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试谈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乡村消防建设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假设干看法》对强化乡村消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要求,各地应采用有力措施,长短并重,标本兼治,建立乡村消防工作的长效机制,减少乡村火灾起数和伤亡人数。然而,在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进程中,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消防工作与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比较特别,消防责任制落实不利,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消防宣扬教育力度不够,基层派出所监管职能作用不强,已成为制约乡村消防工作发展的瓶颈。为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的有利形势下,应如何正视差距、找准突破口,提升乡村抗御火灾能力,全面推动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乡村消防建设,笔者结合体会粗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社会主义新乡村消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责任制落实不利。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部分基层领导存在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的思想,对乡村消防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乡村消防工作纳进政府或部门日常议事日程。一些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级干部根本没有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加之缺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造成乡村防火工作没人抓,安全工作形同虚设。二是部分地方还存在“消防工作谈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不良现象,导致“上级布暑抓一阵,出了事故忙一阵〞,没有从根本上熟悉到乡村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当前,大部分经济欠发达乡村的消防基础建设不能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实施,消防基础设施滞后。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基础建设缺少规划,村庄建设零散导致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二是道路路况差。虽然这几年各地政府对欠发达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扶持政策,大部分地区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但至今仍有很多村庄没有通,有的地方虽然通了水泥路,但为防止大车压坏路面,在路上设置了水泥墩,使得消防车无法通行。三是乡村部分乡镇还没有通自来水,有的乡镇虽通上自来水,但管径较细,最粗的只有50cm,因此,无法设置室外消火栓。四是乡村大部分地区自然水源较多,但缺少统一规划,无消防取水码头,消防车取水比较困难。
〔三〕消防宣扬教育力度不够。一是从当前乡村火灾形势分析来看,大部分是农民群众缺乏消防常识和消防安全意识造成的。农民群众防火观念不强,思想麻痹,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和警惕性,从主观上说,与农民群众文化程度偏低,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知识不够有关,但从客观上说,目前乡村欠发达地区,中青年人员多外出打工,家中大部分是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接受消防教育力低。二是目前乡村消防宣扬工作形式单调,力度不强,措施不够。各地宣扬部门没有真正把消防宣扬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甚至各别单位无消防宣扬教育工作计划,无固定的消防宣扬教育阵地,加之宣扬面过窄,形式单调,教育次数少,又仅限于消防部门的季节性宣扬教育或几幅宣扬标语,偏远的村庄根本无法接受到消防安全教育,导致许多农民群众不懂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违法、违章行为较为严重。
〔四〕基层派出所监管职能作用不强。一是部分基层派出所未能严格按照《消防法》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很多派出所认为防火工作是消防部门的事,从思想上就形成熟悉不够,没有将防火工作纳进到派出所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二是消防监督工作是技术性、专业性要求都比较高的工作。在消防机构内部,要干好这项工作也须经过专业学习、长期施行才能胜任。而仅仅经过短期培训的派出所民警,由于工作紧张繁忙,加之任职不固定,面对各类繁杂的技术规范、专业知识,既无心也无力钻研,难以独立开展消防监督工作。
二、强化社会主义新乡村消防建设的对策
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消防工作发展、切实保证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顺利进行,各地应紧紧抓住“强化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这一有利契机,针对当前乡村消防工作现状,查找问题原因,积极谋划强化和改善乡村消防工作的方法、策略,切实改变当前乡村消防现状,提升乡村抗御火灾的能力,有效地抑制乡村火灾多发的势头。
〔一〕强化消防安全责任制,构建乡村消防工作新格局。一是严格落实乡村防火责任制,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各级政府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主要领导要带头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防止出现越到基层,消防工作越没人管的现象。二是各地要结合地区实际制订完善乡村消防工作规章制度。各地要通过建立消防工作例会制度、防火安全检查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消防宣扬教育培训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使乡村消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有力地促进乡村消防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各级政府要以责定位,把消防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作为衡量各级政府全年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同时各级政府还要对各个阶段的火灾形势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研究制定改善措施。 〔二〕完善乡村消防基础设施规划,确定乡村消防发展新目标。一是抓住当前社会主义新乡村城镇化和中心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将乡村消防工作纳进各地乡村发展规划,保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原则,结合村镇建设规划,强化村镇消防规划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将消防安全布局、防火间距、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设施与村镇水利、通信、农电、道路建设与改造等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同步实施,做到同制定、同规划、同投入、同建设、同验收,保证新乡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到位,从源头上减少乡村房屋建设混乱、无消防车道、无消防水源等先天性隐患。二是积极采用有效措施,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各地在消防工作发展规划中要对乡村消防工作涉及的组织管理、村镇消防规划的制定、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发展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确定发展目标。
〔三〕强化派出所建设,打造乡村消防监管新亮点。一是消防部门要积极指导派出所抓好乡村消防管理工作,指导帮助派出所制定和完善工作制度、职责、程序,建立必要的消防工作台账,强化对派出所消防民警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综合能力。二是落实派出所消防工作年终考评制度,将乡村消防工作纳进派出所业务工作范围进行考核评比,切实发挥派出所全面掌握和熟悉乡村状况的优势,及时发现和催促整改火灾隐患,不断改善乡村的消防安全环境,落实防火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加大派出所消防执法力度,重点加大对乡村小场所、小宾馆、小饭店、小商店和小作坊的消防安全检查力度。通过对乡村地区日常性消防监督检查和季节性监督、重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乡村消防工作“失控漏管〞的局面。四是充分发挥派出所保安联防队的作用,执行分组包片、昼夜巡逻,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及早组织扑救,及时掌握火灾发展状况,并通知最近的消防队到场扑救,最大限度减少火灾损失。
〔四〕广开消防宣扬途径,打造乡村消防宣扬新看点。各地要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农民群众委员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地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宣扬活动,并通过宣扬,加强农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从根本上解决乡村火灾发生的根源问题。一是宣扬内容不宜过深、过于书本化,要依据农民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实际,把消防安全知识编成顺口溜、民俗谚语、儿歌等,易懂好记。二是强化乡村学校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得到消防安全知识的熏陶,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三是在春、冬季节、收割时节等用火用电多、可燃物多的时段强化宣扬。各地要组织派出所专兼职消防民警定期对村义务消防员和村干部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再通过他们向农民群众宣扬消防安全知识。四是丰富消防宣扬形式。各地可以通过在乡镇广播、乡村宣扬栏刊播消防常识,发放宣扬资料,设立咨询点等形式广泛宣扬防火灭火、逃生自救基本常识,宣扬乡村防火工作的经验做法,介绍典型火灾案例,以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加强广大农民群众预防火灾的自觉性、主动性。
〔五〕建立健全消防组织网络,建立乡村消防力量新机制。各地要按照《消防法》和公安部“61号令〞的要求,成立乡镇及村级防火领导小组,同时因地制宜,建立多种形式专〔兼〕职义务消防队伍,建立消防联防互动的防控机制,缓解现役消防队“疲于奔波〞和“远水救不了近火〞的尴尬局面。一是巩固和发展企、事业和地方专职消防队伍。通过在大型企业建立专职(兼职)消防队伍,配备手抬泵及必须的消防器材,既强化了乡村群防群治能力,也大大减轻了公安消防部队的灭火压力。二是以行政区域划分建立乡镇专职消防队伍。由县〔市〕政府牵头,按乡镇行政区域划分,结合乡镇经济模式、特点、乡镇辐射面积等状况采用独建或几个乡镇联建的办法建立专〔兼〕职消防队伍,建立乡镇消防联防互动机制。三是各地可以将乡镇城管人员或民兵应急分队同专职消防队合建,实现人力资源共享,一岗多职,既节省经费投入,又能提升当地消防自防自救的能力。四是结合乡村经济发展实际,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因地制宜的建立乡村义务消防队或自愿消防队,从根本上全面提升乡村群防群治,自防自救能力。
社会主义新乡村消防工作关系到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广大乡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人身安全,虽然乡村消防工作是当前消防工作的薄弱环节,但是只要我们切实采用有效的工作措施、坚定信心和决心,做好乡村消防工作、锲而不舍地推动和加快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向前发展,就一定能把乡村消防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一定能创造出一个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消防新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