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福建省四地六校2020年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033460 上传时间:2025-04-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四地六校2020年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2020年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4-2015学年高二第三次月考试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古诗文阅读(3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使我不得开心颜? (3)吴楚东南坼, 。 〔杜甫《登岳阳楼》〕 (4) ,凭轩涕泗流。 (5)飘飘何所似, 。〔杜甫《旅夜书怀》〕 (6)废池乔木, 。〔姜夔《扬州慢》〕 (7) ,年年知为谁生? (8) ,隔离天日。〔杜牧《阿房宫赋》〕 (9) ,人亦念其家。 〔10〕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2.以下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族庖月更刀〔众〕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B. 乃中《经首》之会〔节奏〕 与其骑会为三处〔适逢〕 C. 骓不逝兮可奈何〔奔驰〕 期山东为三处〔约定〕 D. 足之所履〔踩〕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3.以下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愿为君快战 C.而:善刀而藏之 不敢言而敢怒 D.于:多于机上之工女 虽然,每至于族 4.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5. 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 〕〔3分〕 ①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②直夜溃围南出 ③辇来于秦 ④良庖岁更刀 ⑤项王军壁垓下  ⑥ 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⑧可怜焦土 A. ②③④ / ①⑤⑧ / ⑥ / ⑦ B.①③⑤⑧ / ②④ / ⑥ / ⑦ C. ①② / ③⑥ / ④⑤⑧ / ⑦ D. ②③④⑤ / ①⑧ / ⑥ / ⑦ 6.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B.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D.视为止,行为迟 7.将以下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3分〕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假设德。〔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①,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释:①飞鞚〔kòng〕:鞚是马勒,飞鞚即纵马飞奔。 (1)词的上片中“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句写得饶有风味, 请简要分析。〔2分〕 (2)词的下片描写了怎样的一个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5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5分) 9.以下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达,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东吴派周善到荆州,以国太病危,欲见亲女为由,骗孙夫人带阿斗到东吴见国太,幸遇赵云截江夺了阿斗。 B. 为夺回荆州,鲁肃设鸿门宴宴请关羽,关羽带着青龙偃月刀一个人赴会,后关羽佯醉,挽住鲁肃手,将鲁肃扯到江边。吕蒙、甘宁恐鲁肃被伤,不敢动,关公船遂乘风而去。 C. 张飞借酒来困惑 张郃,张郃果真中计,却不知,在帐中喝酒的张飞是一个草人。真张飞从后面杀来,张郃措手不及,三寨俱失。 D. 曹操令曹休放冷箭,正中凌统坐下马,凌统被掀翻在地,乐进赶忙持刀来刺,甘宁放箭救了凌统,自此两人不再为恶,成生死之交。 E. 庞德带着棺材去樊城与关羽决战,关羽水淹七军,庞德被擒,关羽令人将他缚送荆州大牢内监候。 10. 以下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达,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关羽败走麦城,派廖化到上庸求救兵,刘封在孟达的谏阻下,找借口不出兵。后刘封兵败,刘备怒而斩之,既斩刘封后,心中又颇悔。 B.关羽在攻樊城时中毒箭,众将四方访名医,请来华佗为关羽医治,华佗为其刮骨疗伤,关羽饮酒啖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华佗称他是真天神。 C. 孔明差邓芝往说东吴,张昭建议以油锅沸油,责难邓芝,邓芝并无惧色,从容应对,终使孙权同意与蜀连和,并派张温回访蜀国。 D.孟获第三次被抓放回去后,靠泸水之险,深沟高垒以待蜀军,不曾想蜀兵在土人的引路下,半夜渡水,断绝了夹山粮道。 E. 孙权自引大军,来攻合肥。曹军守将张辽在逍遥津设埋伏,把孙权打得大败。这一战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 11.简答题。〔5分〕 请简述火烧连营的故事。 (二)文化经典阅读(10分) 12.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选段一: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3分) 〔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②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孟子·膝文公上》 【注】①契(xiè):传说中商的始祖,曾任舜的司徒,掌管束化。②放勋:尧的称号。 〔1〕以下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当时人们的通病是只在意吃饱、穿暖、居住安逸却不在意教育。 B.孟子认为百姓应当要懂得伦理道德,否则就和禽兽没有区别了。 C.慰劳百姓,改正百姓,帮助百姓,使百姓自得其所,再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品德是圣人的使命。 D.圣人不去耕作是因为他们有比耕作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教育百姓,使他们有别于禽兽。 选段二: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7分〕 〔孟子曰:〕“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①,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②行,放淫辞,以承三圣③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膺:攻击、惩治 ②诐:邪僻,不正。③三圣:指禹、周公、孔子 〔2〕在孟子看来,当时的社会存在哪些问题?〔4分〕 〔3〕孟子为什么说自己“好辩〞是“不得已〞的?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3分〕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春声和春深 林斤澜   ⑴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然一夜间,呼啸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节作响…… 天亮起来一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   ⑵春风告退。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模糊,太阳淡化……这样一而一再,麦苗才吐青,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   ⑶我服了。后来也爱了。说到爱,我又是江南水乡出身,那里的春风叫历代诗人写完了,不用也不能再写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池塘生春草〞的“生〞字,“吹皱一池春水〞的“吹皱〞二字,都是千古赞为绝活,咱还噜嗦什么呢,说到爱,却又是一番天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极好的诗句,不过我不爱。“随〞字好,江南水乡的春风和春雨,是紧相随的,“潜〞字好,“润〞字好,“细〞字更好,风也细雨也细也。但“无声〞二字惹翻了我的爱心。   ⑷我久居北国,有个弟弟久居北大荒。我们壮年时都不大思乡,俨然四海为家了。有回我问他,有没有偶然心动,念及家乡的时候?他思索。   ⑸我追问好比说一瞬间?他说有。有时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处,忽听屋顶“瓦背〞阵雨扫过——沙、沙、沙……江南绝无炕,北大荒没有“瓦背〞,有雨也不会“沙、沙、沙〞。那是江南的春风春雨了,你说你没有思乡,那是故乡思念你了。你这个游子不但不知身在何处,还不知道童年永不离身。   ⑹我耳朵里不大出现弟弟的“沙沙〞声,现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苏苏苏〞。江岸“绿〞,是苏苏“绿〞的。春草“生〞时,春风“吹皱〞时,“随〞时“潜〞时“润〞时,都必定苏苏响。好好听吧,幼苗拔节,童年拔长,那也是苏苏响着拔上来的。那是故乡故土的呼叫。 ⑺这是春声。   ⑻北京俗话说:“春脖子短〞。意思还是“春短〞,中间加个“脖子〞,妙!杨树刚上叶子,柳树刚吐絮,桃花“暄〞,杏花“旧〞,都才看见就暴热起来了。   ⑼我问久居北大荒的弟弟,江南老家的春天怎么样?他立即回答很长,长到过不完的样子。亏他说得出来,只一个长字。故乡的遥远,童年的模糊,春天的深沉,无意过筛过箩却过了,无心淘洗也梦游一般澄清提纯了。只落下一个字:长。我疑心这一长字是思乡的单相思,不一定实际。写信去问一位蛰居家乡的小伙伴,他在做机修生活。回信来了,说只觉得做生活手冷,快点热起来好。可见实际长还是长的。手冷希望快点热起来,那是一个老手艺人的话。   ⑽少年时候我们没有这种想法,那手总是热的。“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际。〞那时候我们喜爱这样的诗。现在敢说经历了沧海桑田,细细想来敢说春深如海。只有海的意味深长,才包罗万象,一个浪花冷一个浪花热,这个手冷那个手热,都不过是浪花中的泡沫。“春深如海〞,在诗里文里看得多了,也看俗了。其实这个“深〞字好,“深〞字也就是弟弟说的“长〞字吧,不过也还有不同。   ⑾少年时正是战争岁月,我在乡下跑来跑去。花花草草没人管,没有人理。淡淡的阳光,蒙蒙的细雨。阳光只管照,细雨只管下,谁也不理谁,忽然,山坡上映山红开了,人走不到的石头岩上开了,人走来走去踩得稀烂的黄泥路边也开了,牛羊吃草的坡上开了,水泥坟圈石头坟坛那里拱着水泥拱着石头开了。江南也有大晴天,单薄的映山红当天发干,再晒一天,减色。晒上三天,山上残红映不成了。可是江南春天的细雨,不等阳光收走,自会蒙蒙一片。映山红一挂上针尖般大的水珠,全副精神又出来了。时雨时晴,同时雨同时晴,晴雨没有休时,映山红没有休日。这是长了。   ⑿在困难的岁月,我在北国风沙里,遇上个外国风光油画展。我没有多少兴趣,匆匆一走而过。忽然,我被吸引了,站住了。那画灰蒙蒙,细雨看不见,可又扑面。一道漫坡,坡头一圈矮矮围墙,墙里有些石头堆。坡下边有两头牛,边吃草边瞌睡,牛毛上当挂着针尖水珠,要不,怎么朦模糊胧。我在草地上找红色,也模糊似有似无,我认定是有,还是映山红。   ⒀我看见了少年时代,看见了“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际〞。看见了老手艺人,手冷望天。在困难的风沙里,忽然看见了想也想不起来的故乡的春天,又模糊看不透,看不透又盛得住一生所有的思念。   ⒁这是春深了。 13.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拟声词“苏苏苏〞和“沙沙沙〞的不同说明作者与弟弟对故乡的记忆或怀念的不同。 B.作者对“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为下文描述春声作了感情的铺垫。 C.作品表达杨柳桃杏时暗含时光的流动,表现北京“春脖子短〞。 D.“春长〞和“春深〞一动一静彼此呼应,衔接巧妙而且结构严谨。 E.本文结尾意味深长,空谷回音中留给读者思索和相象的空间。 14.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分析第⑾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映山红的。(4分) 15.作者从“春声〞写到“春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6分〕 16.元旦期间,在北京工作的小张收到了二叔的儿子(在北京读大学)带来的土特产,他很高兴,给二叔写了一封信,但其中有3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3分〕 我非常高兴地了收到您送给我的土特产。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的关怀和爱护,真是非常感谢您。至于您想让我为令郎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鼎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惊喜的! ①___ __ 改为 ②________ 改为 ③____ ____ 改为 17.提取以下材料中的要点并进行整合,为“微信〞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3分〕 ①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应用软件。 ②微信通过网络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 ③微信能快速地为用户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 ④微信界面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包括表情)和文字,并支持多人群聊和视频聊天。 五.写作〔70分〕 18. 依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理性主义者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感性主义者说,摆脱思想去感受爱吧,人的幸福只来源于情感。你认为理性和感性哪个更重要? 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表达你的心得与体会。 六校联考2014-2015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语文参照答案 1.(10分) (1)渌水荡漾清猿啼〔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3〕乾坤日月浮〔4〕戎马关山北〔5〕天地一沙鸥〔6〕犹厌言兵〔7〕念桥边红药〔8〕覆压三百余里〔9〕秦爱纷奢 〔10〕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2. 〔3分〕B〔第二个“会〞解释为“聚集〞〕 3. 〔3分〕B介词,给,替〔A乃:只,仅仅/是;C而:表顺接/表转折;D于:比/到〕 4. 〔3分〕A〔B盖——盍,怎样;C伏——服,心服;D善——缮,拭擦〕 5. 〔3分〕A〔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动词作名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6. 〔3分〕C〔A地方:土地方圆;B可怜:惋惜;D行为:行,动作,为,因〔之〕 7.〔1〕〔3分〕我所追求的是〔事物的〕自然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2〕〔3分〕我听说汉军用了千斤金和万户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我的人头,我送给你个人情吧。 8.〔1〕〔2分〕这首词描写了一个很有情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眯着眼向沙面窥视,投在沙上的影子也轻轻摇动,大概是在梦中看见了鱼虾〔1分〕。词人由宿鹭眯眼假寐的生动画面想象到它梦见了鱼虾,想象合理,极富情趣。〔1分〕 〔2〕〔4分〕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位身姿优美、性格开朗〔勤劳爱子、淳朴羞涩〕的浣纱女形象〔2分〕。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醇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欣赏〔2分〕。 9.〔5分〕B、E 〔B “关羽带着青龙偃月刀一个人赴会〞中“一个人〞错,应为“数人〞。E被缚送荆州大牢内监候的是于禁。〕 10. 〔5分〕B、D 〔B “请来华佗为关羽医治〞错,华佗是不请自来。D“第三次〞改为“第一次〞〕 11.〔5分〕刘备为替关羽复仇,亲率大军讨划孙权,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到猇亭指挥作战。刘备自猇亭到川口布下七百里连营,欲求一战。陆逊只是遵守不出,等待破蜀良机。因天气炎热,刘备把军队驻扎到林中避暑。陆逊见时机已到,借东南风火烧蜀军40多座军营。蜀军全线崩溃,刘备逃回白帝城。 12.〔1〕〔3分〕A 〔2〕〔4分〕当时社会存在人心不正,邪说和错误言论横行,行为不端等问题。 〔3〕〔3分〕因为孟子觉得自己处在大道败坏的年代与社会中〔1分〕,作为圣人之徒,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1分〕,捍卫圣人之道,积极纠偏改正〔1分〕,所以他说自己“好辩〞是“不得已〞的。 解析:第〔1〕题孟子认为如果人们只在意吃饱、穿暖、居住安逸却不在意教育就和食兽没有区别了,而不是指现在的人们就是如此。 第(2)题考查对选段内容的概括。依据题干中“当时〞一词的限制,答题对应的原文信息应在“我亦欲正人心〞一句之后。虽然这些语句并没有直接说明“社会问题〞有哪些,但从孟子的想法可以反推出来,“人心不正〞“邪说、诐行、淫辞〞盛行正是当时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3)题考查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孟子以大禹、周公、孔子等圣人的事例说明“圣人之徒〞应有的处事态度,构成了自己“好辩〞的第一个理由,而当时社会问题的存在,则是他“好辩〞的外在原因。 【参照译文】 〔一〕孟子说:“人类生活的通则是:吃饱、穿温暖、安居而没有教育,便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忧虑这件事,任命契担任司徒,把伦理道理教给人民——父子讲亲爱,君臣讲礼义,夫妇讲内外之别,长幼讲尊卑次序,朋友真诚守信。放勋说:‘慰劳他们,改正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自得其所,再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品德。’圣人为人民操心到这种程度,还有空闲耕作吗? 〔二〕孟子说:“过去大禹治服了洪水,使天下太平;周公兼并四方各族,驱赶凶猛野兽,使百姓安宁;孔子编写《春秋》一书,使那些犯上作乱、为害人民的坏人感到恐惧。《诗经》上说:‘攻打戎狄,惩处荆舒,就无人敢扰拒我。’目无父母、君王的人,是周公所要讨伐的人。我现在也想端正人心,破除邪说,抵制错误的行为,批驳错误的言论,就是想继承大禹、周公、孔子三位圣人的丰功伟业啊!我哪里是喜爱辩论呢?我实在是迫不得已的啊!能抗拒杨朱、墨子学说滥行的人,才是圣人的信徒啊! 13.〔5分〕BD 解析: A项正确,原文是“他说有。有时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处,忽听屋顶“瓦背〞阵雨扫过――沙、沙、沙……〞“我耳朵里不大出现弟弟的“沙沙〞声,现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苏苏苏〞。B项错,此处的“欣赏〞是欣赏的意思,那么,与原文“惹翻了我的爱心〞、“不过我不爱〞等表述不符,也没有“为下文描述春声作了感情的铺垫〞的作用。C项正确,原文是:妙!杨树刚上叶子,柳树刚吐絮,桃花“暄〞,杏花“旧〞,都才看见就暴热起来了。D 项错,不存在“一动一静〞,混淆点在如何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动、静〞,“彼此呼应,衔接巧妙而且结构严谨〞自然更没有依据了。E项正确,这种空泛的评价对一篇散文来说总归是正确的。 14.〔4分〕空间上,作者选取多个地点,强调无论何处映山红都能绽放着;时间上,作者写出了映山红从盛到衰,再到盛开的多次反复的过程,特别映山红开放时间之长 解析:回答本题,关键要有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 “│〞前后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角度来描写映山红。现在要回答“是怎样描写〞的,即方法、手段。空间角度,主要是罗列了一些地点;时间角度,主要是抓住“当天发干〞、“残〞、“全副精神又出来了〞、“雨没有休时,映山红没有休日〞的特点。再归纳,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15.(3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少年生活的怀恋,也暗含报国之情和憧憬将来之意。〔一点两2分,两点3分〕 解析:在写“春声〞的时候,主要表达思乡的情感。当然,人所谓的思乡许多时候思的是童年的生活,所以自然也有对少年生活的怀念。到了“春深〞,就很复杂了。除了这些外,还有“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际〞的报国之情。还有映山红的“雨没有休时,映山红没有休日〞体现的生命力以及暗含的对将来怀着的希望、憧憬。这种憧憬还表现在“手冷希望快点热起来〞、“手冷望天〞等处。 对散文情感的把握关键在于对文章“散〞出来的那些内容的理解,说到底还是在于对散文特点的真正熟悉。在从头到尾的阅读流程中,我们要时时留意作者随着思路的展开情感是如何调整——变化、深入、升华的。 16.〔3分〕①“令郎〞改为“弟弟〞。② “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③ “惠赠〞改为“送〞。 〔“令郎〞,用于称对方的儿子,这里对二叔的儿子称令郎不如称“弟弟〞更亲切、得体。“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惠赠〞是敬辞,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物品,不能用于自身。〕 17.〔3分〕微信是一款通过网络为智能手机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和视频聊天的应用软件。 18.作文〔70分〕 【写作参照】 依据这次材料,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理性〞与“感性〞的意思。“理性〞一般指我们形成概念、进行推断、分析、综合、比较、进行推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也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合计的态度,合计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其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感性〞一般被理解为:凭借感官等认知的、基本由个人的感情决定的、并未深入思索而基本以第一印象来做推断的。在理解两者意思后,“理性〞与“感性〞哪个重要呢?那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啦,只要观点鲜亮即可。如: (1)在肯定感性优点基础上指出其不够,然后偏重于理性,拥有理性思维为主导的人思索更缜密、严谨,生活更科学、有效。 (2)在肯定理性优点基础上指出生活应该多一点感性,让生活多一点“意外〞、“惊喜〞,生活中需要“心灵的微光〞,即使短暂,但足以改变生活。 (3)理性与感性并重,有思想,并会爱的人,才是真正伟大的人,认为感性与理性应互相融洽,取长补短,方能构筑一个充满温情,但又不失“思想市场〞的和谐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