小人的排挤,但因议论政事激切,很得皇帝欢心,所以能长时间任宰相。 D.陆贽的勤政和直率的作风引来朋友的告诫,但陆贽保持正道,毫不动摇,决心以实际行动不负天子和自己平生所学。 9.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3分〕                                                                               〔2〕其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3分〕                                                                              〔3〕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3分〕                                                                                   三、古诗词鉴赏〔9分〕 10.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① 刘辰翁   中斋上元②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③。 注释:①本词是刘辰翁于南宋消亡后和邓剡之《忆秦娥》而作。邓剡号中斋,参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一直未仕。②上元:即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烧灯节。南宋的上元节,都城临安热闹非凡。③梅发:白发。 〔1〕上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景象?〔4分〕                                                                                       〔2〕后人认为“与君犹对当时月〞中的“犹〞字用得很妙,请赏析其妙处。〔2分〕                                                                                    〔3〕联系全词看,刘辰翁的“悲〞从何而来?〔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 〔2〕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   〔3〕                ,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4〕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报任安书》〕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7〕天行健,                          。《周易》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马 罗 大 叔 〔节选〕 陈忠实 饥饿像洪水猛兽一样咬噬着我的心! 我走出门,村巷里死一般沉寂。没有月亮的秋夜,田野里一片黑暗。正在孕穗的包谷林里,散发着一股浓郁的包谷棒子的腻腻的甜香气味,我在水渠边站住了。 我伸手摸到一根包谷杆子,掰下一个又肥又粗的棒子,三两把撕掉嫩皮,蹲在水渠沿儿上啃起来。包谷粒儿里的乳汁居然溅到眼睛里,我一定是啃得太猛太快了。嫩包谷粒儿在嘴里,还没有来得及嚼烂,就滚进肚子里去了,几乎尝不出什么味,只觉得十分香甜。 我把啃光了的包谷芯子丢到水渠里,再伸手摸到又一个包谷棒子,却猛然看见一个人,正站在三五步远的大柳树下。我一惊,一愣,从身影和体形上,立即识别出来,那是马罗儿,终年四季给生产队看守庄稼的老光棍儿。我也不知凭什么勇气,没有撒腿逃遁,也没有向他求饶,而是毫不动摇地把那个已经抓摸到手的包谷棒子,“咔嚓〞一声掰了下来,三两下撕开嫩皮,蹲下身,又啃起来了。 “哼!你倒胆大——〞他冷笑着说。 “跟我走!〞马罗吼着。 顺着水渠往东走,我就看见一盏马灯萤萤的光亮,那马灯正挂在老光棍住的庵棚上。 “坐下!〞他的头一摆,对我吼喊。[来源:学优高考网] “啊……嗨嗨嗨嗨嗨……〞 突然间,他放声大哭起来,那粗哑的男人的哭声,从他喉咙里奔泻出来。像小河在夏季里突然爆发山洪,挟裹着泥沙、石头和树枝,带着吼声,颤抖着四野。马罗伸出双臂,把我抱住,硕大的脑袋压在我的胸膛上,哭得更加不可收拾。他粗壮的身体颤抖着,两条铁钳一样的手臂夹得我的肩胛骨麻辣辣地疼了。 松开抱着我的手臂,他哭溜着声儿颤颤地说了一句:“咱们……好苦哇……〞 我再也支撑不住了,心酸了,腿软了,一下子坐在茅草庵棚门口的树根上,双手捂住面颊,哭起来了。 老光棍马罗,像疯了似地在庵棚前的草地上,跳起又落下,破口大骂:“你他妈的‘假积极’!你欺哄毛主席,放你妈的臭‘卫星’!你得了奖状,叫俺社员跟受洋罪——啃生包谷棒子!〞 戒备,羞愧,所有这些复杂的心情,全都随着马罗的骂声跑掉了。马罗蹦着,骂着,声音慢慢远了,钻进包谷地里去了,随之传出咔嚓咔嚓的断裂的脆响。 他怀里抱着一撂包谷棒子,扔到庵棚口的草地上,点燃麦草,再加上树枝,火苗哧哧哧蹿起来,冒得老高,在一个用铁丝扭成的支架上,摆上了嫩包谷棒子。他咕哝咕哝地说:“咋说也不能……啃生的……〞 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噼啪作响,火声是这样富于生气。我坐在火堆旁,看火苗忽而落下又忽而蹿高,在秋夜的黑幕中辟开的光亮的空间,随着火苗的起落忽而缩收又忽而扩展。火苗在树枝上跳跃,从燃烧着的枝条上攀援到刚添加上去的树枝上,像万千猕猴在树林里嬉闹,跳跃翻跌;无数条火苗拢在一起,就组成一个火的世界,充满了活力。 马罗大叔坐在一块河卵石上,两手搭在撇开的膝头上,挺直腰板,俨然一副用斧头砍削出来的青石雕像。火光映照着他的脸,一会儿明亮,一忽儿灰暗,四方脸中央,雄踞着一宽大的蒜头鼻子,面颊上有两道粗糙的大动脉似的皱纹。这张脸上,现在浮现出安详的神态,专注的眼神。他间或用右手里的树枝拨弄一下火堆里的柴枝,甚至歪一歪脑袋,向火堆里吹两口气,然后又坐直了,却不开口说话。 “吃——熟咧。〞 他从火堆里的铁丝架上取出一个包谷棒子,甩过来,撂到我的怀里。一股热气饱溶着浓烈的香甜气味扑鼻而来。软软乎乎的包谷粒儿,酥软香甜,一口咬进嘴里,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 那晚我没有回家,和马罗大叔挤睡在他的庵棚里的吊床上。 〔选自《陈忠实文集》〕 12 、文中“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充满了活力〞一段描写了“火的世界〞。请分析这一段文字的表现特色。(4分)                                                                                13、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包涵了人物内心怎样的情感?〔5分〕 〔1〕咱们……好苦哇……                                                                                 〔2〕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                                                                            14.马罗大叔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统观全文,对这个形象作简要分析。〔5分〕                                                                                15、小说叙写马罗大叔烤包谷的举动很见匠心。请探究作者这样叙写的意图。〔6分〕  〔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不言而喻,唐诗作为一部精神文化史的结果,以及借助强盛的国力和至多的人才而崛起的高峰,使得我们对它的研究,实际上是一种“高峰分析〞。李白、杜甫作为高峰中的高峰,对他们的研究,因而也就成了“双高峰分析〞,其间的极端重要性也就不能不辨。高峰时代是某种精神文化发育得最充分、丰富、完整和精深的时代,作为时代标志的高峰之高峰,则是该时代中最有才华内涵和形式革新能力的样本。双峰出现在盛唐,是中国文化史一大奇观。从漫长的时间维度着眼,往前,它意味着对以往一部诗史和文化史极其丰富深入的接受;往后,它意味着对以后一部诗史和文化史的极其丰富深入的被接受。 李杜诗学是以生命体验为核心的。杜甫有两句广为人知的诗,一句是自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句是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前一句中的“神〞字,并非所谓存在于彼岸世界的神,清人贺贻孙《诗笺》认为“神者,吾身之气也〞,它是内在于人的心灵的特别生命体验,标志着这种诗学带有浓郁的对生命世界的体验沟通的意味。前一句诗讲的是对诗史和文化史的广泛汲取,以及把这种汲取转化为诗的生命的情景。“破〞字,既是“读破〞,又是“破蔽〞。破蔽还真,使诗人在充沛的元气中滋养出旺盛的主体创造欲望,对现实、人生有深入透视,对历史、宇宙有透辟参悟,纵笔所之,自有“惊风雨〞“泣鬼神〞的力度。 这种充盈着生命、充溢着力度的诗学,体现了盛唐气象。雄奇是李太白的绝招。太白写黄河,黄河的大小缓急竟是那么为所欲为,可以是“咆哮万里出龙门〞,可以是“黄河如丝天际来〞,在心理时空中任意擒纵伸缩,显示出创造主体的非凡魄力和气象。清人宋征璧《抱真堂诗话》引舒章的话说:“‘大’字是〔杜〕工部的家畜。〞杜甫比李白更加踏踏实实,但他也常常用天地、宇宙、乾坤、古今、万里、百年等词语,来包容自己的诗学魄力。“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这里的乾坤已经把外在的世界加以内化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显示了心理时空的无限舒展和庞大的内涵。这些都是一个时代精神探究元气充沛的体现。 对李杜诗学的探讨,既以这两位诗人及其作品为关注的焦点,但其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往往超越了具体的诗人诗作,透视了一系列的精神文化现象和中国诗学的深层思维方式。双重高峰的研究,由于获得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的权威性的支持,它往往力图追求超越各别性而探讨普遍性。 〔选自杨义《李杜诗学》,有删改〕 16.为什么说李杜诗学“充盈着生命〞、“充溢着力度〞?〔6分〕                                                                                                                                                                 17.作者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述李杜诗学“体现了盛唐气象〞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18.“双重高峰的研究〞中“双重高峰〞的含义是什么?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双重高峰的研究〞的意义是什么?〔6分〕                                                                                                                                                                七、作文〔70分〕 19.CCTV-2《第一时间·天气预报》栏目有一句发人深省的广告语:“分享阳光,分担风雨。〞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心得? 请以“分享与分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照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 B(A. zhuó,lòu/lù,màn/wàn;B. dāng/dàng,cháng/chǎng,jí/qì;C. zhì,chù/chǔ,liàng/jìng;D. cuì,shuò/sù,xié/xiá) 2.B〔A.“义愤填赝〞为“义愤填膺〞 C.“桀骜不训〞为“桀骜不驯〞D.“恰如其份〞为“恰如其分〞〕 3.A。〔求田问舍,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B.老气横秋,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没有朝气或摆老资格。C.“掩耳盗铃〞固有欺骗之意,但一般是指自己欺骗自己,而文中的“广告〞是欺骗消费者,可改为“此地无银三百两〞。 D.置之度外,度:合计;放在合计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此处应用“置假设罔闻〞。〕 4、D。A.误以为“社会〞与“政府〞均为主语,语序不当导致语义不连贯。“社会〞应该放到“和谐稳定〞的前面,使“政府〞成为领起后面句子的主语;B.不合逻辑,“虽然〞应为“但〞;C.搭配不当。“掀起……传奇〞不能搭配。 5.〔1〕王维  田园〔答“山水田园〞也对〕〔2分,每空1分〕 〔2〕示例:展足量过斑斓的田野,强身健体;跃身登上雄奇的高山,游目骋怀!〔3分〕〔从继承传统,亲近自然,磨练意志,团队精神等某一方面切入即可,语言得体1分、修辞恰当1分,语句通畅1分,超过字数至多得1分。〕 6.B (遗:赠送) 7. C (②句是说陆贽的忧惧,③句是说官员们对陆贽受到优厚待遇的评价。④句是说陆贽明晓事理,善于剖析推断。) 8. C(“很得皇帝欢心,所以能长时间任宰相〞不合文意。文中说“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 译文 陆贽字敬舆,是苏州嘉兴县人。少年时成了孤儿。有独立见解和操守而与众不同,很勤苦学习儒学。十八岁考中进士,凭博学宏词科选官复试合格,任命华州郑县县尉。为官期满,回东方故乡探望母亲,路经寿州,刺史张镒当时很有名声,陆贽去拜见他。张镒起初不很了解他,停留三天,第二次见面跟他谈话,于是非常欣赏陆贽的才识,请求结交为忘年投合之友。等到辞别,张镒赠送陆贽百万钱,说:“希望充当太夫人一天的饭食费用。〞陆贽不收受钱,只接受了一串新茶,说:“怎敢不接受您的厚意。〞后来又因文书评判超出同类,选任渭南县主簿,提升为监察御史。 唐德宗在东宫做太子时,一直知道陆贽的名声,于是征召他做翰林学士,调任祠部员外郎。陆贽性情竭忠尽心,当了皇帝身边受信任的官以后,感念皇帝重用了解自己,想有所作为效力报答,所以政事上有的有缺点,大小事情一定陈述,因此皇帝关顾对待他更加厚重。德宗回到京师,陆贽调任中书舍人,像先前一样做翰林学土。 起初,陆贽受到张镒的了解重视,能够担任朝廷内官职;等到张镒被卢杞排挤,陆贽常常忧惧;等到卢杞罢官,才敢上奏章提出政事见解,唐德宗喜爱文章,对他关顾更深。吴通微兄弟一起在翰林院,也受到德宗的宠遇,他们的文章才识赶不上陆贽,可是能结交有权势受宠幸的人,他们一起在皇帝面前陷害陆贽。陆贽被结党小人排挤,一同做官的人忌妒他的才干,再加上他提出政事见解很激切,常常失去皇帝的欢心,所以很久不能当宰相。他在议论应对方面。明晓精通体制事理,具体陈述,剖析推断,下笔如有神,当时有名望的人,没有谁不推重尊敬他。当时陆贽的母亲韦氏在江东,皇帝派宫中的使者迎接到京师,官员们认为陆贽很荣耀。不久遭到母亲丧事,陆贽向东回到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地方的长官送来办丧事的财物赠品以及另外摆放的馈赠物品,全都不拿。起先,陆贽认为受到皇帝特别的待遇,不敢爱惜自身,政事有不可行的,极力提出不隐瞒。朋友告诫他,认为这样做太严厉,陆贽说:“我上不辜负天子,下不辜负我学的道德学识,不能顾虑那些别的事。〞他在官吏政事上很精通,依据状况决定推断,没有一点儿差误。 10. 〔1〕主要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1分〕描写了今日风雪交加,朝京人绝的景象,〔1分〕与昔日元宵节的繁盛景象形成对比。〔1分〕通过临安上元节昔盛今衰的对比,反映物是人非以及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1分〕〔如果同学从情与景的关系作答,可酌情给分。〕 〔2〕“犹〞应理解为“还,仍然〞 ,宋室江山已经消亡,我们还对着南宋未亡时就有的月亮,这是一件值得自我安慰的事情。〔1分〕这样写看似自我安慰,实际上更加点出了词人和朋友的兴亡之痛。〔1分〕 “犹〞字含义深远,用得很妙。 〔3〕“悲〞来自于昔盛今衰的感慨;〔1分〕来自于宋室消亡,异族入侵的惨痛;〔1分〕也来自于年华老去,怀念故国的伤怀。〔1分〕 11.〔1〕晓来谁染霜林醉。  〔2〕举世皆浊我独清。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5〕成一家之言。   〔6〕内无应门五尺之僮。〔7〕君子以自强不息。 12..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细致描摹了火声和火苗的形态、光亮、气势;比喻新颖贴切;语言生动形象,精妙传神。〔4分,每层2分〕  13. 〔1〕对自己的同情;对“我〞的同情;对社员们受苦的无奈。〔3分。每层1分〕                                                                   〔2〕对马罗大叔的感激;困难生活中的委屈伤心。〔2分。每层1分〕                                                                   14. 黑夜里发现“我〞的所为:表现他看守庄稼很负责任。对“我〞冷笑、吼喊:表现他嫉恶如仇。放声大哭和破口大骂“放卫星〞:表现他率真耿直。为“我〞烤包谷:表现他仁慈善良。形如青石雕像:表现他可尊可敬可爱。〔5分。每层1分。〕                                                                   〔6分。答出一层得1分,答出两层得3分,答出三层得5分,答出四层得6分〕                                                                 16.李杜诗学带有浓郁的对生命世界的体验沟通的意味,故“充盈着生命〞;〔2分〕对现实、人生有深入透视,对历史、宇宙有透辟参悟,故“充溢着力度〞。〔4分,每点2分〕 17.〔1〕举例论证〔1分〕:罗列李白写黄河的诗句来表现李诗的“雄奇〞〔或:罗列杜甫诗中常用的“天地〞等词语,引用诗句写杜诗的“大〞〕,体现盛唐气象;〔1分〕〔2〕引用论证〔1分〕:引用清人宋征璧《抱真堂诗话》引舒章的话阐发杜诗体现的盛唐气象;〔1分〕〔3〕比较论证〔对比论证〕〔1分〕:将李白与杜甫进行比较,论述他们的诗学体现了元气充沛的盛唐气象。〔1分〕 18.双重高峰:唐诗是一座高峰,李白、杜甫是唐诗中的高峰。〔2分,每点1分〕    “双重高峰〞的研究的意义:〔1〕它提供了高峰时代中最有才华内涵和形式革新能力的样本;〔2〕双峰出现在盛唐,是中国文化史一大奇观〔或:往前,它意味着对以往一部诗史和文化史极其丰富深入的接受;往后,它意味着对以后一部诗史和文化史的极其丰富深入的被接受〕;〔3〕它往往力图追求超越各别性而探讨普遍性〔或:透视了一系列的精神文化现象和中国诗学的深层思维方式〕。〔4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 19.参照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题评说: 关于“阳光〞与“风雨〞的含义,作文者应深入解读。题目中的“阳光〞应该指积极的方面,比如荣誉、便利、幸福等与亲人朋友一起分享的东西。而“风雨〞则指挫折、困难等需要克服的内容。“ 这个题目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把握‘阳光’与‘风雨’的关系,考生既不能光写‘分享阳光’,也不能光写‘分担风雨’,必需把两者结合起来写。〞倘假设光写“分享阳光〞,忽视了“分担风雨〞对耐挫力的要求,就偏颇了。“两者是同样重要的。〞 关系型作文的最大难点“关键在于A、B两词语的把握,应该平均用力,各占50%,而不是A写80%,B写20%,有所倾斜。“另一方面,A与B之间的辨证关系把握上。有的是相辅相承、正反、互补、等关系。下笔前必需先把两者关系搞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