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真题精选附答案
单选题(共600题)
1、以下选项不属于《四书》内容的是()。
A.《大学》
B.《中学》
C.《论语》
D.《孟子》
【答案】 B
2、不属于健康管理目标的是( )
A.易患疾病早期诊断
B.提供健康产品的最佳选项
C.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D.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
E.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答案】 B
3、“一把钥匙开-把锁”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教育的一致性原则
C.疏导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答案】 A
4、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就会退回去重读困难的段落,放慢速度,这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A.计划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视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 B
5、()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
B.外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
【答案】 B
6、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
A.个性的培养
B.创造能力的培养
C.实践能力的培养
D.学生的全面发展
【答案】 B
7、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较短暂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一时期称为()。
A.关键期
B.守恒期
C.转折期
D.过渡期
【答案】 A
8、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提出的。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杜威
D.布鲁纳
【答案】 A
9、健康保险是( )
A.以获得意外保险为目的
B.以人的身体健康为目标
C.以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
D.以人的心理健康为目标
E.以获得经济补偿为目的
【答案】 B
10、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
A.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
B.学习结果与学习反思
C.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
D.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
【答案】 C
11、根据成就动机理论,趋向成功的学生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A.25%
B.90%
C.75%
D.50%
【答案】 D
12、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主要属于教学事项中的( ) 。
A.提示教学目标
B.呈现教学目标
C.提供学习指导
D.引起学生注意
【答案】 D
13、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苛勒
B.奧苏伯尔
C.桑代克
D.贾德
【答案】 B
14、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立者是()。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华生
【答案】 A
15、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
B.复式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个别教学
【答案】 C
16、据我国心理科学工作者研究确定,小学儿童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这一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的关键期为()。
A.6、7-11 岁
B.7、8-11 岁
C.9-11岁
D.10-11岁
【答案】 C
17、对小学的智力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学习
B.教学
C.遗传
D.同学
【答案】 B
18、对于同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血压应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酌情降到
A.140/90mmHg以下
B.130/80mmHg以下
C.110/80mrnH9以下
D.120/80mmHg以下
E.130/90mmHg以下
【答案】 B
19、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A.夏代
B.商代
C.西周
D.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 A
20、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 )。
A.巴班斯基
B.赞科夫
C.加里宁
D.凯洛夫
【答案】 B
21、以个人对任务的充分理解的前提的规律是()。
A.任务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教师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答案】 A
22、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机
【答案】 B
23、少年的自我中心性可以用下列概念来表征( )。
A.独特自我
B.独特观众
C.假想自我
D.假想观众
【答案】 A
24、学生念念叨叨地表述出自己正在进行的心智活动的情况属于()。
A.物质活动
B.物质化活动
C.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
D.内部言语活动
【答案】 C
25、《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刚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亭渐进原则
【答案】 C
26、教育心理学着重研究的对象是( )。
A.家庭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B.职业教育中发生的想象
C.社会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D.学校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答案】 D
27、马卡连柯认为,适宜作为“教育主体”的是()。
A.学生个体
B.学生集体
C.教师个体
D.教师集体
【答案】 B
28、调查问卷的保存原则是( )
A.保证信息档案的完整、安全、方便查阅
B.保证信息档案的及时性
C.保证信息档案的真实性
D.保证信息档案的准确性
E.保证信息档案的可读性
【答案】 A
29、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首席教师作用的是()。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同伴影响
【答案】 B
30、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不稳定性
【答案】 B
31、在德育内容中,关键是( )。
A.政治教育
B.心理健康教育
C.道德教育
D.思想教育
【答案】 C
32、课外活动不包括()。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答案】 D
33、人身权中最基本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教学原则
【答案】 A
34、对被评价对象作出鉴定,区分等级,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这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答案】 D
35、下列表述不属于小学美育方面要求的是( )。
A.初步具有广泛的兴趣
B.培养审美能力
C.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D.具有健康的爱美情趣
【答案】 C
36、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答案】 C
37、关于目标心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运动时的心率
B.作为训练时运动强度的监测指标
C.以个体运动时的平均心率计算
D.也称为靶心率
E.可通过颈动脉或四肢动脉直接测量
【答案】 C
38、人身权中最基本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教学原则
【答案】 A
39、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格布松
【答案】 D
40、日本学者()曾经强调:“学力是靠生活指导增长的,不彻底地进行生活指导,学力就低。”
A.松泽光雄
B.小泉又一
C.赞可夫
D.布鲁纳
E.洛克
【答案】 A
41、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答案】 B
42、目前开展健康教育的新型传播手段包括
A.手机
B.杂志
C.报刊
D.互联网
E.广播
【答案】 A
43、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更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 )
A.系统性
B.预见性
C.结构性
D.实效性
【答案】 B
44、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 )。
A.巴班斯基
B.赞科夫
C.加里宁
D.凯洛夫
【答案】 B
45、鉴别和核实健康信息的原则包括
A.录入是否正确
B.录入编码数字
C.数据编码是否正确
D.录入文字信息到计算机
E.问题到编码的转换是否正确
【答案】 A
46、我国实施义务教育是有( )作为法律保证的。
A.《宪法》
B.《素质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答案】 C
47、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是( )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育法
D.职业教育法
【答案】 B
48、提出共同要素说的是( )
A.贾德
B.科勒
C.加涅
D.桑代克
【答案】 D
49、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大致在()。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5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答案】 A
50、学校中开展各种活动基本的基础组织是( )。
A.年级
B.少先队
C.小组
D.班级
【答案】 D
5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领导者的亚文化
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答案】 D
52、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
A.认知测验
B.人格测验
C.兴趣测验
D.成就测验
【答案】 A
53、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 。
A.做出分析
B.做出判断
C.做出决策
D.进行评估
【答案】 C
54、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称为()。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答案】 B
55、小学德有过程的本质就是( )。
A.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B.壮公规龍个体化的过程
C.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D.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戴个体化的对立斗争过程
【答案】 C
56、适用于纠正2-12岁儿童的冲动性、攻击性、情绪性及充满敌意的不良行为的方法是( )。
A.行为塑造法
B.自我控制法
C.暂时隔离法
D.森田疗法
【答案】 C
5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答案】 B
58、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很有帮助的这种方法是( )。
A.语义联想
B.视觉想像
C.谐音联想法
D.关键词法
【答案】 C
59、首先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班杜拉
B.阿特金森
C.奥苏贝尔
D.布鲁纳
【答案】 A
60、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整齐属于下列哪种强迫行为?( )
A.强迫性洗手
B.强迫性计数
C.刻板的仪式性动作
D.强迫性自我检查
【答案】 D
61、人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称为 ( )。
A.心智技能
B.表演技能
C.写作技能
D.操作技能
【答案】 D
62、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教学方法
【答案】 C
63、学生将特殊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对所学内容在信念或态度 上表示正面肯定的情感教学目标是( )。
A.接受
B.反应
C.形成价值观念
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答案】 C
64、教师不准吵闹的学生在下课时间到教室外面玩,并要求其抄写一段课文,如抄写得好才可以解除禁令,这是运用了(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间歇强化
D.连续强化
【答案】 B
65、“如何造就天才儿童”这类问题属于()的问题。
A.有结构
B.无结构
C.一般性
D.认知性
【答案】 B
66、一般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时首先要收集社区健康信息,它包括
A.社区人群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
B.膳食、身体活动、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情况
C.体格检查如身高、体重、血压等
D.实验室检查如血脂、血糖水平等
E.患者近期在其他专科和门诊所做的相关特殊检查如冠脉造影、脑部CT结果报告单
【答案】 A
67、有计划、有目的、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是()。
A.制定课程标准
B.创定教学计划
C.课程设计
D.明确培养目标
【答案】 C
68、小学儿童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把教师看做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人,愿听从教师的教导,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称之为()。
A.依赖性
B.独立感
C.自制力
D.向师性
【答案】 D
69、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属于( )。
A.陈述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操作性知识
【答案】 A
70、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方式是( )。
A.推理式
B.启发式
C.算法式
D.演绎式
【答案】 B
71、第一反抗期发生的时间大约是()。(2009-05)
A.1~2岁
B.3~4岁
C.7~8岁
D.13~14岁
【答案】 B
72、奠定班级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杜威
D.赫尔巴特
【答案】 B
73、老师对学生搜身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A.人身由
B.人格尊严
C.隐私权
D.身心健康权
【答案】 A
74、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始于( )。
A.赫尔巴特
B.洛克
C.夸美纽斯
D.康德
【答案】 D
75、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避免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答案】 B
76、“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指的是(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正规教育
【答案】 C
77、人力资源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答案】 A
78、具备基本职业道德的健康管理师必须遵循生命伦理学的三大基本原则。其中“尊重”包括
A.以人为本,尊重人的自主性
B.个人信息保密意为服务对性患有法定要报告的疾病也不得报告
C.遵守知情同意的原则,对个人信息保密
D.尊重个人隐私
E.保护服务对象合法利益
【答案】 A
79、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外在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社会文化
C.学校
D.家庭
【答案】 C
80、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答案】 B
81、下列关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小学生可以很系统的观察事物
B.注意力分散
C.形象记忆为主
D.道德感模糊
【答案】 A
82、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育
B.分组教学
C.个别教学
D.道尔顿制
【答案】 D
83、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教育具有了()的特征。
A.广泛性
B.普遍性
C.强制性
D.全民性
【答案】 C
84、“教育即生长”的提出者是教育哲学家( )。
A.赫尔巴特
B.皮亚本
C.杜威
D.瓦根舍因
【答案】 C
85、属于问题解决的过程是( )。
A.吃饭穿衣
B.猜谜语
C.漫无目的地幻想
D.回忆手机号码
【答案】 B
86、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
A.家庭
B.社会
C.学校
D.工作单位
【答案】 C
87、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将迁移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答案】 D
88、提出需要层次的心理学学是()
A.桑代克
B.奥苏伯尔
C.马斯洛
D.班杜拉
【答案】 C
89、进行德育要讲明道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表扬为主、正面教育。这些是哪个德育原则的要求? (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连贯性原则
【答案】 B
90、智力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依次是( )
A.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D.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答案】 C
91、典型心绞痛特点:在持续时间及缓解方面表现为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持续( )分钟自行缓解
A.1~5
B.2~6
C.3~7
D.4~8
E.5~9
【答案】 A
92、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就会退回去重读困难的段落,放慢速度,这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A.计划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视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 B
93、合作学习也是-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 。
A.家庭教育
B.个别课堂练习
C.独立完成作业
D.教师的主导教学
【答案】 D
94、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教学管理
B.教学
C.学生管理
D.后勤保障
【答案】 B
9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既是课堂管理研究的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 设计研究不容忽视的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环境
C.教学媒体
D.教学过程
【答案】 B
96、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A.夏代
B.商代
C.西周
D.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 A
97、教育制度形成的标志是( )
A.教育实体的出现
B.学校的出现
C.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
D.大学的出现
【答案】 C
98、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的活动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过程
C.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
【答案】 C
99、我国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探究型课程
【答案】 A
100、在古印度,被剥夺了受教育权的种姓是( )。
A.僧侣祭司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答案】 D
10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
B.维纳
C.苛勒
D.奥苏伯尔
【答案】 D
102、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实践属性
D.现实属性
【答案】 A
10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一思想反映的是教育的()。
A.历史性
B.时代性
C.阶级性
D.生产性
【答案】 C
104、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
A.没有疾病
B.身体壮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
【答案】 C
105、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将迁移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答案】 D
106、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要求.指导学生在校国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是()
A.实习法
B.指导法
C.实验法
D.滨示法
【答案】 A
107、教师不准吵闹的学生在下课时间到教室外面玩,并要求其抄写一段课文,如抄写得好才可以解除禁令,这是运用了(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间歇强化
D.连续强化
【答案】 B
108、下列对于基本卫生保健的含义理解有误的是( )
A.各级政府组织参与卫生保健的有效形式
B.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C.最初级的卫生保健组织,是卫生系统的低级部分
D.必不可少、人人都能享有和充分参与
E.技术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人民乐于接受
【答案】 C
10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答案】 D
110、属于问题解决的过程是( )。
A.吃饭穿衣
B.猜谜语
C.漫无目的地幻想
D.回忆手机号码
【答案】 B
111、记忆官能增强后,可以更好地学会和记住东西:学习拉丁文,可以训练推理能力、观察能力等。这些表现的基本观点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关系转换说
C.概括说
D.共同要素说
【答案】 A
112、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有( )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无作用
D.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答案】 D
113、关于人际沟通技巧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际沟通技巧都与人的“传播器官”有关
B.包括语言的、非语言的、借助网络媒体的方式方法
C.一般用说、听、看、问、答、表情、动作等方式来表达
D.是指在人际沟通活动中为有效达到预期目标而采用的方法
E.包括语言器官、听觉器官、视觉器官
【答案】 A
114、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时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答案】 A
115、遵循“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这一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为
A.传递—接受式
B.引导—发现式
C.情境—陶冶式
D.自学—辅导式
【答案】 A
116、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布卢姆
D.加涅
【答案】 A
117、承办国家教育考试的机构是()。
A.国家批准的教育考试机构
B.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的教育考试机构
C.地方政府批准的教育考试机构
D.各级各类学校
【答案】 A
118、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大致在( )。
A.一年级
B.六年级
C.五年级
D.三年级
【答案】 D
119、儿童入学后必须以()为主导。
A.学习
B.游戏
C.体育
D.文艺
【答案】 A
120、关于自测血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测血压可帮助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压
B.选择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C.新诊断高血压者,建议连续自测血压7天
D.对精神焦虑的患者鼓励其自测血压
E.血压稳定后,建议每周固定1天自测血压
【答案】 D
121、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的指标是()。
A.效度
B.难度
C.信度
D.区分度
【答案】 D
122、疾病从发生到结局的全过程称为疾病自然史,其中明确的阶段不包括( )
A.病理发生期
B.结局
C.症状发生前期
D.病理发生前期
E.临床期
【答案】 D
123、在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中,处于中心环节的是()。
A.备课
B.上课
C.学生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答案】 B
124、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杜威
【答案】 C
125、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上的失调状态。
A.知觉
B.思维
C.情绪
D.行为
【答案】 C
126、下列有关国家课程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
B.国家课程是为了确保全国统- -、共同的教育教学质量
C.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需要,对国家课程进行调整
D.国家课程采用“研制-开发推广”的开发模式
【答案】 C
127、教学原则是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它反映了( )。
A.教学内容
B.教学任务
C.教学规律
D.教学方法
【答案】 C
128、心理咨询技术是咨询师为达到预定目标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的形式为( )
A.倾听与共情
B.提问与表达
C.采集信息与交流
D.语言与非语言
E.倾听与交流
【答案】 D
129、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力价值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答案】 D
130、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是瑞士心理学家()。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格塞尔
D.洛克
【答案】 A
131、臀围是指人体站立时
A.最小臀部周长值
B.最大臀部周长值
C.水平方向的最大臀部周长值
D.垂直方向的最大臀部周长值
E.水平方向的最小臀部周长值
【答案】 C
132、针对“教学相长”的观点,说法正确的是( )。
A.最早出现于《论语》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答案】 C
133、糖尿病的常见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不包括( )
A.糖化血红蛋白
B.尿蛋白
C.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
D.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E.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
【答案】 B
134、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共同生活的准则
D.心理相容的氛国
【答案】 A
135、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包括
A.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B.鼓励和帮助人们修正不健康的行为
C.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危险因素
D.制定社区人群的健康干预计划
E.健康管理人群分类
【答案】 A
136、心理发展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什么特点。( )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答案】 C
137、在我国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社会地位专业性的文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标准分类与代码》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答案】 A
138、“知是行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
A.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
B.知比行重要
C.行比知重要
D.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
【答案】 A
139、“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指的是(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正规教育
【答案】 C
140、我国早在4000年前就有了学校,是在哪个朝代?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答案】 A
141、学生最主要的角色权利是()。
A.受教育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答案】 A
142、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
A.社会意义
B.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C.个人的前途
D.动力来源
【答案】 D
14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
A.社会意义
B.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C.个人的前途
D.动力来源
【答案】 D
144、现代医学临床专业学科的建立方式不包括
A.按病种建立的学科
B.按产生时代建立的学科
C.按治疗手段建立的学科
D.按诊断手段建立的学科
E.按治疗对象建立的学科
【答案】 B
145、认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提出“教师中心论”观点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斯宾塞
【答案】 A
146、下列不属于意义学习的条件的一项是()。
A.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B.学习者认知结构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C.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并使两者相互作用
D.学习材料要高于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答案】 D
147、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根据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称为()。
A.教育目的
B.教育计划
C.教育方针
D.教育目标
【答案】 C
148、对儿童德性的发展起着动力作用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 B
149、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 )
A.抽象记忆
B.意义记忆
C.形象记忆
D.情绪记忆
【答案】 C
150、在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这一因素的维度是(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答案】 D
151、口渴会促使人作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
A.指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强化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答案】 B
152、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
A.实践性
B.可行性
C.衔接性
D.发展性
【答案】 D
153、《学记》中“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是指(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C
154、内化指在思想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认知结构
B.价值体系
C.观念系统
D.策略框架
【答案】 B
155、健康管理评估的一般过程是
A.调查
B.做出评估总结、提出调整建议
C.分析干预按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近期效果指标、分析远期效果指标
D.访谈
E.收集资料、对照目标
【答案】 A
156、不能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的共同发展趋势的是( )。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答案】 A
157、下列不属于意义学习的条件的一项是()。
A.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B.学习者认知结构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C.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并使两者相互作用
D.学习材料要高于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答案】 D
158、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的指标是()。
A.效度
B.难度
C.信度
D.区分度
【答案】 D
159、四岁的芳芳,知道小军是自己的哥哥,当问她小军有没有妹妹,但她却说没有,这体现了芳芳思维特征的是( ) 。
A.单维思维
B.守恒性
C.不守恒性
D.不可逆性
【答案】 D
160、20世纪早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改造中国旧教育做出伟大贡献的教育家为()。
A.蔡元培
B.陶行知
C.杨贤江
D.徐特立
【答案】 B
161、一级预防属于( )
A.定期预防
B.病因预防
C.临床前期预防
D.初始预防
E.临床预防
【答案】 B
162、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布卢姆
D.加涅
【答案】 A
163、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
A.“仁”和“义”
B.“仁”和“孝”
C.“仁”和“礼”
D.“礼” 和“智”
【答案】 C
164、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是()。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基础教育
D.高等教育
【答案】 C
165、我国学校的萌芽约在四千年前的虞舜时代,当时被称为()。
A.庠
B.序
C.学
D.瞽宗
【答案】 A
166、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叫做( )。
A.道德
B.品德
C.人格
D.个性
【答案】 B
167、“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由( )传承的。
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巴黎大学
D.哈佛大学
【答案】 A
168、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
A.教学媒体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答案】 C
169、遵循“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这一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为
A.传递—接受式
B.引导—发现式
C.情境—陶冶式
D.自学—辅导式
【答案】 A
170、健康风险评估的目的是
A.帮助个体认识健康风险
B.制订个体化的健康干预措施
C.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D.鼓励和帮助人们修正不健康的行为
E.筛选高危人群
【答案】 A
171、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大致在( )。
A.一年级
B.六年级
C.五年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