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谈谈如何进行数学概念教学
(1)数形结合,引入概念,提升理解能力。 "数形结合'是重要数学思想,数的严密、形的直观,二者结合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探求问题本质,借助模型的特点启发知觉灵感,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以形通数、以数通形,互相作用,理解概念。通过数形结合,能够有的放矢地帮助同学从多角度、多层次出发思索问题,养成多方向性思维的好习惯。
(2)显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加深理解概念的本质。让同学知道怎样观察与思索、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语应用,将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可以先让同学回忆一下过去学过的有关距离的概念,如两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引导同学思索这些距离有什么特点,发现共同的特点是最短与垂直。然后,启发同学思索在两条异面直线上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两点,它们间的距离是最短的?如果存在,应当有什么特征?于是经过共同探究,得出如果这两点的连线段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则其长是最短的,并通过实物模型演示确认这样的线段存在,在此基础上,自然地给出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
(3)通过运算类比,引入概念。类比是从相似出发,由此及彼发现所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不是凭空想象,而是以一定数学知识为基础。关于同学们来说,课堂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所学知识通过类比〔拓展〕到新的知识中,才干拓展知识面,理解新概念。充分显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4)注重应用,培养同学的数学能力。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是提升同学解题能力的基础;反之,也只有通过解题,同学才干加深对概念的熟悉,才干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课本中直接运用概念解题的例子很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同时,对同学在理解方面易出错误的概念,要〔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通过学习、讲评,使同学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
2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同学自主学习
在新课标理念下,为了实施〔素养教育〕,使同学全面发展,在教学施行中,我们要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同学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同学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展同学的思维和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引导同学主动学习,拓展同学的知识面,从而培养同学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如:笔者在教学"轴对称'和"旋转'时,以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均给同学生动、形象、直观的感觉,同学会画"轴对称'和"旋转'图形。故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同学动、形象、感染力强,提升了同学学习的兴趣,丰富了同学的学习内容,大大提升了同学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技巧,对上好数学课起到了优良的收效。
让不同的同学学不同的数学,执行分层教学
一个班各个同学的思维能力和接受知识能力是不同的,各同学的成绩也表现为参差不齐。为了体现"让不同的同学学不同的数学'这一课改理念,教师在课堂中可执行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同学采纳不同的教法。如:分层布置作业。对学习较差的同学教师可布置一些基础题,让同学学习、巩固,教师给予辅导、帮助,解决同学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让它们对基础知识加以掌握,进一步提升同学的学习能力和解题技巧。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或优等生教师应给予合作、交流、探究的空间,教师制定、布置难度较高的学习题,让它们去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出色同学更好发展。如:学习中的"冲刺'题,可放手让同学自己去探究,教师给予引导,培养同学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引导同学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关注同学对学习过程的反思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同学学习的方式主要是靠教学活动,同学通过活动亲身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操作、合作、交流、探究等多项活动中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同学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创造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教师应探究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同学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施行中去,让同学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同学在解决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激励同学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通过这样的活动,既使同学主动参加了教学活动,又培养了同学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们都应重视同学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前,都要求同学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同学在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反思的同时,数学知识也得到了进一步概括和提炼。
3培养同学数学学习兴趣
加强自信心、用学习的成功感增添学习兴趣
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言,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励同学全体参加,启发他的求知欲望,抓住同学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激励,加强自信心。在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激励。'如对学得特别好的同学可用"好棒'、"真聪慧'等激励性评语;对学习上有进步的同学可用"进步真快'、"加油啊'等激励性评语,对后进生可用"持续努力'等评语。这样,在老师的帮助下,既能让同学在各自不同的起跑线上逐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又能激发同学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有了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就不难了。许多研究说明,在出色人物与平凡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不是智商的凹凸,而是兴趣、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加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让每个同学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同学关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同学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激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相机激励、诱导点拨、帮助同学学习,获得成功。当同学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常,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地到达知识的彼岸。当同学的学习活动碰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同学就会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感油然而生,进一步增添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用数学的应用价值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同学"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引导同学自己去熟悉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熟悉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
使同学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既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的用途,也加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离开数学将寸步难行。因此,我细心挖掘教材中一切与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充分发掘数学中的生活内涵,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同学活化,让同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数学教学中同学革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依据数学学科的特别性,培养同学的革新思维能力
鉴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别性,相关于其他的学科,小学数学关于同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只有激发起同学关于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同学自主探究数学难题和理论,才干使同学思维活跃,从而培养同学的革新思维能力。要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做一个引导的角色,这样才干使同学更有兴趣地通过动脑、动手发现并解决问题。
只有将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同学,同学才干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才干激发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才干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革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培养同学的革新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必须要注重的,只有合理、合适的教学方式,才干有效地激发同学的革新性思维。当常用的思维方式行不通时,可以尝试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革新思维得以出现和培养壮大的关键,有益于同学从多个角度合计问题,培养其全面观察和思索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加以引导,这样更有利于同学对革新性思维能力正确方向的把握。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同学年龄较小,知识面和眼界都比较窄,因此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和不理解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同时也会有很多疑问,这时我们应该适时激励同学对自己有信心,有勇气质疑。这样的疑问和质疑,往往就是革新性思维的基础和源泉,也有利于同学培养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并有信心和兴趣解决自己质疑的问题。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