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日一练试卷A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唯嘉 文档编号:10031189 上传时间:2025-04-18 格式:DOCX 页数:314 大小:20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日一练试卷A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4页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日一练试卷A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日一练试卷A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600题) 1、某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包含《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学习完这些课文后,学生对这种文学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要求教师再为其推荐几篇这样的文章,以下不满足推荐要求的一项是(  )。 A.《高老头》 B.《茶馆》 C.《伪君子》 D.《赵氏孤儿》 【答案】 A 2、在“中国古代诗歌格律研习”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古体诗与近体诗,理解近体诗内部诗歌格律的差异,以下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格律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琵琶行》与《孔雀东南飞》均属于古体诗中的长篇乐府诗 B.杜甫的《登高》与王维的《竹里馆》均属于近体诗中的七言律诗 C.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与杜牧的《秋夕》均属于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D.如《诗经》《古诗十九首》等唐代之前的诗歌均属于古体诗 【答案】 B 3、学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师举例阐释“宴饮类文学作品的悲伤情调”,下列例句不恰当的是( ) A.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石崇《金谷诗序》) B.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C.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D.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 A 4、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的内容的一项是( )。 A.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B.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答案】 B 5、教学《囚绿记》后,某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篇类似的借物抒情的散文,以下不合适的是( ) A.杨朔《荔枝蜜》 B.季羡林《二月兰》 C.高尔基《海燕》 D.宗璞《紫罗兰瀑布》 【答案】 C 6、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 A.安排课前作业,课堂高效利用课堂作业。注意尊重学生主体性,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尤其重视对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B.善于利用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对联教学深化了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C.教师和学生合作诵读,不仅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也体现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践行师生课堂同等的教学观念 D.写作要求缺失,应在写作前强调写作要求,以利于学生写作的规范化,提高写作水 【答案】 D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发展独立阅读能力的基本目标,下列要求不恰当的是(  )。 A.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 B.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够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C.学生要从细节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D.学生要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答案】 C 8、执教《祝福》一课,教师让学生思考:“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有哪些动词形象地凸显出祥林嫂的坎坷经历和悲惨遭遇 试着找出并简要说说你的看法。”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 )。 A.以描述人物命运的关键动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文本 B.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肯定。就能步步深入,明确课文主题 C.该题简单易操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与讨论答问的积极性 D.运用具体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符合小说教学规律 【答案】 B 9、教师在讲解普希金时,提到他成功地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并给学生举例说明了“多余人”的特点。下列举例不恰当的是( )。 A.《谁之罪》别尔托夫 B.《当代英雄》毕巧林 C.《罗亭》罗亭 D.《钦差大臣》赫列斯达可夫 【答案】 D 10、随着网络的普及,语文教学也逐渐开始在各个方面采用网络教学。然而,有些教师却不以为然。以下四位教师关于网络教学的评价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让学生上网查询资料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自制力差,故不应把网络引入教学 B.网络教学是新时代的必然产物,网络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故我们应大力提倡,并且每一位老师都应尽快实现全面网络教学 C.网络教学有很多优势,教师可以从网络平台上搜寻教学资料,至于学生,网络对其学习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D.网络教学虽然有不少副作用,但是只要教师控制得当,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从中得到很多有利于学习的资源 【答案】 D 11、阅读下面一位教师关于《动物游戏之谜》的一个教学设计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A.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有利于学生对文本主旨的把握 B.在导入环节列出学习目标可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有的放矢 C.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直观、形象,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D.教师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答案】 D 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整”。下列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必修课程的教学应立足于共同基础,重视日常语文积累,为学生学习选修课程奠定坚实根基 B.选修课程的教学应突出差异性和层次性,鼓励开展个性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C.必修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字运用、思考表达、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以及文化传承、理解与创新等方面的素养 D.选修课程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梳理和建构能力、文学作品的个性化体悟等能力,应注重学习“面”的广度,学习“点”的深度 【答案】 D 13、教学某版高中语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教师设置了以下导入。 A.这段教学导入完全是传统套路的“开局”,方式陈旧,内容单一,使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 B.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局”索然寡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 C.这段教学导入意在让学生在进入课文前对人物背景有初步认知 D.教学导入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故不能使用背景导入,而应使用激疑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富有趣味性的导入方式 【答案】 D 14、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如下:①掌握“父”“幸”“引”“顾”等多义词及“以”“之”等虚词的用法,理解“刃”“怀”“归”等词的活用情况,正确辨识特殊的文言文句式,并能准确翻译;②体会本文把人物放在矛盾斗争的激流漩涡中,调动多种手段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写法;③学习廉颇、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对该教学目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理解准确 B.教师对本文特有的写作手法给予足够重视 C.教师把握好节奏,教学目标可一课时完成 D.教师关注了情感目标的达成 【答案】 C 15、某教材设置了“民俗风情”专题,下列作品中适合被选人的是( )。 A.朱自清《背影》 B.曾朴《孽海花》 C.戴望舒《雨巷》 D.贾平凹《秦腔》 【答案】 D 16、下面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有关《荆轲刺秦王》一课的作业练习,阅读并回答问题。 A.第一题意在让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出故事梗概,对情节作适当概括。荆轲的性格也是在情节的发展中体现出来的 B.第二题意在让学生背诵课文的重点段落 C.第三题意在让学生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D.第四题意在让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作出自己的评价 【答案】 B 17、阅读某高中语文考试题,按要求答题。 A.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B.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中国传统节日这一教学资源 C.考查了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情况,有利于学生关注并重视传统节日 D.“七夕节”不适合作为高中考试题的内容,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答案】 D 18、某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包含《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学习完这些课文后,学生对这种文学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要求教师再为其推荐几篇这样的文章,以下不满足推荐要求的一项是(  )。 A.《高老头》 B.《茶馆》 C.《伪君子》 D.《赵氏孤儿》 【答案】 A 19、下列有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学习任务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B.“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贯串整个高中阶段,既有课内活动,也应有课外任务。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均安排1个学分,选修阶段不安排学分 C.“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D.“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任务群为2学分,18课时。建议设置3—4个专题,每个专题9—12课时 【答案】 D 20、阅读有关学习任务群的教研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回归学生主体,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B.“富有意义”是指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解决现实问题 C.“典型”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指学生课下独立开展的阅读与鉴赏活动 D.语文学习情境和语文实践活动是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的重要支撑 【答案】 D 21、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主题活动,鼓励学生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虚词。下列学生所梳理的虚词“而”的用法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答案】 B 22、教授完《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准备推荐一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作品来加深学生对安徒生童话的理解,下列不合适的一项是( ) A.《丑小鸭》 B.《灰姑娘》 C.《红舞鞋》 D.《卖火柴的小女孩》 【答案】 B 23、在“经‘典’广告语”学习活动中,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运用典故的广告语。下列学生搜集的广告语中,没有运用典故的是( )。 A.煮酒论英雄,才子赢天下 B.世外桃源怡园寻,安居乐业好家园 C.胶鬲生涯,桓宽名论;夷吾煮海,傅说和羹 D.美味引来天下客,酒香引出洞中仙 【答案】 D 24、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如下:①掌握“负”“幸”“引”“顾”等多义词及“以”“之”等虚词的用法,理解“刃”“怀”“归”等词的活用情况,正确辨识特殊的文言句式,并能准确翻译;②体会本文把人物放在矛盾斗争的激流漩涡中,调动多种手段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写法;③学习廉颇、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对该教学目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理解准确 B.教师对本文特有的写作手法给予足够重视 C.教师把握好节奏。教学目标可一课时完成 D.教师关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答案】 C 25、阅读某教师的写作教学案例,按要求答题。 A.制作PPT能更好地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软件运用的能力 B.梳理并按照故事脉络讲解电影,有助于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C.该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电影的审美鉴赏能力 D.教师限定一组电影让学生投票,没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答案】 B 26、在学习《北京的胡同》时,教师为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出的“京昧儿”,播放了北京胡同的纪录片和老北京的小贩儿的吆喝声儿。对于这一教学资源分析不恰当的是( ) A.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容,能够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B.再现了文章中的内容,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C.真实的教学情境没有给学生的想象留下充足的空间 D.有效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学现代化的进步 【答案】 C 27、初中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学过的文言文中虚词“乃”的用法。下列归纳错误的是( )。 A.《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代词,我) B.《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副词,竟然) C.《狼》: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副词,于是,就) D.《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副词,才,这才) 【答案】 A 28、阅读某教师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A.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 B.教师与学生平等讨论并没有效果 C.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深入的讨论可以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D.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讨论后形成的共识一般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答案】 B 29、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建议学生归纳词类活用现象。下列学生归纳的句子中,不包括词类活用的是( )。 A.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B.乃使其从者衣褐(《廉颇蔺相如列传》) C.如鸣珮环,心乐之(《小石潭记》) D.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答案】 A 30、在讲授高中第一册的《错误》一文时,老师问学生:诗中女子等待的心理如何,是否能模仿出当时人物的表情。当即点到一位女生回答,这位女生很好地回答了前一个问题,对于再现人物的表情.她显示出了她的从容与率真,她如实地回答道:“对不起,我没有诗中女子那样的经历.所以我无法模仿人物的表情,如果我经历过,我想我会的。”老师当场表扬了学生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精神,并指出不仅学习上要有这种诚实的学习态度,做人方面更应如此.还因自己没有顾及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出了这个难题向学生道歉。该老师并不因为学生没有模仿出人物的表情而遗憾,相反,他为这位学生的直率叫好,同学们也为老师敢于及时纠正自身失误的态度叫好。 A.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再好的预演与预设,也无法预知出当时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 B.这位女生的坦率是正确的。因为文中女子那种在寂寞中等待、期盼亲人而不得相聚的惆怅、亲人久别的抑郁以及容颜的憔悴,又岂是不谙世事的十五六岁少女们所能再现出来的呢 C.如果这是一堂公开课,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预演,以便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D.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但是只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层层呵护,循循指导,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就会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答案】 C 31、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古文中的词类活用”专题研究,为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的掌握情况,教师给出一些示例让学生分类。下列不能与其他三项归为一类的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C.范增数目项王 D.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答案】 C 32、阅读某教师关于选修课程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A.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对授课教师的素养要求很高 B.教学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往往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 C.语文选修课教学能否成功,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 D.成功的选修课教学往往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答案】 C 33、学习《春》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给父母听,对喜欢的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模仿本文的写景方法,尝试写夏景、秋景或者冬景。根据兴趣选做其中一项。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 )。 A.体现该教师追求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B.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营造出民主的学习氛围 C.兼顾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D.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 【答案】 D 34、阅读下面的《兰亭集序》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A.文言文教学应该打破先“言”后“文”模式 B.文言文教学不宜采用讲授法,应“以读代讲” C.文言文教学不宜“解经”,逐句翻译 D.文言文教学教师应注重借助文言词句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并感悟鉴赏 【答案】 D 35、阅读《壶口瀑布》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通过视频展示壶口瀑布的气势,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瀑布的大气磅礴,创设了情境。营造了氛围 B.这段教学旨在让学生初读课文.对壶口瀑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感知,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这段教学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人手,宏观透视,重视“第一印象”“首感效应”的教学观念 D.在这段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也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答案】 B 36、阅读《山中访友》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通过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美.进入作品描写的意境 B.强化培养了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好习惯。使之一步步深入课文.深刻体会作者理锯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情:也融会贯通了人文主义教育 C.意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充满深情的对话式描写的 D.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同,所以要表达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故这里训练表达,学生的合作不如独自完成要好 【答案】 D 37、学习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教师结语:我们学习了本文精彩的情节、动人的细节,感受到人物生动的形象。形象的塑造,还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PPT展示“草料场火光冲天。天空中大雪纷飞,山神庙血流满地。完成性格与命运蜕变的英雄提枪而东……”的画面)课文是小说中最具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环 境描写极具魅力,我们留待下节课学习。对该教学环节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 A.作为拓展型结束语,让学生对下节课满含期待 B.对本课时内容的概括,一语见地、简洁精当 C.多媒体画面的插入,使结束语时间长。显得拖沓 D.教师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进行总结与延伸 【答案】 C 38、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后,对“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进行了理解分析并做了笔记。下列笔记内容错误的是( )。 A.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 B.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C.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 D.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有重点地落实语文课程目标 【答案】 D 39、教师准备选择一篇语言“如话家常”“平淡自然”的散文,指导学生品味散文语言。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朱自清《春》 B.茅盾《白杨礼赞》 C.汪曾祺《昆明的雨》 D.鲁迅《藤野先生》 【答案】 C 40、指导阅读《朝花夕拾》后,教师拟结合其他散文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阅读散文集的基本方法,下列适合的是( )。 A.柳青《创业史》 B.法布尔《昆虫记》 C.沈从文《湘行散记》 D.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答案】 C 41、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举例总结文言词汇中“通假字”的用法。下列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B.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C.为长者折枝(《齐桓晋文之事》) D.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 D 42、学习《琵琶行》时,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经典琵琶演奏曲《霓裳》,在音乐声中说:“在自居易时代,‘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请大家随着这琵琶声走进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然后,教师播放范读录音。对该教学导入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 A.该诗情感浓厚、意蕴丰富,适合运用情境导入 B.教师用琵琶曲来渲染氛围,唤起学生情感共鸣 C.凄冷的画面一下子将学生引入沉闷凄冷的氛围 D.导入能成功引出课题,离不开教师的适时引导 【答案】 C 43、学习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教师对其中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建议部分进行归纳总结,其中总结错误的一项是(  )。 A.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B.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精读 C.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D.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答案】 B 44、阅读某教师关于选修课程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A.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对授课教师的素养要求很高 B.教学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往往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 C.语文选修课教学能否成功,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 D.成功的选修课教学往往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答案】 C 45、阅读某教师设计的杜甫《登高》的导语,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A.抓住了《登高》一诗沉郁顿挫的特点,导语设计与诗歌风格一致,烘托了气氛 B.这个设计没有回顾已有的知识,不符合导语设计的原则,不利于本节课对新知识的讲解 C.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D.这个设计画面感强,能让学生展开想象,这也正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 【答案】 B 46、某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后,在指导学生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时运用了以下教学方式。下列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是( )。 A.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提高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 B.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精读、默读方式,由面到点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 C.组织学生用历史和现代的观念审视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和局限等问题 D.引导学生坚持在研读的过程中勤查资料,勤做笔记,加深和拓展对作品的理解 【答案】 B 47、在古诗诗歌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含有菊花意象的诗句,下列适合的是( )。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C.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答案】 B 48、阅读《壶口瀑布》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通过视频展示壶口瀑布的气势.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瀑布的磅礴气势.创设了情景.营造了氛围 B.这段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读课文.对壶121瀑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感知.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C.这段教学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人手.宏观透视.重视“第一印象”“首感效应”的教学观念 D.在这段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也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答案】 B 49、教师要求学生挑选一篇文章,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组合,完成散文周刊中“歌颂母亲”主题的组稿任务,下列合适的是( )。 A.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B.朱自清《背影》 C.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D.泰戈尔《金色花》 【答案】 D 50、名著导读课上,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水浒传》这部经典著作,并请学生说出作品中著名的故事情节。下列学生总结的情节不属于《水浒传》的是( )。 A.智取生辰纲 B.三打祝家庄 C.火烧博望坡 D.大闹飞云浦 【答案】 C 51、教学《赤壁赋》后,教师提出中国古代诗文有“穷而后工”的说法,并让学生讨论这种现象,从古代文学家中找出更多相类似的例子。对这一做法,分析准确的是( ) A.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B.意在让学生理解“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C.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写作素材 D.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答案】 B 52、(2019年真题)某男,45岁,平日喜食辛辣,脾气暴躁。近日突发头晕耳鸣、咳嗽吐衄、痰多黄稠、咽膈不利、口渴心烦,证属肝火犯肺,宜选用的成药是(  ) A.导赤丸 B.芩连片 C.黛蛤散 D.西黄丸 E.新雪颗粒 【答案】 C 53、教师在讲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句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字词的使动用法,特举出以下示例。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属于使动用法的是( )。 A.衣锦还乡 B.既来之,则安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常以身翼蔽沛公 【答案】 B 54、学习诗歌《天仙子》,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全词表达的感情,理解“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名句,对这一活动分析正确的是( ) A.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创作特点 B.引导学生理解古典诗歌内容,体察作者情感 C.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体察、阐发与评价文本内容或形式 D.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思索、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 【答案】 B 55、某学生要在大会上进行一次演讲,教师为其推荐了一些演讲词让她参考,下列不合适的是( ) A.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 B.马丽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C.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D.王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答案】 B 56、下面是某教师执教《故乡》一课的教学片段。 A.能够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B.多渠道开发文章内容,多途径质疑、设疑 C.能够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发现问题 D.能够使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发现问题 【答案】 B 57、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教师看到学生为诗中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所动容,于是趁机组织学生开展“古代诗词中的爱情”主题研究,并给出了一些示例。下列诗句中不符合爱情主题要求的是( )。 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B.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C.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D.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答案】 B 58、学习完《岳阳楼记》一课后,教师要求学生背诵其中脍炙人口的诗句,以下背诵错误的一项是(  )。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C.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 B 59、某位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时,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作业: A.第一题意在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学生的思维规律来看,应放在第三问发问 B.第二题意在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结构上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路 C.第三题意在让学生具体结合本文.理解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D.第四题意在引导学生积累文中重要语段.从而学会应用于写作,着眼于学生的识字与写字、写作能力 【答案】 B 60、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A.因本段在语言与内容上均有相当难度,故教师设计了以上三个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 B.这一环节最大的问题在于频繁转换情境、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连续性、稳定性 C.教师在创设一个情境、提出若干问题后,没必要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 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 【答案】 C 61、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利用知识积累完成填空。 A.吴承恩骆驼祥子诸葛亮坚毅 B.施耐庵骆驼祥子关羽忍耐 C.吴承恩茶馆诸葛亮机警果断 D.罗贯中茶馆关羽勇敢无畏 【答案】 A 62、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利用知识积累完成填空。 A.吴承恩骆驼祥子诸葛亮坚毅 B.施耐庵骆驼祥子关羽忍耐 C.吴承恩茶馆诸葛亮机警果断 D.罗贯中茶馆关羽勇敢无畏 【答案】 A 63、某版教科书把《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三篇课文编排在一个单元。下列对该单元的教学建议不恰当的是( )。 A.本单元课文主要为古代记叙散文,应该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叙事结构,培养概括能力 B.本单元课文内容多选自历史传记,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对历史典籍的鉴赏和研究能力 C.本单元课文语言简洁,应该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悉心体会古代记叙散文语言表达技巧 D.本单元课文多涉及人物的嘉言懿行,应该指导学生领略古人才华和品德 【答案】 B 64、教师在讲授《红楼梦》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时,下列情节不相关的一项是( ) A.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B.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C.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D.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答案】 D 65、阅读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活动方案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A.环节一以朗读格言导入,既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加学生的积累,又为本次课堂做了铺垫,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B.环节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C.环节三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了解学生的心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D.环节四的调查活动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教师工作的理解,是点睛之笔 【答案】 D 66、教师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向学生强调合理地使用不同意象对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诗歌意象与《雨霖铃》中“寒蝉、长亭”所渲染的气氛、表达的情感基本一致的是( )。 A.五柳 B.双鲤 C.南浦 D.流水 【答案】 C 67、某教师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包括“新闻手法” A.诗歌与散文 B.新闻与传记 C.语言文字应用 D.文化论著研读 【答案】 B 68、为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组织学生策划并举办了一场“文学知识竞赛”。在“快速抢答”环节中,主持人出示了以下内容,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并判断正误。下列文学常识内容说法有误的是( )。 A.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达.芬奇传》《米开朗基罗传》 B.契诃夫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C.《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都是大仲马的作品 D.《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正剧 【答案】 A 69、阅读《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A.采用设疑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引导学生从文章标题入手,把握文章大意 C.引导学生答疑,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D.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中心 【答案】 A 70、阅读下面的教学思路“读与品”,按要求回答问题。 A.学生在该教师的巧妙点拨下,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乡野生活的气息 B.教师的提问太过表面化,不利于锻炼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C.该教师变换了“讲析”的角度,设置了非常充分的“课中活动”,让学生的活动充分而又热烈 D.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课中活动”,以便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答案】 B 71、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利用知识积累完成填空。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从①《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身上,我们能学到爱憎分明的品格;从老舍《②》里男主人公的遭遇中,我们能了解到旧社会的黑暗;从《三国演义》里③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忠诚和智慧;从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里鲁滨逊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④的精神。 A.吴承恩骆驼祥子诸葛亮坚毅 B.施耐庵骆驼祥子关羽忍耐 C.吴承恩茶馆诸葛亮机警果断 D.罗贯中茶馆关羽勇敢无畏 【答案】 A 72、在教学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时,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 )。 A.《罗密欧与朱丽叶》 B.《奥赛罗》 C.《李尔王》 D.《麦克白》 【答案】 A 73、阅读下面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A.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感受、联想,表达了不同的想法 B.高中语文教学要着力于培养思辨能力,想象能力不是教学重点 C.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 D.教师没有在学生的发言之间建立联系,不利于学生观点的交融 【答案】 B 74、在学习《核舟记》时,学生发现课文下面有很多对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解释,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  ) A.范文系统 B.知识系统 C.助读系统 D.作业系统 【答案】 C 75、某学生要在大会上进行一次演讲,教师为其推荐了一些演讲词让她参考,下列不合适的是( ) A.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 B.马丽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C.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D.王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答案】 B 76、教师讲解文言文专题时,要求学生搜集并整理省略句式。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B.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D.虽才高于世(《张衡传》) 【答案】 A 77、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后,为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议论文,教师向学生介绍了以下议论文。下列不适合推荐的是( )。 A.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B.季羡林《希望在你们身上》 C.陶行知《创造宣言》 D.严文井《永久的生命》 【答案】 D 78、下面是教师在教完《故都的秋》后的教学反思,对这个教学反思,理解正确的是( )。 A.这位教师很好地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B.教师的教学过程过于强调对情感的教学,而忽略了知识与能力,在散文的教学中是可以的。 C.阅读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适当与学生互动即可 D.课堂上过多的师生交流将不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 【答案】 A 79、教学《<孟子>选读》,教师设计了初级、中级、高级的分层作业供学生选择。下列对该做法的分析恰当的是( )。 A.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B.教师意在增加阅读训练强度 C.教师重视学生学以致用 D.教师追求作业设计新颖别致 【答案】 A 80、以下是两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长亭送别》一课时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计的两个不同问题: A.教师甲的提问更好,有方法,有方向,有要求,更具有针对性 B.教师乙的提问更好,简练有效,针对性强,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要点 C.教师甲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解析,提问更有效 D.教师乙的提问明确性更强,教师提供给了学生鉴赏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分析、回答问题,不至于无的放矢,提问更有效 【答案】 D 81、完成《峨眉山月歌》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惜别”的古诗词名句。下列回忆材料不适合的是( )。 A.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C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