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035238 上传时间:2025-04-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良好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不仅能够使初中生在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期间如虎添翼,还能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审美能力等得到综合性的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培养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也便成为所有一线初中语文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仅从背景延伸、例文详解以及鉴赏实践等环节来谈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还望能够借助此文作抛砖引玉之用。一、在背景延伸中拓展学生文化视野由于受到语言环境、表达方式以及技巧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很多初中生在古诗词鉴赏中面临诸多困境。因此,对古诗词的背景(包括创作背景、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

2、景、诗词内容中所涉及的背景性故事等)的拓展与延伸也就成为了拓展学生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技能的关键环节与基础环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将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背景故事及其相关内容等系统、有序引入到古诗词鉴赏教学中,还可以借此夯实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基础,使他们在精彩教学内容的引导下对古诗词内容进行更深入的解读与分析,避免理解不深刻、对主题的感悟流于表面等现象的产生。如在学习曹操的观沧海时,如果学生对曹操其人其事不了解,对三国时代动荡不堪的社会背景不熟悉,他们便很难理解曹操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豪情壮志与踌躇满志。可见,借助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及其相关背景的拓展与延伸等,教师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对古

3、诗词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还能使他们在深入了解古诗词背景的同时有效拓展其文化视野,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在精彩、有趣的内容学习与理解中对古诗词鉴赏产生一股浓厚的探索兴趣。在此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务必要深刻认识到,历史文化及其相关文化的了解不全面往往会导致学生在古诗词鉴赏中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会导致学生在古诗词解读与分析之中难以深入。如古诗词经常提到一些古代器皿、地名、官阶名以及历史典故等。倘若学生不了解这部分文化常识,他们不仅难以对古诗词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解读,甚至还会在一些不了解的信息内容引导下对古诗词产生误读。因此,在注重历史背景、历史文化等内容的解读与分析之时,教师亦要将

4、一些常见的物品名、时间(日期、季节)别称、官阶等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性介绍。二、在例文详解中提高学生鉴赏技能借助背景信息及其相关内容的介绍,教师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对古诗词内容以及主题等进行更加全面且深入的理解,但是,却难以从专业层面上引导学生对古诗词内容进行更加直观、形象的解读。想要引导学生在古诗词鉴赏中对古诗词做出更加专业化的解读与分析,教师就必须注重例文作用的发挥,在详细的例文讲解中夯实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技能,为其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非常著名的经典古诗。在学习这首诗时,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首联、颔联、颈联以及尾联中所描述的景物、时间以及主观感受等对古

5、诗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如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其中,“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寥寥数笔将西湖早春的轮廓淋漓尽致地勾勒出来。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对古诗词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思考,如从钱塘湖春行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描写是写初春景象?(如“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等)借助诸如此类的分析,教师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条分缕析中熟练掌握古诗内容,还能使他们在逐步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中对古诗词内容进行更加全面且客观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初中生才能

6、领悟白居易平易浅近、平淡自然的语言特点,还能使学生在系统化的鉴赏中掌握白描等创作手法的应用,为此后的古诗词鉴赏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三、在鉴赏实践中激发学生鉴赏热情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古诗词鉴赏教学亦是如此。初中语文教师想要学生在古诗词鉴赏中获得更加优秀的成绩,就必须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引入一些精彩、有趣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磨砺其意志,增强其学习意愿。为此,教师既可以借助多媒体情境的创建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更多精彩有趣的古诗词鉴赏内容,进而使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对古诗词鉴赏的技巧、方法等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和梳理,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如音乐、背景画面等)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古

7、诗词学习氛围,使班级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词鉴赏之中,使他们在抽丝剥茧的分析中有效提升其古诗词鉴赏技能,从而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到古诗词鉴赏之中。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将一些古诗词鉴赏类竞赛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最大程度上释放其古诗词鉴赏才能。在此期间,游戏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为了有效避免一些学生“冷眼旁观”的现象发生,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等为他们划定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古诗词鉴赏小组,进而使他们团结一致的在古诗词鉴赏类竞赛中拼尽全力。借助此类竞技活动,教师不仅能够借助

8、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有效缓解学习等方面的压力,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古诗词及其相关知识内容的探索之中。总而言之,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以及历史文化底蕴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在深入了解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给予初中生恰当、及时的合理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此后的古诗词鉴赏学习中大放异彩,不断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中学生写作要在积累上下功夫中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缺乏必要的积累是最主要的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说的“厚积而薄发”,都强调了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因为一个初学

9、写作的人如果没有必要的知识、思想和语言等的积累,写作就无从下笔。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建议中提出:“学生的写作都需要真实丰富的材料。”由此可见,积累丰富的材料是写出佳作的必要条件。因此,中学生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在积累上下功夫,具体来说要做到“三多”多读、多看、多练。一、多读一一积累丰富的语言感性材料写作文其实和练字、唱戏等活动是一样的。初学者学写字要临帖,学唱戏开始要跟着别人学唱都是一个道理。因此,写好作文也应该从模仿入手,模仿的对象就选择一些优秀的范文。如果学生能把这些范文烂熟于心,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了。在这一点上,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有很深的体会。他曾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

10、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研究过,但是那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气 现行语文新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就是最好的模仿“范本”,它里面选入了许多名家精品。这既有文质兼美的当代美文,也有名垂青史的千古华章,还有各国人民传诵的世界经典。这些文章题材丰富,情节引人入胜,有的抒发人生感悟,有的写景状物,有的引领我们探索科学世界。这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就是中学生写作时最好的“例子”。当然,除了语文教材外,其他的学科教材也有“材”可取。历史教材中爱国志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思想品德课本中引人深思的哲理故事;生物书中动物生存的启示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

11、的材料。书读得越多,材料储藏就越丰富,下笔就会毫不费力,游刃有余。在这一方面,我们的先辈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他们很早就已经懂得重视孩子熟读成诵习惯的培养了。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到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等,无不要求学生背得滚瓜烂熟。在诵读中学生既受到了古圣先贤思想的熏陶,道德的感召,智慧的启迪和情感的滋润,又为自己积累了一笔终身受用无穷的语言财富。这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气因为一个人如果缺乏必要的字、词、句、篇的积累,识字不多,词汇贫乏,句式单调,那么他学在多的写作方法也会无济于事的,因为他肚子里没有“东西”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

12、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二、三部名著”。当然,除了名著,各种的杂家杂说,优秀文章都可以涉猎。因为课外阅读不但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使我们获得很多的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也能为我们的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如读鲁滨逊漂流记我们积累了与困难作斗争的素材;读骆驼祥子我们了解了如何从不同角度对人物性格和命运展开叙述;读爱的教育我们可以懂得以日记体的形式构思文章情节的方法。我们在平时可以要求学生建立一个积累本,抄写成语、熟语、对联、格言、警句、诗句、精彩段落、谜语、幽默笑话等,以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也可以观看优秀的电视栏目,积累精彩的广告语、节目导语,节目中的优美句段、歌词等

13、如能将它们点缀在文章中则会使自己的作文在语言上新鲜活泼,生动形象,让人耳目一新。同时,我们也不要忽略了课文中精彩语句的赏析,要教育学习在品读中掌握语言锤炼的技巧。我想,只要我们的同学勤动手,摘抄,善用心领会,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来。二、多看积累真实鲜活的写作素材有句广告说的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其实,也可以说:生活有多大,素材就有多丰富。“作文是学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言语,向开展的,具有规范性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言语形式的转化。”可见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相关的知识、经验和思

14、想,简言之就是要有说的话。叶圣陶先生说:“要写出真实的自己的话,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生活中处处有作文的原始素材,就在眼前,有的同学却找不到,原因在于缺少观察,对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身边的人事熟视无睹。所以,多观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首要途径。大家都知道,要写好文章,只有丰富的语言感性材料还不够,还要有真实生动的写作素材,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观察生活。朱熹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杜甫的诗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史诗”,就是因为他的大部分诗作都是关注社会变迁,反映民生疾苦的。鲁迅先生之所以能写出“投枪、匕首”样的杂文,揭露当时中国社会的实情,也正是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极

15、深刻的思考所致。因此,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应该树立观察意识,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学校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只要是有意义的能引发人思考的,就用脑子用笔记记下来,积累真实生动的素材,长此下去,写作也就有了源头活水,写起来才会汩汩滔滔,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例如在家庭里我们不妨留心一下家人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有时父母的一句唠叨的话:“出门要注意车”;“天要下雨了,记牢带雨伞。”你失意时父母的安慰:“孩子,你一定行”;“跌到了,再来。”清晨香喷喷的早餐;深夜父母为你送上的微微冒着热气的牛奶个关爱的眼神,一句深情的祝福,甚至于一缕温馨的灯光,这些难道不会让你感受到父母对你的关爱吗?用心体会我们就没有必

16、要千篇一律地去重弹什么“生病时父母背我上医院”之类的老调了。有时父母望子成龙,让孩子埋头于堆积如山的练习、书本中,我们不妨大呼几声:“给我一片自由的天空。”如果我们再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家庭成员之间还有不少的乐事、趣事、烦心事等待我们去发掘。父母亲之间的情感,父母与爷爷奶奶之间的爱、摩擦等等,这些都是家庭生活类的好素材。只要我们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人物的音容笑貌描摹具体,情感的跌宕起伏描写细腻,那么这些内容都可以变为精妙的作文题材。学校里这种素材更多了,你不妨多关注老师们的言谈举止,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教学风格,他们或是学生的慈母严父,或是朋友。还有班级的同学们,你们的交往友谊,你们的互相帮

17、助共闯难关;或者是一次合作开展活动,成功的,失败的,一定会让你有所触动。还有那精彩的一堂堂课,堆积如山的作业,考试的失利,成功的喜悦,只要你用心品味,一定都会让你有话要说的。用你手中那轻灵之笔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那都将是新颖别致之作。每个人都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着,生活中有许多写作材料等待我们去描写,去表现。如街头见闻,街道市容的变化,好人好事,甚至街头流浪者的不幸遭遇都将触动我们的心灵,又如报纸、电影、电视、网络等传媒,更是打开了学生们的精彩世界。那些优秀的电视栏目如“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百家讲坛”、“艺术人生”、走进科学”和“探索发现”的一个个故事、新闻、百科知识等都是写作的好材料。

18、大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一片树叶、一朵小花、一株枯树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花、鸟、虫,一山、一水等都能让我们有感悟,有情要发,如蜘蛛织网启示我们要锲而不舍;蜂采蜜告诉我们要博采众长.面对着巍峨的大山,波涛汹涌的浩瀚的大海时,我们不禁赞叹大自然的威力;繁花似锦的春天,抑或是落叶满地的秋天,让我们几多欢乐几多忧愁。古往今来,不少的诗人作家就是触景而生情,写出了不少的佳作。三、多练一一积累创新作文的最佳途径多练,是由积累到倾吐的过程,也是由模仿到创新的过程。自古就有“学以致用”之说,学生模仿性极强,我们在教学中适时的为学生提供练笔的场所,是锻炼学生理解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学生展开智慧翅膀拓宽创新空间

19、的舞台。熟能生巧,勤学勤练是作文成功的保证,如果光说不练那也就是“纸上谈兵”。所以,平时要注意让学生多动笔,将一些生活中的人、事用笔记录下来,这样可以更有效地积累生活素材。首先,多练是一种积累的途径。比如,读报纸记下体会,看小说写下心得,诵读诗文抄下来做一番评注,对生活的思考、感悟等笔写下来,这既是练的过程,也是一种积累的途径。举这样的一个例子,大家大概都有这样的体验:某些时候,接触到什么人,听到什么话,或者看到什么事,阅读一篇文章,就会生强烈的倾吐的愿望,只可惜当时手无纸笔无法表达,一旦激情过去之后就再也写不出来,由此可见,作文离开了写,什么材料难以积累,而写作本身就要求练。例如在中国人失掉

20、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自古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让学生根据提示补写出具体的历史人物事例要与上下文连接自然。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让学生假想于勒叔叔发了大财回来的时候,菲利普夫妇会是什么表现,补写时既要符合原文中心。符合人物性格,又要大胆发挥合理想象。学习了哨子一文后,让学生模仿课文“当我当我”造句。“当我一一,当我一一,当我一一,当我一一我就感到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我必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通过这些仿写可以使学生把握语言,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大大增加,写起作文总有不少“亮点”闪现。其次,多练也是一种创新的途径。前面说过,我们写作文要从模仿入手,一开始

21、先从形式上模仿文句、结构、开头、结尾;接着对范文的内容与形式进行融合,探得作者匠心之所在,模仿其风格,“走进去,出得来”,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慢慢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就是创新。而这一过程正是练的过程,而且只有多练才能完成这一过程。勤学勤练是作文成功的有效途径。勤于练笔,将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记录下来,将促使自己更加有意识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勤于动笔,可以有效地积累生活素材,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选取素材。培养学生记日记,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样他们习作时选材就更得心应手。我们可以就文中的人物或事件假设一个话题,顺着这个话题让学生去编写新故事。例如按照孔已己一文的人物特点,设题为孔已

22、己当了县太爷。还可以将课文中的人物与其它人物结合起来设置话题,例如孙悟空状告武松打虎等,这些饶有趣味的题目都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学生看后总有写作冲动,激发了他们创作热情,活跃了思维,丰富了想象,提高了写作水平。综上所述,多读、多看、多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的,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大家只要平时做到多读、多看、多练,就一定能在诵读中掌握技能,在观察中发现素材,在练习中有所创新,那么,写作水平的提高自然会水到渠成。初中语文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方法初探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研究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而中国古代优

23、秀作品中包含了大量的古诗词。福建省语文中考试题中古诗词考查占17分左右(其中古诗文默写12分,古诗词鉴赏5分),由此可知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研究古诗词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学生认为古诗词艰涩难懂,枯燥乏味,不太喜欢研究古诗词。其原因可能是古诗词距离我们的年代久远,诗词中有很多描写的内容在今天的现代生活已不复存在,失去了鲜活的真实体验,导致学生理解困难,从而失去研究的兴趣;二是网络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很少有人去看纸质的书籍,更何况赏析古诗词呢?面对如此现状,我们教师就应该从实际出发,采用适合的方法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研究。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学生研究古

24、诗词提出的标准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所以,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如下五个方面入手来谈谈提升学生鉴赏古诗词能力的方法。一、识诗人,知背景赏析古诗词,我们首先应从它的题目、作者下手分析,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人论世。即深入研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背景,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从而发挥自己合理的想象进行分析。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加之自己平时的积累,很容易就能找到诗歌分析的切入点。如杜甫的诗作,很多写于安史之乱(公元755- 763年)期间,那我们就很容易联想到动乱中的忧国忧民,从而上升到爱国思想及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如白

25、居易的诗作中如出现江州字眼,就可以肯定是白居易被贬至江州司马期间所作。由此联想,不难发现孤独郁闷的情感以及怀才不遇的思想。这样看起来虽然方便省事,但却不是对所有古诗词都通用的,毕竟初中阶段学生积累的知识有限,它只能针对学生耳熟能详的诗歌作者而言,对于比较陌生的作者,学生也就望而却步了。二、勤诵读,明诗意。古诗词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其独特的音韵美是陶冶情操的最佳途径。然而,现在的学生并不重视古诗词的诵读,很多学生诵读古诗词不讲音律,不求押韵,声音拖沓、乏力,毫无美感可言,不少学生还误以为声情并茂的朗读是矫情的行为。其实,多诵读有一个更为直接的作用就是有助于理解诗意。古人云:读书

26、百遍,其义自见,此道用于读诗也是一样,反复诵读,其义自见。其中,一些诗词只要一读,诗意立见分晓,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意明白晓畅,语言简单朴素,诵读之后,诗人的思乡之情如临其境感染我们;有些诗歌则是一定要多读才能深感其义,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格,篇幅不短,词藻艰深,气势磅礴,若不多读,难以融进作品,体味诗意,若能多读,必有所获。古诗词独特的魅力还因其独特的形式结构,诗句的奇妙在于它不能用一般的语法法则生搬硬套在其身上,唯用吟诵之法才能悟出其中的妙处。三、究文本,析意象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词意境的客观事物,是诗人为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

27、事物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后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15-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意气“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也要用意象来表达。要理解诗中的所蕴涵的情感,参透诗中的意境,就必须把握意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用了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28、九个意象,分别描绘出九幅画面,展现了三组镜头,为“断肠人”的活动创设了典型的环境,衬托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其艺术表现力令人叹服。古诗词中的意象是学生理解诗歌的一个难点,其涉及的外延广,蕴藏的内涵深。因此,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不能把对意象的理解提得太高,但正确的理解意象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的积累,明白古诗词中意象运用的一些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同类的诗词,形成一定的鉴赏能力。如古诗词中的“月”古人在传统的审美中,月代表思念,望月怀远的作品不胜枚举,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9、大雁”代表思归,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用“折柳”寓意 惜别怀远,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梧桐”寓意孤单悲凉,如李煜的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等等。这里就不便一一列举了。探究文本,解读意象,通过文化领悟来理解诗歌作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入地把握作品的意蕴,正确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四、抓诗眼,赏佳句“佳句”,它是诗人思想感情高度浓缩的结晶,能充分显示作品的灵性。“佳句”,往往是诗词中的千古名句,它们或创造了浓郁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感情,或勾画了动人的形象,或点染了绚丽的色彩。这些佳句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都起

30、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鉴赏诗词时,必须让学生抓住诗人精心练就的妙语佳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这些流传千古经久不衰的好诗句,经得起历史的推敲,时间的洗礼,都是深受历代中国人喜欢的诗句,因此,我们更要引导学生好好的来诵读这些传世经典,感受中国古诗词的博大精深。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17-理趣;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诗人用月不能总圆,人不能总欢在

31、这里宽慰自己,表现他政治上虽受打击但也不能消沉、颓废,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词诗人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多彩的景色,红日升起,在阳光的映照下,江边明艳的花朵比火还要红,春江水清波碧,水色绿得像染料一样。经典的例子莫过于韩愈所写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绝胜烟柳满皇都”的“胜”字,不仅写出春回大地,春草蓬发的勃勃生机,更能表现诗人对大自然春天美丽景色的喜爱。又如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见”字,让人在自然、率真的意境

32、中感受到诗人辞官退隐,归依山林的淡然恬静,正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难怪留下了贾岛“推敲”二字盛誉满天下的典故。当然,“佳句”往往也是“诗眼”。“诗眼”就是一句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或一首诗中最能概括全诗要义的一个词。宋人评论唐诗,便有“诗眼”之说,认为一首好诗必有佳句,而佳句中必有奇字为眼。抓住诗眼,就等于掌握了解读全诗的金钥匙。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气宋祁玉楼春一个闹字描绘出红杏枝头百花竞放、争奇斗艳、蜂蝶争飞的蓬勃春光,使人仿佛听到了春的呼喊,春的歌唱,把美好的春光写活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 闹字,而境界全出。”李白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

33、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挣脱官场的羁绊,顺江东下,是多么的轻松、欢畅而喜悦!尾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轻”字,既是写船的轻快,更是写诗人当时心情。因此“轻”就是全诗的诗眼。五、明用典,悟诗情用典,就是引用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前人诗句等,借用典故表达诗人自身的情感。古诗词用典可使诗词语言精练,增强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义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如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孟子尽心上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中“到乡翻似烂柯人”,引用了晋人王质上山砍柴遇仙的神话,说明自己遭贬时间之长和世态变化

34、之大,以及回归后的生疏和惆怅的心情。如李白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句暗用吕尚八十岁在 溪钓鱼而得遇文王和伊尹在受汤委以国政时,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的两个故事,表现了诗人不懈追求的信心。又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诗句以魏尚自比,抒发了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立志为国效命的情怀。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而从长沙将他召回,在宣室召见。李商隐在贾生中“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句,通过反用历史故事,表达了诗人的怀才不遇。再如辛弃疾南乡子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直接引用杜甫登高中的诗句“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些典故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思想情感,阅读时我们教师应提醒学生结合这些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前人诗句等去认真分析悟出诗情。以上是本人在20多年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几点感悟。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不仅是每个教师的工作,更是一份责任。所以,作为新时代教师的我们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