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增强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及学情分析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单元知识的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研究薄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再研究弧形结构和框架结构,最后再涉及研究结构科学在塔和XX上的应用。本课学生常见的房子和桥梁的共同结构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出“宽度、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本课我注重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探究科学,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出发,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能力,并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根据需要设计可以增强抗弯曲能力的材料的形状等过程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通过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也会提高。第二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提高。第三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再通过演示实验来证明学生的想法。教学设计思路:开始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认识横梁和立柱,为下面引出研究主题假如横梁弯曲到一定程度会引起什么后果呢?及时点出“怎样才能使横梁抵抗弯曲”。然后模拟桥的承重实验体验引出纸条的承受弯曲力,再以“薄薄的纸条很容易弯曲,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它的抗弯曲能力,使它承受更多的垫片重量”自然引入到下个环节。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渗透控制变量(弯曲标准)思想,为本课的实验活动作好铺垫。第二个环节是增加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重点是让学生讨论控制变量,而根据实验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数据所显现的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能力则是本环节重中之重,也是本课的重中之重。这一环节末追问“4倍纸能承受几个垫片”,既是对本节课科学概念的深入,也使学生在得出结论后思维不会陷入真空状况。最后以横梁是采取平放是竖放的问题展开讨论,再以借助一些薄形材料做模拟实验进行体验,对本课的科学概念进行深化与实践应用。最后让学生继续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增强了材料抗弯曲能力,更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热爱科学的积极性.【教学目标】
1、能通过采集实验数据和制作曲线图及整理数据等手段展开科学探究,并能运用数据和曲线图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内在规律,建立科学认识。
2、乐于探究不同厚度的纸和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乐于通过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完成实验;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科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3、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可以显著提高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并能理解横梁平放和立放的道理。【课时】:2课时【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教学准备】:实验小组: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桥墩,记录表。演示准备:课件,4倍宽、4倍厚的纸条,塑料尺子,重物,提篮、统计表,记号笔等。【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1、看两幅图片,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课件出示“房屋”、“长江大桥”等图片。
3、出示“纸桥”演示载重。
4、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纸桥的抗弯曲能力?
1、回答它们都有横梁和立柱。
2、看图片,回答。
3、观看纸桥载重。
4、回答提问:宽度、厚度、间距、改变形状等。
二、探究
(一)“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1、出示课件: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猜想:增加纸桥的宽度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需要改变的条件?需要控制不变的条件?
2、出示实验材料:纸墩、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桥梁;铁垫圈;记录表等
3、组织学生开展实验。
4、记录、讨论、总结汇报
1、回答提问:(略)
2、领取实验材料
3、观看、学生开展分组实验。
4、总结汇报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
1、出示课件: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猜想:增加纸桥的厚度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需要改变的条件?需要控制不变的条件?
2、出示实验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桥梁;铁垫圈;记录表等
3、组织学生开展实验。
4、记录、讨论、总结汇报
5、比较宽度和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1、回答提问:(略)
2、取出预留的实验材料
3、学生开展分组实验。
4、记录、讨论、总结汇报(略)
5、回答提问、绘制折线图并分析
1、把宽度和厚度不同数据的表现制成曲线图来表示。出示统计图。____,并分析发现了什么?
2.展示,交流。
(四)、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1出示纸这样的薄形材料抵抗弯曲的性能都较差:演示横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2欣赏图片。质疑这些横梁大多是立着放,而不是横着放的?3课件演示房子、凳子等生活用品的立着放的道理。
1、回答提问:(略)
2、观看实物或视频,解释“立”放的原因
3.交流
三、小结、课后延伸
1、谈谈这堂课的收获?
2、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增强了材料抗弯曲能力?
1、学生汇报:(略)【
1、科学“生活性”的有效体现!从课前谈话:“寻找身边的科学”开始,我就拉近了学生与“科学”的距离。
2、科学“探究性”的充分体现。在本课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猜想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通过实验测试的出事实数据,自己进行解释分析,最后的出科学的结论。真正做到了放手让孩子们自行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在探究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3、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充分的了解孩子,由于对孩子们的了解不够,总感觉自己的课和孩子们之间有层隔阂,没有那么亲近!其次,对实验测试及记录的铺垫还欠充分、扎实。以至在实验开始后,还需要老师进行中途的引导。而理想中这个时候应该是孩子们完全独立活动的时间,并不需要老师进入。实验记录单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纸的宽度一倍宽二倍宽四倍宽抗弯曲能力的大小预测023实测146实验后我们的发现:增加纸梁的宽度可以增加纸梁的抗弯曲能力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纸的宽度一倍宽二倍宽四倍宽抗弯曲能力的大小预测023实测1719实验后我们的发现:增加纸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