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6排CT检查摄片质量控制标准
(一)诊断要求:
1、各部位组织层次分明;脑部灰质、白质能清晰区分可分辨出<1cm的病灶(不含钙化及出血灶);胸部能区分段支气管、腹部肾上腺清晰可辨、脊柱神经根可清楚看到。
2、病灶显示清晰,诊断明确。
(二)体位要求:
准确的摄影体位和视野大小,包括上下左右边缘、部位及感兴趣区的显示。
1、部位:
脑部:视野20〜25 cm,层数>9。
胸部:视野30〜50 cm,层数>15。
腹部:视野30〜50cm,层数>12。
脊柱:视野<20cm,层数>3(1个椎间盘)或>4(1个椎体),颈椎扫描4个椎间盘,胸、腰椎扫描3个椎间盘。。
2、平扫发现病灶,应加扫增强(或报告建议),测量大小和增强前后CT值,必要时加扫薄层。如疑颅脑外伤或鞍区病变应观察骨窗。
(三)摄片要求:
1、患者资料中必须包括年月日小时分秒、检查号、医院名称、患者姓名、窗宽和窗位、检查序列、扫描kV、mA等。
各部位的图像显示具有全科室统一的窗位窗宽要求。脊
柱、颅脑外伤或鞍区病变加摄骨窗,肺窗纵隔窗分开拍摄。
2、摄片要求如下:
(1) 摄片应满足临床医师阅片需要,确保清晰显示病变部位。
(2) 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无静电阴影。
(3) 数字图像无扫描球管或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伪影。
(四) 密度要求:
1. 基础灰雾密度值:D<0.25o
2. 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0.25〜2.0。
3. 空曝射区密度值:D>2.4O
4. 在窗位/窗宽=-5/15时无明显噪声或伪影,水的CT值在-5与+10之间。
(五) 评估要求:
1. 三级医院:一级片率〉40%,废片率<2%o
2. 二级医院:一级片率>35%,废片率<3%。
3. —级医院:一级片率>30%,废片率<4%。
(六) 评片标准:
1. 一级片标准:
(1) 摄片体位正确:
1) 感兴趣部位投照准确,包括上下左右边缘的显示。
2) 影像无失真变形。
(2) 采用规范的技术操作:
1) 患者资料中必须包括年月日小时分秒、检查号、医院名称、患者姓名、窗宽和窗位、检查序列、扫描kV、mA等。
各部位的图像显示具有全科室统一的窗位窗宽要求。脊柱、颅脑外伤或鞍区病变加摄骨窗,肺窗纵隔窗分开拍摄。
2) 摄片要求如下:
摄片应满足临床医师阅片需要,确保清晰显示病变部位。
(3) 影像密度适当:
1. 基础灰雾密度值:D<0.25o
2. 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0.25〜2.0。
3. 空曝射区密度值:D>2.4O
4. 在窗位/窗宽=-5/15时无明显噪声或伪影,水的CT值在-5与+10之间。
(4) 影像层次分明:脑部灰质、白质能清晰区分,可分辨出< 1cm的病灶(不含钙化及出血灶);胸部能区分段支气管、腹部肾上腺清晰可辨、脊柱神经根可清楚看到。
(5) 无技术操作缺陷:
1) 患者的相关信息按规定置放和显示。
2) 无体外伪影;无呼吸运动伪影。
3) 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无静电阴影。
4) 数字图像无扫描球管或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伪影。
⑹权重评分>99分。
2. 二级片标准:
按一级片标准,80分《权重评分<99分,但基本不影响诊断。
3. 三级片标准:
按一级片标准,60分《权重评分<80分,但基本不影响诊断。
4. 废片标准:
权重评分< 60分,无法作出放射诊断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