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 一 语 文第一次月考试题2008-10-7
一.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共21分 ﹚
语文天生浪漫〔节选〕
让我们再次倾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会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既可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面壁潜心,十年磨一剑。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垄亩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
一分一秒的华年、一朵一朵的笑靥、一句句清风的低语、一帧帧季节的像片、一些黎明、一些黑夜、发黄的故事、春天的屋檐……一并装入生命的全部流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再读。让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语文的世界里缓缓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缓缓穿行。
1.文章开头罗列了《诗经》中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观全文,“语文〞与“浪漫〞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简要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通读上文,你最欣赏的一点是什么?请围绕你最欣赏的一点简要加以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以下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写陶潜、孟郊、王昌龄、李白等,是为了诠释语文来自于浪漫、悠闲、宁静的心境。
B.作者写盘古、女娲、精卫、夸父等,是为了描述出祖先大胆的想象和对自由与光明的追求。
C.作者写孔雀东南飞、木兰从军,写雪莱、但丁等,生动地诠释了从浪漫心灵出发的语文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D.全文围绕“语文天生浪漫〞这一话题,信手拈来,既有诗句和神话传说,又有文学长廊中的历史人物,材料丰富、很有感染力。
E.本文饱含激情,语言流畅,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内容层层展开,阅读本文,给人在浪漫的语文世界缓缓穿行之感。
二、文言阅读 (24分)
阅读以下文言语段并完成后面问题:(15分)
甲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解释以下加线的字词错误的一项〔 〕〔3分〕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用来……办法〕;
〔B〕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C〕其闻道也亦固先乎吾(本来)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句末语气词)
6、以下加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蚓无爪牙之利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7、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3分〕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
8、〔1〕甲文谈到了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 。〔2分〕
〔2〕甲文和乙文都谈到了一个人在求学之道中应持的态度,它们分别是 、 。〔4分〕
9.翻译以下文言句子。〔9分〕
〔1〕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分〕
翻译: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分〕
翻译: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3分〕
翻译:
三.补出以下各句的上句或下句。〔8分〕
10、〔1〕故木受绳则直, , , 。〔荀子《劝学》〕
〔2〕孔子曰:三人行,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 ,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四.诗歌鉴赏〔11分〕
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完成题目。〔6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峥嵘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1、下面是对词的上阕中有关词语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万山红遍〞的“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写出了红之广。
B.“层林尽染〞的“染〞字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
C.“漫江碧透〞的“透〞字表现出江水的透明度很好,像天空那样明亮。
D.“百舸争流〞的“争〞字写活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12、下面对这首词的有关句子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峥嵘稠。〞这两句是诗人从上阕的独自旧地重游,很自然地联想到过去的战友,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B.“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七句写出了同学们少年得志,目空一切,蔑视权贵的精神风貌。
C.“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三句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D.回忆青年时代的战斗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无所谓惧的斗争精神。上下阕各以问句作结,前后呼应,发人深省。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5分〕
山中①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①原题《思归》。是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间所写的。
〔1〕这首诗描写的是 的景色,主要可以从 、 这两个意象中读出来。〔3分〕
〔2〕综观全诗,寄予了诗人 之愁和 之情。〔2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题〔16分〕
14、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翡翠fěi 栖息xī 倔强jiàng 颤抖chàn
B.崛起 jué 迷惘 wǎng 眷念juàn 溺爱nì
C.摭拾zhì 峥嵘zhēng 浪遏 hè 汗流浃背jiá
D.炫耀 xuàn 吞噬 shí 给予jǐ 妄自菲薄fēi
15、以下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巡天一百一十五个多小时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不孚众望,10月17日上午,回到北京航天城,回到他们日常训练和生活的航天员公寓,五千多名各界民众,以欢度节日般的热烈场面迎接飞天英雄。
B.贪官污吏们刚想受贿的时候,往往心有余悸,生怕被人揭穿举报,等趟惯了浑水之后,很快就无所顾忌,厚颜无耻,贪得无厌了。
C.当天的活动花样百出,互动性极深,除了明星肥妈和钟镇涛的当场表演外,选出的十六位激情男儿的表演也是趣味十足,尤其是反串女子组合的表演,笑料百出,让现场的观众忍俊不禁地笑个不停。
D.教育和灌输不能一暴十寒,也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幸的是,我们看到的现象经常是这样:要么把教育和灌输丢到九霄云外或忽冷忽热,要么就在“不抓不行〞的时候简单从事,用旧办法搪塞和应付。
16、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天天清晨,南京图书馆的大门一开,就有人陆续来借书了。
B、班主任王老师对李华同学所犯的错误进行了教育和改正。
C、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你的努力。
D、采用各种办法提升师资水平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水平,对一些民办学校而言,实在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17、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顺序填人横线处(只填序号),并在括号中填入同一个连词,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3分〕
凡事过犹不及,__________,〔 〕变成明哲保身,〔 〕变成圆滑世故,〔 〕变成是非不分。
① 超越了这个度 ②真理超越一步就是谬误 ③值得赞许的成熟就可能走向反面 ④成熟也是有度的
顺序: 〔2分〕填连词:〔 〕〔1分〕
18、从以下文字中,概括“高纯度〞饮用水的缺点。〔不超过30个字〕〔4分〕
人们饮用纯净水的初衷,是避免污染,但纯净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绝不可小视。科学家指出,饮纯净水,无异于让肾脏“下岗〞。据专家分析,现在市场上的各类所谓“高纯度〞饮用水,在消除细菌、有机污染物及致癌物质等的制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将大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消除得一干二净。众所周知,“水至清则无鱼〞,试想连鱼都养不活的水,于我们人类能有多大好处呢?研究说明,“高纯度〞饮用水的凝集态结构,还会把人体内原有的微量元素淋洗出去。这样一来就减弱了人体的免疫力,可以引发许多疾病。
“高纯度〞饮用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40分〕
对手是什么?有人说,对手是要战胜的对象,要想尽办法击垮它;有人说,对手是竞争的伙伴,要在竞争中共同发展;有人说,对手是要攀登的高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有人说,对手是论坛上的辩友,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会失去意义……如何寻找对手,如何对待对手,经常关系到人生的成败。
请以“对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答卷纸
〔每题3分〕
题号
5
6
7
11
12
14
15
16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21分 ﹚
1.文章开头罗列了《诗经》中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观全文,“语文〞与“浪漫〞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简要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通读上文,你最欣赏的一点是什么?请围绕你最欣赏的一点简要加以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以下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8、〔1〕甲文谈到了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 。〔2分〕
〔2〕甲文和乙文都谈到了一个人在求学之道中应持的态度,它们分别是 、 。〔4分〕
9.翻译以下文言句子。〔9分〕
〔1〕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分〕
翻译: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分〕
翻译: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3分〕
翻译:
三.补出以下各句的上句或下句。〔8分〕
10、〔1〕故木受绳则直, , , 。〔荀子《劝学》〕
〔2〕孔子曰:三人行,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 ,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四、诗歌鉴赏〔5分〕
13.〔1〕这首诗描写的是 的景色,主要可以从 、
这两个意象中读出来。〔3分〕
〔2〕综观全诗,寄予了诗人 之愁和
之情。〔2分〕
17、顺序: 〔2分〕填连词:〔 〕〔1分〕
18、从以下文字中,概括“高纯度〞饮用水的缺点。〔不超过30个字〕〔4分〕
“高纯度〞饮用水:
六、写作〔40分〕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参照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共21分 ﹚
1.〔6分 〕这样写是为了特别古人的浪漫情怀;并为“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作铺垫,同时,与上文的“遥远〞和标题中的“天生〞一词相照顾。
要求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回答其作用,回答出一个角度且言之成理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假设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6分 〕 ①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3分 〕
②浪漫的语文呼唤着浪漫的情怀,唯有具备一些浪漫的情怀,才可能真正地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3分 〕
只要围绕上述两个要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假设与参照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5分〕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观点集中合理,分析有理有据,表述清楚流畅,即可给满分。
4.〔4分 〕C D〔A王昌龄因浪漫引发了豪壮的情怀;B是为了诠释“语文从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这一观点;E未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
二、文言文阅读〔24分〕 5、D 6、A 7、A〔每个3分共9分〕
8、〔1〕学习要注意积存2分〔2〕持之以恒、用心专一;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4分〕
9、翻译〔每个3分共9分〕
〔1〕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蟹钳,除了蛇洞和鳝鱼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心里浮躁 〔2〕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3〕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人从师学习,有的人不向老师学习了
三.补出以下各句的上句或下句。〔8分〕
10、〔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怅寥廓, 问苍莽大地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四.11 C 12 B 〔共6分,每题3分〕
13、诗歌鉴赏〔5分〕〔1〕深秋:高风、黄叶〔3分〕〔2〕寄居他乡的羁旅;归乡〔2分〕
〔3〕“滞〞说明写的是从高空俯瞰长江,长江的水凝滞不动的感觉;实际写的是作者滞留巴蜀不能归的惆怅
五、语言文字运用题 14、 B
15、D〔A项“不孚众望〞应改为“不负众望〞,前者指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孚,使信服。后者指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B项“心有余悸"指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不合"刚想受贿的时候"的语境。C项“忍俊不禁〞后的“地笑个不停〞属多余。〕
16、D 17、顺序: ②④①③ 〔2分〕
括号内填连词:或,或,或〔或者,或者,或者也可以〕〔1分〕
18、“高纯度〞饮用水:缺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并将体内原有的微量元素洗出,危害健康。〔3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