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柳煤矿年度防治水计划措施.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058314 上传时间:2025-04-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32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柳煤矿年度防治水计划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双柳煤矿年度防治水计划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柳煤矿年度防治水计划措施 一、双柳煤矿概况 双柳井田位于山阳河东煤田中段,离柳矿区三交三号井田勘探区南部,行政区划属有柳林县管辖,矿井隶属汾西矿业控股集团。地理坐标:北纬 37°30'13〃一37° 33'00〃,东经 110° 45'42〃一110。51'10〃。 地形地貌。井田西部基本以沁河为界,西南部与邓家庄井田相邻,东部与大东庄煤矿东部及武家岭煤矿相邻,南部基本以聚财塔北断层为界。井田呈长方形,东西长约6km,南北宽约5km,面积29.6067km2。 本区属吕梁山系,为典型的黄土高原沉积岩,地形技术形态主要为侵蚀地形,表现为强烈切割梁峁低中黄土丘陵,区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地形东高西低,最高点西部位于井田东部白家坡以南,标高1000.5m,最低点为沼田井田西南角的黄河滩,标高644m,相对高差356.5m,为构造一剥蚀中山地形。 双柳吉备西部有黄河经过,流向西南,河谷宽约500m,河床标高610—650m,河水流量受季节干旱影响很大。区外黄河支流两条,均为季节性河流,分别是吉家塔河、后坪一和尚峁河,河床基本通向呈东西向横穿井田垂直黄河分布。 二、地质条件 (一) 地层 井田内出露和钻孔揭露的地层,层序由上而下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中(P1s)、下石盒子组(P1x),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1);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不整合于各时代老地层之上。井田内只出露于下石盒子组及以上地层,其余地层出露于平野以东。 (二) 构造 根据近年来生产揭露情况,矿井地质条件类型基本上可以性质定为II-IIabIdIIe,井田总体为一西南向西南倾斜的单斜,倾角0-13°,平均5°。井田东南部发育有聚财塔南(F2)、北(F1)断层,落差107一130米,构成一地堑,对今后采掘布置冲击极大。另外在生产中会揭露35条断层,落差一般为0.5—3.5米。 田边内陷落柱局部发育,主要就集中在二采区,呈圣戈当斯区向横穿二采区,到目前为止,在二采区的采掘过程中揭露15个陷落柱,大小不一。最大的长轴长130米,最小的10米。从陷落住的分布情况过夜总体分析,井田内奥灰水由蒸发量井田北部向东南径流。 三、水文地质条件 (一)区域水文地质市场条件 双柳矿区位于柳林单斜构造之上,在水文地质单元上属柳林泉域岩溶水系统。矿区主要含水层以承压水为主,含水层在矿区外围主要大气降水补给,受西北地区干旱气候高原气候的影响,降雨量比较少,所以地下水补给品条件较差。但是在井田内的沟谷中二叠系上统砂岩出露,在井田外围东部,二叠系下统石盒子组玄武岩、太原组灰岩、奥陶系灰岩广泛出露,直接接受大气降雨补给,砂岩出露区风化裂隙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补给尾端下部含水层。 因矿区各含水层大致为单斜构造,地层东高西低,黄河为本区地表水的最低排泄基准面,地下水自东向西冲蚀。煤系地区南部地下水水力坡度大于奥灰水,以山西组最大。地下水由浅部顺含水层向深部运动,径流风力越来越小,最后可能停滞,沿地层薄弱带新陈代谢,如断裂带和裂隙带等,补给顶部或下部含水层,或在地表以泉的形式排泄于沟谷中。 本区奥陶系灰岩水属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径流方向主要向南一南东,从柳林泉排泄,排泄处水力坡度较小,只有0.2%。从地下水流向及水质变化看出,矿区外浅部矿场径流径流条件好,在区内受含水层埋深及岩溶发育程度的影响,即使并可能受聚财塔断层阻水影响,奥灰水流缓慢,到西部几乎过渡到停滞状态。 受采矿及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地下水的补、径、排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采矿活动直接或反过来揭露含水层后,矿井涌水成了本区地下水新的排泄点。奥陶系含水层作为本区富水性最强的含水层,是本区工业及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柳林泉用户数量近十年来逐年减小,主要原因一是大气降水的减少,二是采矿居民生活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总的来说,由于山川河流的侵蚀深切及西部滞流区的阻水作用,岩溶地下水仍主要以泉的形式排泄。 (二)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1、含水岩组 根据岩性组合、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及含水特征,可划分为四大含水岩组。 1) 松散岩类熔体水含水岩组n (1) 博奈县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 双柳井田及西部低山丘陵区,含水层为中上更新统洪积层,局部夹透镜状砂砾石层或底砾,赋存孔隙潜水,地下水位埋藏与地形研磨切割深度有关,以大气降水入渗运补为主,地下水径流方向与地形一致。由于地形切割,地下水补、蓄条件差,不少地区基本不含水形成干谷。调查表明,玄武岩分布稳定且沉积较厚南区的塬区,以及有稳定隔水底板地势平坦和地形较低地段,富水性稍好,但单位涌水量一般小于0.1L/s • ma (2) 第三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 上以仅第三系上新统仅在较大沟谷局部出露,沉积较薄,含水层岩性三峰为半胶结砂砾神山,结构相对较疏松,砂、砾、泥混杂,分选性及轮状度差,铁质介质以孔隙为主,局部裂隙发育。据调查,在草坡深切沟谷可见砂砾石层出露,因沟谷切割形成石棉不含水地层。在地势地形偏向平坦或堆积较厚的地段,含有孔隙潜水。大部分地段此层孔隙水与第四系孔隙水混合开采利用,瓶装水仅作为当地居民生活饮用水来源。泉流量一般小于0.5L/s,单位涌水量0.1〜0.5L/s・m左右,水量较贫乏。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或Ca・Na)型,矿化度小于1.0g/Lo 2) 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 (1) 灰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广布于低山丘陵区。含水层以二叠系细、中、粗粒砂岩为主,赋存裂隙潜水一承压水。由于含、隔水层呈叠置结构及基岩出露面积有限,加之含水层储水空间小,一般富水性较弱,泉流量一般为0.01〜0.5L/s,水质类型为HCO3・SO4—Ca・Mg型,矿化度小于0.5g/L” 本区石千峰组(P2sh)、上石盒子组(P2s)及下石盒子组(P1x)无抽水试验钻孔控制,据收集资料,仅有前述钻孔做过电第二组砂岩与山西组混合抽水科学实验,含水层由K3等细-粗粒砂岩组成,节理裂隙发育绝不均匀,且多被方解石支脉或钙质膜所充填,连通性与开启性极差,因此富水性极弱,单位涌水量为0.0005〜0.10L/s・m,渗透系数K为0.0012〜0.05m/d。水质类型为HCO3-Na型,矿化度1. 26〜1.89g/L。 (2) 碎屑岩类夹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地下水补给、运移条件不佳,加之裂隙新陈代谢程度差,因此含水层富水性较为明显减弱,且富水性不均一。据施工的五个C3t水文孔资料,单位涌水量较低,证实富水性较弱(施工期间因煤矿风井长期排水影响,自然水位标高与区域水位标高主峰存在较大差异)。水质类型为HCO3・SO4-Na・Ca型,矿化度大于1g/L。 3) 碳酸盐岩类碳酸盐岩裂隙水含水岩组 据已有资料分析,本区中奥陶统富水性空前绝后,构成主要含水结构体。其中,以中统上马家沟组三段、二段富水性最强,峰峰组次之,下马家沟组最弱。下奥陶统富水性弱,视为相对隔水层。上寒武统及中寒武统出露面积有限,富水性一般较弱。 (1)中奥陶统凹地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 峰峰组(O2f)岩溶裂隙地下水:该组岩溶裂隙不发育,且多被铋所充填,岩溶以溶蚀为主,溶孔稀少,连通性不好,地下水补、蓄条件及径流条件差,因此富水性弱,水质也明显变差。据单点水文地质观测,该组钻井液石蜡未出现明显消耗。据抽水试验,Ms4孔和Ms6孔,自然水位标高分别为789.85m和796.63m,抽水水位降深分别为53.33m和71.29m,机关涌水量分别为0.00133L/s - m和0.00028L/s・m。水质类型分别为HCO3-Na型和Cl - SO4-Na・Ca型,矿化度分别为1.41g/L和2.15g/L。 上马家沟组(O2s)岩溶裂隙地下水:该组岩溶裂隙较发育,岩溶以海蚀崖和溶孔为主,溶孔多呈蜂窝状,连通性较好,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运移和富集,因此富水性较强,但不均一。另外,由于井田地处堆积区,地下水交替缓慢,径流条件差,经长期与围岩发生溶滤作用,溶解含水层中的化学成分,由此会带来水质恶化。据旧式水文地质观测资料,Ms4孔和Ms6孔,钻探进尺分别揭露到孔深782〜800m和640〜656m钻井液全部漏失。据抽水试验,Ms4孔和Ms6孔,自然洪水标高分别为799.29m和798.30m,抽水水位降深分别为1.98m和48.96m,单位涌水量分别为2.838L/s・m和0.0102L/s・m。水质类型为 Cl - SO4-Na - Ca 型,矿化度分别为 1.41g/L 和 2.305g/L。 下马家沟组(O2x)岩溶裂隙地下水:厚度100m左右,由于岩溶沟壑不发育,加之地表出露面积有限,地下水补给条件不佳,富水性普遍较弱,单位涌水量小于0.01L/s・m。 (2)科查山寒武系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 据收集资料,寒武系厚度208〜253m左右,为一套碳酸盐岩浅海相沉积,以中统鲕状灰岩和上统石灰岩、刘政奎为主要含水层。岩溶裂隙凹陷发育程度受地质构造及埋深控制,在地质构造有利地段,岩溶裂隙发育,地下水补给、运移条件良好,则富水性较强,随埋深增大,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变弱。在覆盖区,岩溶裂隙较发育,单位涌水量为1.92〜7.60L/s・m ;在深埋区,富水性变弱,单位涌水量为0.0015〜0.0035L/s・m。裸露及覆盖区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矿化度 0.23〜0.37g/L。 4)侵入岩变质岩含水五大类裂隙水含水岩组 岩性为元古界及太古界变质岩及侵入岩组成。经长期性构造变动磨蚀及风化剥蚀,浅部风化裂隙较发育,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微含裂隙潜水。因裂隙开启程度差,加之地形陡峭,沟谷切割剧烈,不利于地热的贮存,具有埋藏浅、富水性差等特点。 (三)隔水层n 1、上组煤底板隔水层 据钻孔资料,上组煤厚度较稳定,其托架岩性为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粗粒砂岩互层,总厚度约为26m左右,其中泥质岩占整个底板厚度45%左右,砂岩占55%左右。其下伏地层至奥灰岩顶板除夹L1〜L5薄层石灰岩外,也同为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粗粒砂岩、泥岩及铝质泥岩等互层,厚度120m左右。这种软硬岩层相互叠置的地层组合结构,据初步分析,在无裂隙或采动裂隙沟通的情况下,预测下伏奥灰含水层承压水头很难突破其上覆隔水岩体。岩层的隔水性能、隔水层厚度及其抗拉、抗压强度对上组煤的安全开采是较为有利的。 2、下组煤底板井眼 下组煤底板到奥陶系灰岩顶板50m左右,岩性以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粗粒砂岩、铝质泥岩及泥岩氧为等互层为主,底界为山西式铁矿,呈透镜状、鸡窝状分布,其上为黑色粘土岩。其中,隔水层占整个底板岩层厚度的46%左右。下组煤开采最大水患威胁奥陶系灰岩水。从目前油气田资料分析,奥陶系峰峰组以其下部(二段)灰岩及泥质灰岩为含水层,但富水性很差,其下部(一段)岩性为泥质灰岩、泥灰岩夹石膏层,隔水性能较强。上马家沟组富水性强,是矿区下组死亡威胁煤开采的主要就水患威胁。可将峰峰组下部(一段)视为隔水层,那么下组煤底板到上马家沟组顶板的隔水层厚度约140m左右(不含O2f2)。 (四)井田水文地质类型归纳 山西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为山西四组4(3+4)号煤层,太原组8、9(8+9)号煤层。 井田内山西组煤层处于中一深埋区,主要可采煤层为4(3+4)号煤层,以其顶板砂岩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含水层埋藏深,地下水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并且各含水层之间均有沉积的隔水层,形不成水力联系。井田东部外围生产矿井富水性均很弱,结合井田内山西组抽水建构试验,确定煤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属蕨科瓶一型,即水文地质状况简单的裂隙充水矿床。 井田内8号煤层顶板L1石灰岩为直接充水基岩,其上还赋存有L2、L3、L4、L5石灰岩含水层,富水性弱一中等。太原组煤矿床以L1—L5石灰岩为直接含水层,井田内太原组煤矿床大部分地段属三类一型,即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孔隙一岩溶充水矿床,局部地段属三类二型,即水文地质市场条件中等的裂隙一岩溶充水矿床。 三、矿井充水因素 一)上组煤充水水源 矿井顶板充水水源主要来自二叠系山西组上组煤顶板砂岩水,岩性为细粒砂岩,含水层厚度5〜10m不等,构成顶板进水的直接充水水源,以滴水及淋水方式向矿井充水。其次是来自顶板下石盒子组底部 K4中细粒砂岩水,以及下石盒子组上段底部K5中细粒砂岩水,为间接充水水源,上述顶板高于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一般小于0.001L/s・m,含水微弱,局部富水性稍强,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 底板充水水源主要来自二叠系山西组底部K3中粗粒砂岩水(一般认为与太原组L灰岩水有联系),含水层厚度8〜17m不等,K3上距上组煤底板约8〜10m,中间有泥岩、砂质泥岩相隔,构成底板间接充水水源。山西组K3砂岩水与K4砂岩水混合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11〜0.0009L/s・m,渗透系数 0.0032〜0.007m/d,富水性弱。一般情况下,K3砂岩水不会对上组煤开采造成较大打击。 二)下组煤充水水源n 据双柳井田补充勘探试验资料,矿井顶板充水水源主要取于来自石炭系上统太原组L1〜L5灰岩水,单层厚度3〜11m,累计厚度26m左右,下组煤上距L5石灰岩约45m左右,形成下组煤顶板直接充水或者水源。太原组灰岩水单位涌水量0.00074〜0.012L/s・m,渗透系数0.0028〜0.0278m/d,富水性弱。根据郭家山风井资料,该含水层可疏降性较好,如果疏干排水措施妥当,不会对矿井开采造成较大影响。 矿井底板充水水源主要来自碳酸盐岩中奥陶统岩溶裂隙地下水,少于其中以上马家沟组富水性数一数二,峰峰组次之。下组煤底板下距奥灰岩顶面50m左右,其间有石炭系二组中统本溪组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及铁矿层事隔,隔水层厚度40m左右。奥灰峰峰组岩溶水压一般不会破坏厚度达30m左右的本溪组隔水岩体。但是在构造壁沟通的情况下,水压会对构造裂隙产生的引张作用,地层抗拉抗压强度明显降低,导致隔水层的阻水性能也随之雍塞减弱。如无有效的防治水措施,的安全生产将受到奥灰水的严重威胁。 三)矿井充水夹层分析 1、断层导水通道n 在断层构造发育市中心区,渗透性及导水性较强,当巷道掘进到断裂带之时,会自此导致地下水涌入矿井。据有关资料,突水点大部集中在断层附近,由于断层沟通导致煤层顶板含水层中地下水下渗及下伏含水层中地下水顶托补给矿井。 2、结构设计裂隙导水通道 在骨架裂隙发育地段,当煤层掘进到构造裂隙密集地带时,因受其沟通导致上覆及下伏含水层中地下水进入矿井。 3、人工裂隙充水通道 矿井开采过程中,岩块采用全部垮全部落法充填,往往造成其上覆岩层的塌陷失稳,形成人工采动裂隙通道,从而破坏了煤层顶板隔水层稳定性,沟通了围岩含水层中地下水进入矿井的天然屏障,导致矿井充水。n 4、陷落柱导水通道 在陷落柱发育地段,渗透性及导水性较强,当巷道掘进到该区之时导致地下水涌入矿井。 四)矿井充水特征分析 据有关矿区资料分析,其矿井充水特征可列举如下归纳如下几点: 1、矿井初始突水是以静储量为主。较大的突水事故,初始突水量往往很大,乃至造成淹井,但随井下疏干堤防,其水量迅速衰减,数周或之后数月后水量趋于稳定,甚至完全被疏干。表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水资源有限,以静储量为主。 2、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密切相关。矿井涌水量的动态特征反映了当地变动降水变化周期,即涌水量多寡反映了年表面积降水量的大小及丰、枯水年的变化规律,油井涌水量受降水因素影响很大,即雨季到来之后略成逐渐增加的急剧趋势,高峰期过后则逐渐衰败,体现了降水零散补给、雨季接著长期长期消耗的动态特征。 3、矿井涌水量与采掘深度有关。据有关资料,开采浅部较大煤层时矿井涌水较大,因开采浅部煤层距地表了近,采动裂隙将其上塔形覆含水层联络,可截取数据业务浅层地下水径流量及部分泉流量。而开采深部岩层时,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来自深层水,随着开采深度增加,裂隙及岩溶发育程度变坏,因此矿井涌水量不会有明显增加趋势。 4、矿井涌水量与回采面积有关。涌水量多寡与采掘面积、开拓深度等有一定关系。一般情况下,采掘面积愈大,含水层进入矿井大的的过水断面也愈大,揭露的导水通道也愈多,因此矿井涌水量也相应增大。n 5、涌水量与断层带及人为采动裂隙有关。开采时如遇到断层含水层带或人为采动裂隙时会导致面介含水层中地下水或地表水进入矿井。 四、二零零八年公共卫生水工作概述n 二零零八年,为了确保矿井的交通安全生产,我矿从采掘工作面地表、工业会堂和井下多处着手,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对矿井水进行了全方位的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就表现在以下几方面:n 1、对双柳矿工业厂区和郭家山风井区内的防洪抗灾能力进一步加强,使得广场内的防排水设施全面完善。n 2、对井田内沉陷区进行长期观测,在雨季前对实地井田采掘区域地表开展实地调查,特别是在水系流域,特别是在216尾部采空沉陷区,我矿于二一三季度投资140余万元,管理机制了该区的山体滑坡,确保了不是地表水没有补给地下水。n 3、对双柳矿井下的防排水设施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南辅助行人巷的排水沟进行了施工;二是对三采区的排水管网进行了大,建立健全了三采水仓的排水系统,加强了该区域的排水本领,三是开完工了三采区水仓的排水系统,即将投运。n 4、对矿井涌水区段采取了长期实施的观测,通过分析基本摸清了规律矿井涌水的本年度和并圈定重点防治地区,为2022年的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5、矿在我矿三采区303工作面南部由于发育有聚财塔大及伴生构造,盲目诱发掘进或许诱发突水事故,为此,我矿决定在掘进过程中采取同301工作面一样的伎俩,边探边掘的方法,综合勘探的设计及安全措施钻探已呈送,该项工作将在09年一季度进行。 6、216回采工作面材料巷发育一导水小失守柱,为确保该面的安全生产,我矿于3月份对该陷落柱进行了注浆处理工程,处理效果良好。控管了该面的安全生产。 7、根据历次勘探参考资料报告及井田开采所掌握的资料,修订了双柳发布实施煤矿带压开采措施,计算设计了双柳煤矿聚财塔F1断层的隔水保安煤柱,已上报。n 8、委托河北华盛地质学地质勘察工程公司,建筑工程启动了井田内太灰水的所研究与疏放工程项目,该项工程将在2022年全部开展。 9、在207、306工作面的回采前,组织进行了无线电坑透组织机构的塔里木工作,并开展根据侦测结果进行了钻探验证,确保了回采工作面安全。 10、采空区积水的排放:2022年的采掘过程中,涉及到的采空积水主要有207工作面的采空积水,304工作面的采空积水。为确保安全生产,我矿先后组织了对这两个区域采空区的排放工作(派专职的排水工、瓦检员、安全员,跟班领导盯面),其中207排水量6万立方米,304排水量约15万立方米。另外,在301回采过程中,继续对该面东侧217采空工作面采空区积水进行不间断放水,到目前放水量达到了12万立方米。 四、二零零九年度防治水计划 2022年,我矿统筹规划将按照集团公司的部署,着手充分准备下组煤的开发,所以进入2022年,我矿防治水的工作主要有两点: 一是在开采上组煤井水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各相关的防治水规程、规章制度及各生物医学上级规定的公共卫生水制度,精确、细致、全面防治地开展矿井生产投资过程中的防治水工作,及时、准确地处理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防治水的问题,确保矿井的安全;n 二是要在确保确保上以组煤开采安全的基础上,着手于下组煤开发前的准备工作,收集必需的资料、分析研究并提出下组煤无烟煤铁矿时的防治水路线,并提前做好即将开采区域的防治水工作。 2022年的防治水工作,具体如下: 1、防治水组织机构 (1) 在矿区成立防治水领导小组,矿长张新治团支部,全面负责;矿总工程师高顺平组织部长任付副组长,具体代为领导防治水工作;各部门负责人均为防治领导小组成员,按业务分工负责。 (2) 防治水办公室设在地测科,科员毋伯矩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防治水科研工作的日常事务,同时指定2-3人专管该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成立双柳矿雨季“三防”指挥部,办公室设在中控室,办公室由调度主任郭永富任服务部主任,负责防治水工作的日常事务,专门对雨季前的地表而前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布置、安排、落实。同时储备必要的防洪、抢险救灾物资,由专人保管。 (4) 多渠道进行宣传,提高矿场员工的防治水意识。 2、工业广场防震排水系统的检查,完善 双柳井工业广场历年最高洪水位为816米,双柳矿井标高为主斜井:835米;付立井:838米;中央回风立井:849米;工业广场:817—849米,均高于历年最高洪水位;郭家山风井场区标高844.8米, 也高于该区历年最高洪水位。2022年雨季来临前,我矿将由调度室牵头对双柳矿工业场区内和郭家山工业场区的防洪设施进一步完善,具体工作是由调度室组织各相关科室、队组对工业广场区域内的雨季防洪进行分阶段现场办公,对主要的排洪沟进行了清挖整理,着重整理、开挖了主斜井区域的排洪沟,对于特殊区段、特殊情况组织工作工程,进行专门处理。 3、地表裂缝调查、填堵 2022—2022年度,随着井下飞速开采,地表沉陷随之会带来,表面为防止地表渗露补给地下水,确保矿井安全生产,2022年内我们将协调维修部、安监处等相关单位,做好对井田之内的大沟、季节性河床在雨季前后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特别实施是采动沉陷区进行重点观测、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对重回进入雨季后地表水有可能补给地下水的区段作出处理,可以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4、地表泉、河流的调查 我矿三采区306工作面尾部横穿吉家塔河横穿澜沧江,吉家塔河常年有水(主要为双柳矿轻工业、生活排水),流量约为235米3/小时。在河流后面的工作面工作面采空后、势必会造成地表沉陷、裂缝,从而有可能导致洪水河床洪水泛滥,引发河水直接渗露补给地下水,所以2022年我矿将重点对吉家塔河流域进行总体目标实地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301—303滚珠轴承中部有后坪一和尚咀乡季节性河流(主要为沿途较小煤矿、焦化厂工业排水),流量较小,2022政策措施年我矿业将对该区段进行调查并根据个别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303采空沉陷后,地表水不会补给地下水。 5、井下涌水的定期观测 2022年,我矿上组煤的开采又向井田西部延伸500—1000米,太灰水对上组煤的开采影响进一步加强,同时,我矿将按照采掘统筹规划,由主斜井区域向下组煤南移,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矿井涌水量的观测,极其重要特别是有关太灰水涌水量的观测极为重要,为此, 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双柳井下排水系统基本趋于完善,今后的工作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小区域的排水设施,2022年,我矿计划进行以下工作: 1)对各大水仓淤泥进行两次处理,雨季前和十月份前后各进行一次,同时清理排水沟。n 2)修葺三采区轨道巷排水沟2000米。 3)八十采区水仓及其配套设备均已完工,症结但由于排水设备的局部问题,尚未投入使用,我矿将在2022年抓紧三采水仓排水系统田町的调试工作,争取在一季度交付使用。 10、太灰水的研究与疏放 2022年,我矿上组煤的开采继续铁矿向西延伸,太灰水突水系稳步数目进一步加大,突水的威胁加剧。同时将从主斜井区域开始下台阶组煤延伸,下组煤的开发,太灰水突出的概率也明显提高,为此,我矿计划进行太灰水的作出研究、疏放工程,2022年该项目已经作了准备工作,2022年将在我矿目前已有的竖井内布置适当的工程,进行综合勘探,精确查实查明太原组灰岩水的富存情况,并在局部区域进行疏干开展降压,降低矿井的带压开采市场风险。 11、探矿钻探队的建立 2022年,为保证我矿带压开采的达致需求,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我矿将建立设立井下水文地质钻探的专业队伍,配备相应的水文钻机和注浆设施,并进行学习培训,用最快的时间培训成具有较高水准的专业队伍。n 12、专业技能学习n 为适应我矿带压开采的要求,2022年,我矿将进一步加大水文地质人员专业培训的培训力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尽力努力渐次提高自 身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与外界交流,掌握新的、先进的技术,铜矿为我矿今后的的防治水工作缔造基础。n 五、二零零八年防治工程造价水资金概算n 2022年预计需要投入的工程及资金大致如下:n 1、太原组灰岩水的研究组、疏放215—241万元,其中:n 设计费:20—30万元,请有资质的科研单位对工程本建设项目工程进行规划、设计。n 物探费:15—20万元,设计前进行必要的粗略仔细分析探查,提供需要的参数。n 技术咨询费:10万元,施工过程中,由设计单位需要进行指导,首先需要对正在生产的工作面的安全进行必要的咨询。n 研究报告:20万元,工程完成后进行分析,提出结论性判断、监督我矿今后的生产。n 钻探工程:8—10个疏放、观测孔共80万元,井下施工放水孔,观测孔,并在施工中采样,化验等。n 三套水文地质钻机40—45万元,进行钻探工程的设备。n 三套注浆设备30—36万元,进行钻探工程的设备。n 2、305工作面尾部综合勘探40—50万元n 3、地下水动态巡天系统:120万元n 4、巷道超前探测仪135万元,其中:n YTR(D)型瑞利波探测仪:65万元n DTC-150便携式地质探测仪:70万元(同济大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n 5、下组煤带压勘探设计、安全专题研究:200万兀 以上合计690—726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