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季度X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为规范学校体质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一、体质管理遵循原则(一)遵循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原则。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一小体育锻炼时间。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加强学生课余体育训练。(二)遵循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发展和体育运动规律,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三)遵循全面性原则。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
2、素质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四)遵循安全第一原则。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二、体质管理要求(一)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二)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并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给家长。(三)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切实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
3、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四)学校制定大课间活动制度,并按照要求全面落实,每天大课间及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五)配齐配足体育专职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学校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保证充足的体育活动课时间,每天安排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六)进行体育教师招聘,确保学校在不断完善“基础一普惠一兴趣一特长,四级体育课程的基础上,为全体学生每天安排一节体育课。三、建立体质管理监管领导小组组长:AAA (校长)副组长:BBB(副校长)、CCC
4、教导主任)成员:级主任、教研组长组长及副组长负责学生双减工作方案制度的制定、实施及督查工作,各个成员是学校体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及宣传者。四、制定制度,分工落实(一)配齐专业教师。在核定的教师总人数内,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专兼职体育教师。体育与健康教师要认真执行国家体育课程计划,针对不同年级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二)组织做好眼保健操,预防学生近视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午、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并开展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主题班会及主题会议宣讲活动,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中小学校要聚焦“教会、勤
5、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帮助每位学生掌握1一2项运动技能。要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校内竞赛一校级联赛一选拔性竞赛”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四)体质健康测试制度落实情况1、建立并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每学年按要求开展好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并及时录入体测网。2、建立并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复核制度。对体质测试不合格的学生,分析原因,避免因情绪或心理原因影响学生健康体测工作,并进行二次复核;所有学生体测结束后,体育室随机对各班部分学生体测数据进行二次复测,以保证学生
6、体测的准确性。抽测结果对比准确率达90%,视为全部有效;及之需全部重测。3、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打印保存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体育室每年对学生体质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存档。(五)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一评估一反馈一干预一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六)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全面贯彻落实
7、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一评估一反馈一干预一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并及时对数据整理中描述的情况作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并制定计划在日常训练中予以落实。(七)体质健康管理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每学期对学生进行2次视力筛查
8、每学年进行一次学生全面体检。(八)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两操制度(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每天中午安排学生40分钟的室外活动。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要求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利用钉钉平台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五、加强监管(一)出现问题,一次提醒、二次警告、三次严肃处理。(二)强化督导检。学校将学生体质管理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开展动态监测和经常性检查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考核体育教研
9、组的重要依据。学校设立监督举报电话,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及改进相关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管理。(三)坚持以人为本,转变观念,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明确“五项管理”的重要意义,确保“五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四)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五)学校校长是学生体质健康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安全教育和管理,指导学生科学锻炼。通过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强化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体魄强健正在成为新时代学生的标配,健康活力正在成为校园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