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主备人:苏XX(实验小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的内容及相;(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一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
3、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难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课前活动:听小猴子下山的故事片听完后全班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一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课前活动:听小猴子下山的故事片听完后全班讨论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因为小猴子做事三心二意,所以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教育孩子们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让课的时候要专心听讲,不能东张西望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小猴子第一次下山,因为做事三心二意,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家。过了几天,小猴子又下山来了,它来到山脚,遇到了三只小猴,它们一起来到另一块玉米地里,掰了一堆玉米。(出示课件小猴分玉米的图)师:看,这就是它们掰的玉米。谁来说一说,现在这四只小猴遇到了什么问题?(4只小猴在分玉米,怎样分才公平?)生:平均分。师:什么是平均分?用自己的方式举例说一说。生:把9根小棒平均分成3分,每份3根,就是平均分。师:平均分用什么法来计算?(除法)今天我们就用前面学过的除法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蚕宝宝的图片。)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蚕宝宝)蚕宝宝多可爱呀,老师也特别喜欢蚕宝宝。
2、教学例3第1题。
(1)理解题意。(课件出示例3的第1题。)师:老师也养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指名学生读题,全班读题。师: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知道了什么?)生: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师:说得真好,分蚕宝宝的时候,最关键的是怎样分?(平均分。)师:谁愿意说说什么是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分析解答。师:这个问题怎样解答呢?(教师板书:怎样解答?)请你在练习本上把你的想法用画一画的方法表示出来。学生活动,教师巡察,了解学生画图的情况,并选取典型案例,全班交流。师:用算式怎么表示?学生独立完成,并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学生板演:15宁3=5(只)师:很多同学都是这样解决问题的。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生: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求每个纸盒里放几只?这道题的意思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来计算。师:你说得真清楚。
(3)回顾检验。教师(指板书:)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先一起说了说:“知道了什么?”,然后大家一起交流了“怎样解答?”(大象老师要把小松鼠分组做游戏,每组只数相同。)我们先来数一数有几只小松鼠,可以怎样分呢?同学们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算一算。然后集体订正,教师相机填完课件上的表格。
四、师生小结,全课结束。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数学知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走出课堂,老师希望你能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