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600题)
1、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能源危机、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等问题的广泛关注,STSE思想也受到了日益重视。STSE的含义是( )。
A.科学、技术、学生与资源教育
B.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
C.科学、技术、学生与能源教育
D.科学、技术、社会与气候教育
【答案】 B
2、《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指南》是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有关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辅导用书。指南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 ()。
A.实验室规则、实验操作要求、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B.简要说明常见仪器、试剂、重要装置的用途、性能、操作与使用要求、简单维修方法等
C.对具体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
D.对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探究活动报告的指导
【答案】 B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C.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D.使用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 C
4、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A.戊烷
B.戊醇
C.戊烯
D.己烷
【答案】 A
5、下列不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 )。
A.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B.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交流合作能力
C.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D.知道并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 B
6、分类是化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根据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C.根据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
D.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将一个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答案】 C
7、下列化合物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最强的是()。
A.苯酚
B.甲苯
C.硝基苯
D.氯苯
【答案】 A
8、化学教学板书的设计原则不包括( )。
A.体现教学核心内容、紧扣教学目标
B.保证板书内容的科学性
C.条理性和系统性相结合
D.板书设计的艺术性
【答案】 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放热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自发进行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温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答案】 C
10、目前,我国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融入了许多和人们日常行为有关的先行组织者材料,其主要目的是( )。
A.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B.体现“用教材去教,不是教教材”的使用理念
C.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课程理念
D.体现“全方位发展,突破个性化”的培养理念
【答案】 C
11、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了解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
A.化学1
B.化学与生活
C.物质结构与性质
D.实验化学
【答案】 B
12、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
A.化学
B.化学与技术
C.物质结构与性质
D.化学反应原理
【答案】 A
13、已知2NO2(g)N2O4(g)(正反应放热),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
A.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答案】 A
14、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程标准在“学习情景素材”方面新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内容,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下述哪些变化()。
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C.着重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
D.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衔接
【答案】 A
1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r(Y2-)<r(Z2+)
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C.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弱
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答案】 D
16、科学方法是理解、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 )。
A.科学思想方法
B.科学文化体系
C.科学对象
D.科学过程
【答案】 A
17、在讲解“电化学”内容之前.教师通过测试,对学生知识准备情况所做的评价属于(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 D
18、下列表述能突出体现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特殊性的是( )。
A.以实验为基础、以化学用语为工具
B.教师讲、学生听
C.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D.理性思维和动手操作相结合
【答案】 A
19、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CCI4的密度比H2O的大,可用于萃取Br2和 l2
B.Si 能与强碱反应,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C.CI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杀菌消毒
D.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答案】 C
20、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常规手段和主要方法是( )。
A.成长记录袋评价
B.活动表现评价
C.纸笔考试
D.作业评价
【答案】 C
21、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 、Ca2+、Cl一、S042-
B.Fe2+、H+、so32-、Cl0-
C.Mg2+,NH4+、Cl一、S042-
D.K+、Fe3+、N03-;、SCN-
【答案】 C
22、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次氯酸漂白
B.盐酸除锈
C.石油分馏
D.煤的干馏
【答案】 C
23、化学教学理念涉及教学活动的任务、目标、内容、形式、媒体、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形成指导化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下列关于化学教学基本理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
B.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
D.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只需重视学习结果即可
【答案】 D
24、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材中纸笔测验的新变化不包括( )。
A.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B.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C.关心科技发展和科技有关的问题
D.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和渗透
【答案】 A
25、某学生在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这一部分的学习时,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正确地闻气味。该学生运用的主要学习策略是( )。
A.多重联系策略
B.多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C.练习—反馈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 B
26、《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遵循下列哪项原则?( )
A.照搬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B.重点关注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
C.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D.以中考化学试题为依据
【答案】 C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B.从形式上看.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都较大.所以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相同
【答案】 B
28、镁/H2O2酸性燃料电池采用海水作电解质(加入一定量的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总反应式为Mg+H2O2=Mg(OH)2
B.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H2O2+2H++2e-=2H2O
C.电池工作时,正极周围海水的pH减小
D.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
【答案】 B
29、开发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C60属于原子晶体,用于制造纳米材料
C.纤维素乙酸酯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D.单晶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答案】 A
30、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一级主题?( )
A.物质的化学变化
B.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C.身边的化学物质
D.化学与社会发展
【答案】 B
31、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
A.NaOH
B.HCl
C.Na2S
D.Na2O2
【答案】 A
32、下列哪项是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
A.演示法
B.实验法
C.陶冶法
D.启发法
【答案】 C
3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以上均是
【答案】 D
34、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化学事实描述清楚,并且要对该事实加以深入地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 )。
A.讲述法
B.讲演法
C.讲解法
D.谈话法
【答案】 B
35、教材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包括(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B
36、学习活动组织与评价设计包括( )。
A.设计教学策略
B.设计教学媒体
C.设计评价方式
D.以上三项
【答案】 D
37、常用来分析化学事实,帮助学生形成和理解化学概念,解释和论证化学原理等比较复杂内容的教学方法是( )。
A.讲述
B.讲解
C.讲演
D.讲说
【答案】 B
38、下面不属于初中化学学习的实验技能的是()。
A.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B.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C.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D.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物质
【答案】 C
39、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时最常用的工具和手段,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学语言具有的特点( )。
A.科学性
B.逻辑性
C.启发性
D.人文性
【答案】 D
40、目前我国天然气供应大多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东盟、南亚等国家。已知:甲烷和CO的燃烧热分别为-890.3 kg·mol-1、-283 kg·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B.液体燃料的利用率比气体燃料的利用率更高
C.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甲烷完全燃烧比CO产生的热量多
D.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CO完全燃烧比甲烷产生的热量多
【答案】 C
41、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是( )。
A.有机化学基础
B.化学与生活
C.化学反应原理
D.物质结构与性质
【答案】 B
42、下列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中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的是( )。
A.识别
B.认同
C.发展
D.模仿操作
【答案】 D
43、要求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同学分别做出如下回答,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学生: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
B.乙学生:在盐酸中加入相同温度的氨水,若实验过程中混合液的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C.丙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若溶液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D.丁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加热后若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答案】 D
44、下列关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中最核心内容的表现
B.教学重点对于所有学习相同章节课程内容的学生而言是一致的
C.教学难点是相对于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而言的,学生能力水平不同,教学难点也不同
D.教学重点一定是教学难点
【答案】 D
45、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
B.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
C.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
D.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答案】 B
46、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无关的是( )。
A.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D.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答案】 D
47、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
A.NaOH
B.HCl
C.Na2S
D.Na2O2
【答案】 A
48、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的CAI指的是( )。
A.计算机辅助学习
B.计算机辅助教学
C.计算机辅助管理
D.计算机辅助设计
【答案】 B
49、某教师在开学时,对高一新生开展了一次小测验,以了解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与能力发展水平。这种测试属于()。
A.活动表现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档案袋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 D
50、小唐同学对所需知识进行了归纳,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KMnO4和MnO2都是氧化物
B.合金和合成材料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过滤和蒸馏都能降低水的硬度
D.实验室收集氧气和氢气都可以使用排水法
【答案】 D
51、化学教学媒体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52、分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 )。
A.全部正确
B.①②③⑤
C.⑤⑨
D.②⑤⑥⑦⑨⑩
【答案】 C
5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列出的教学目标“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中“初步”属于( )。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答案】 D
5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
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
D.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l和KI
【答案】 B
55、( )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常规手段和主要方法。
A.成长记录袋评价
B.活动表现评价
C.纸笔考试
D.作业评价
【答案】 C
56、一般来说,喜欢化学并且对理论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其认知风格大多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答案】 B
57、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 )。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
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
【答案】 A
58、对CH,Br进行亲核取代时,以下离子亲核性最强的是( )。
A.CH3COO-
B.CH3CH2O-
C.C6H5O-
D.OH-
【答案】 B
59、下列有关乙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时有浓厚的黑烟
B.实验室制乙炔时可用CuSO4除杂质气体
C.为了减缓电石和水的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来代替
D.乙炔的收集方法可用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 D
60、现代化学教学设计强调()。
A.凭借教学经验进行规划
B.理论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
C.按照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规划
D.实践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
【答案】 C
61、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油裂解只破坏极性键
B.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C.氯化钠固体中的离子键在溶于水时被破坏
D.HF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HCl,故HF比HCl稳定
【答案】 C
62、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
A.情境素材要真实
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
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
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
【答案】 B
63、纸笔测验操作方便,是最常用的学业评价方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纸笔测验,重点不宜放在( )。
A.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识
B.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C.对化学用语的识别能力
D.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
【答案】 D
64、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
B.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
C.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
D.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答案】 B
65、以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答案】 B
66、用在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作为氧气来源的物质是( )。
A.Cu2+、K+、2-、Cl-
B.K+、Na+、HCO3-、NO3-
C.OH-、CO32-、Ca2+、K+
D.Ba2+、Na+、OH-、2-
【答案】 B
67、( )测验也称标准参照测验,是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标准,用以检查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因此,还可将其称为达标性考试或资格考试。利用这种测验可以具体了解学生从某一阶段的教学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等。
A.常模参照
B.目标参照
C.诊断性
D.形成性
【答案】 B
68、下列方法和策略中,不属于组织、指导讨论活动的是( )。
A.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讨论问题
B.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选择、加工
C.做好自学指导,通过学案等途径提出自学要解决的问题
D.预测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意见、疑难或障碍
【答案】 C
69、要求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同学分别做出如下回答,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学生: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
B.乙学生:在盐酸中加入相同温度的氨水,若实验过程中混合液的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C.丙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若溶液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D.丁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加热后若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答案】 D
70、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时候,学生用辩论的形式讨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各离子的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是怎么样的?”教师通过这个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即时表现评价
B.活动表现评价
C.档案袋评价
D.课堂练习评价
【答案】 B
71、12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可能是催化剂
B.表中x为4.64
C.c中元素的种类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
D.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答案】 B
72、A、B两种有机化合物,当混合物质量一定时,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2的量均相等,肯定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A
73、某化学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给学生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该化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程序教学法
B.发现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答案】 B
74、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是高质量化学教学的保证。下列关于教学反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能力是其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B.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实质上是一种对化学教学的行动研究
C.高质量的化学教学必须靠有效的教师自我教学反思来保证
D.教学反思只能在教学实践行为发生后进行
【答案】 D
7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
A.谈话法
B.演示法
C.讨论法
D.讲授法
【答案】 D
76、在中学阶段,下列反应能一步实现的是( )。
A.Al2O3→Al(OH)3
B.NaNO3→NaCl
C.MgO→MgCl2
D.CaCO3→Na2CO3
【答案】 C
77、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列选项与之无关的是()。
A.注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B.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C.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D.重视双基,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教学中心
【答案】 D
78、讲授法是以化学教学内容的某种主体为中心,有组织地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方法。下面关于讲授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讲授法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知识
B.讲授法的最大缺点是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C.讲授法就是照本宣科,不再适用于当今化学教学
D.讲授法中可以用启发式教学
【答案】 C
79、常温、常压下,将1 mol蔗糖溶解在水中制成1 L溶液。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ΔH-TΔS和熵的变化情况是( )
A.ΔH-TΔS>0,ΔS<0
B.ΔH-TΔS<0,ΔS>0
C.ΔH-TΔS>0,ΔS>0
D.ΔH-TΔS<0,ΔS<0
【答案】 D
80、不是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指导思想的是( )。
A.以实验为基础
B.强调教学的探究性
C.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D.强调掌握实验理论
【答案】 D
81、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 )。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 A
82、某教师在进行“常见的酸”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盐酸、硫酸、硝酸、醋酸的性质,然后总结出了酸的通性。该教师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实验法
D.探究法
【答案】 A
83、下列直链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A.C5H12
B.C5H110H
C.C5Hlo
D.C4H802
【答案】 A
8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丝
B.医用酒精中乙醇浓度为95%
C.用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答案】 B
85、下列对化学技能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多重联系策略
B.概念形成策略
C.可视化策略
D.练习一反馈策略
【答案】 B
86、化学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地发展
B.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价
C.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
D.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答案】 A
87、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若其他条件不变而浓度为2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nm。
A.450
B.225
C.900
D.375
【答案】 A
88、在课上,教师不仅描述化学事实,而且加以深入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 )。
A.讲述法
B.讲解法
C.讲演法
D.谈话法
【答案】 C
89、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不包括(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钢
【答案】 D
90、分类法在化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等
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成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答案】 D
91、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
A.教学过程的规划
B.教学内容的设计
C.教学方法的实施
D.教学方法的选择
【答案】 A
92、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A.过滤
B.萃取
C.分液
D.蒸馏
【答案】 D
93、在下列操作中,所使用的仪器能够达到目的是()。
A.用5mL量筒准确量取4.55mL水
B.用托盘天平准确地称取6.82g食盐
C.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以加速过滤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可以比水大也可以比水小
【答案】 D
94、CO分子的偶极矩较小,几乎为零,是因为( )。
A.碳和氧的电负性差值小
B.碳原子存在孤对电子
C.氧原子是π配健电子对接受体
D.氧原子既吸引σ键电子对、又是π配健电子对的给予体,使氧原子略带正电荷
【答案】 D
95、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答案】 A
96、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B.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C.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
D.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
【答案】 B
97、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
A.可行性原则
B.简约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安全性原则
【答案】 C
98、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C
99、在化学学习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三者均有
【答案】 D
100、在“制取氧气”教学中。某教师通过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过渡设问“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得呢”引入新课。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 )。
A.旧知导入
B.实验导入
C.问题导入
D.直接导人
【答案】 A
101、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化学事实描述清楚,并且要对该事实加以深入地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
A.讲述法
B.讲演法
C.讲解法
D.谈话法
【答案】 B
102、下列不属于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性质的是()。
A.知识的启蒙性
B.学生的主体性
C.模块的选择性
D.知识的多样性
【答案】 A
103、下列关于高中课程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
B.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5个模块
C.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
D.有机化学基础属于选修模块
【答案】 B
104、一般来说,喜欢化学并且对理论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其认知风格大多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答案】 B
105、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答案】 D
106、下列关于高中课程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
B.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5个模块
C.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
D.有机化学基础属于选修模块
【答案】 B
107、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
A.情境素材要真实
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
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能力
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
【答案】 B
108、在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该平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加入水后,平衡向逆反应方一向移动
B.加入0.1mol/L的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C.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 C
109、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
B.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C.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D.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
【答案】 B
110、中学时期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立志向、增才干,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主要表现的心理特点有(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 D
11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Na+、Al3+、Cl-、SO42-
B.Cu2+、Cl-、NO3-、OH-
C.Ca2+、Na+、CO32-、NO3-
D.H+、SO42-、NO3-、F-
【答案】 A
112、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答案】 C
11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B.乙酸和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C.油脂和纤维素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
D.甲烷、苯、乙醇、乙酸和酯类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 D
114、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
A.谈话法
B.演示法
C.讨论法
D.讲授法
【答案】 D
115、下列表述能突出体现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特殊性的是( )。
A.以实验为基础、以化学用语为工具
B.教师讲、学生听
C.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D.理性思维和动手操作相结合
【答案】 A
116、以下哪种关系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材应协调、处理好的关系
A.知识的分析、阐述与学习方式改进的关系
B.化学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
C.要反应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D.化学原理知识与化学应用型内容之间的关系
【答案】 C
117、手机芯片是一种在半导体材料上集合多种电子元器件的电路模块。下列可用作半导体材料的是( )。
A.铝合金
B.单晶硅
C.二氧化硅
D.硅酸盐
【答案】 B
118、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答案】 B
119、下列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B.加强课程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C.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D.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答案】 B
120、在科学探究的四部分内容中,( )是核心。
A.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B.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C.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D.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答案】 A
121、下列直链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A.C5H12
B.C5H110H
C.C5Hlo
D.C4H802
【答案】 A
122、“操作规范,注重示范”这一要求适用于( )。
A.演示实验
B.学生分组实验
C.探究实验
D.家庭小实验
【答案】 A
123、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 )。
A.各自孤立地设计
B.先孤立设计,再整合
C.整体设计、整体优化
D.突出“任务”、整体设计
【答案】 C
124、下列教学目标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