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五章-中国四大宗教(1)(课堂PPT).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028720 上传时间:2025-04-18 格式:PPT 页数:187 大小:18.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中国四大宗教(1)(课堂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7页
第五章-中国四大宗教(1)(课堂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五章,中国宗教概述,1,内容提示,本章重点介绍中国四大宗教的基本常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四大宗教的起源、传播和发展简况,四大宗教的基本教义、尊奉的主要对象、宗教经典、特殊称谓、宗教建筑常识以及宗教著名景观等。,2,第一节 宗教信仰概述,第二节 佛 教,第三节 道 教,第四节 伊 斯 兰 教,第五节 基督教,3,“,宗教,”,一词源于印度佛教。佛教以佛陀之言为,“,教,”,,佛弟子之言为,“,宗,”,,二者合称为,“,宗教,”,,意为崇尚、奉行佛陀及其弟子的教诲。,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原始宗教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等渐进的发展过程,成为一种自发、自在的宗教。,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自发的原始宗教逐渐演变、发展成为有组织、有目的的人为的宗教。此时宗教产生了具有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建立了相应的宗教机构,而且宗教理论和教规、仪式日趋完备。它的存在和发展,客观上符合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因此,受到了统治阶级普遍的提倡和支持,并不断发展、演变、向外传播。,4,第一节 宗教知识简述,一、,宗教的产生,本土道教,多神教,一神教,佛教,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中国四大宗教,5,中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宗教信仰具有民族性和务实性的特点,中国公民依照宪法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二、中国宗教信仰的特点,6,1,、多种宗教并存,2,、对外来宗教的兼容并蓄,中国佛教,“,八大禅宗,”,的产生、藏传佛教的传播等都集中反映了外来宗教本土化的过程,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蓄。,3,、显著的民族性、地方化,4,、汉族宗教信仰的务实性,为适应中国儒家学说以伦理纲常为治国之本的国情,汉族在宗教信仰上强调务实性,特别体现在公益事业方面,要求信徒立功德、行善事、忠君孝亲、戒杀生等。,7,三、中国的宗教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2,、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4,、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8,第二节 佛 教,一、,佛教的产生,佛教是以信仰“佛”为中心的宗教,公元前,6,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净饭王的太子乔答摩,悉达多所创。后世佛教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简称为佛陀、佛。佛是梵音,意为觉悟者,即自觉、觉他、觉行三觉圆满的智者。,9,释迦牟尼生活在约相当于中国春秋时期。佛教界“八相成佛”的传说扼要地概括了释迦牟尼的一生,:,即兜率来仪相、兰毗尼花园降生相、四门游观相、逾城出家相、雪山修道相、菩提树下降魔成道相、鹿野苑初转法轮相和娑罗林下涅相。大意是说释迦牟尼从兜率宫降临人世。,80,岁时,释迦牟尼在据尸那迦娑罗林下圆寂。,10,四大圣迹,出生地,兰毗尼花园,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涅槃地,拘尸那迦,11,佛教,就是指佛的言教,或者也可称为佛法,它包括佛、法、僧“三宝”。,佛即指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法指佛所教导的教义,即佛法。,僧即信奉佛教的信徒。,佛、法、僧三宝具备,才构成完整的佛教。,12,二、佛教的发展,13,(一)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阶段:,(,1,)原始佛教: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传教阶段,(,2,)部派佛教:分裂为大众部佛教和上座部佛教,(,3,)大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革新发展。,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因循守旧,(,4,)密乘佛教:大乘佛教吸收印度教及民间信仰诸神而形成的特殊的宗教形态,14,部派佛教,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对佛的看法,世界只有一佛,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目标,追求自我解脱,最高果位:罗汉,(重在利己),普渡众生以成佛,罗汉,菩萨,佛,(重在利他),15,生肖对应的本命佛,属鼠本命佛:千手观音菩萨 属牛本命佛:虚空藏菩萨,属虎本命佛:虚空藏菩萨 属兔本命佛:文殊菩萨,属龙本命佛:普贤菩萨 属蛇本命佛:普贤菩萨,属马本命佛:大势至菩萨 属羊本命佛:大日如来,属猴本命佛:大日如来 属鸡本命佛:不动尊菩萨,属狗本命佛:阿弥陀佛 属猪本命佛:阿弥陀佛,16,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佛,(释迦牟尼),主张修行重在自我解脱,即,自觉,众生修行的最高果位是,罗汉,自称接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的教旨和其密传亲授的教义,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轨和世俗信仰为特征,认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的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三个等级修行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自我解脱,同时还要普度众生,,最终目的在于成佛,小乘佛教,密乘佛教,大乘佛教,三大教派的区别,17,三、佛教的向外传播,18,中国佛教包容了三大体系:,北传佛教,(大乘佛教),南传佛教,(小乘佛教),藏传佛教,全面继承了印度三个时期的佛教。,19,北传佛教,中国,朝鲜,日本,越南,汉语系佛教,南传佛教,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以及中国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巴利语系佛教,藏传佛教,中国(藏、蒙、裕固、纳西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不丹、锡金、尼泊尔、蒙古、俄罗斯(布里亚特地区,藏语系佛教,路线,语言,地区,佛,教,的,外,传,20,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一)南传佛教,以小乘佛教为主的佛教教派从古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并进入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影响了中国的傣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南传的上座部佛教至今保持着精进修学等早期佛教传统,重视禅定并遵守早期佛教的戒律;崇拜佛牙、佛塔、菩提树等佛祖纪念物。,21,南传佛教传入中国,云南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临沧和保山等地州,为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和部分佤族群众信仰。信教人数约,70,余万人。,上座部佛教对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民族的文化、政治生活和习俗都有深刻影响。傣族每个男子都要遵俗在少年时期当一次和尚,,3,7,年后还俗。有些人成为终身僧侣。没当过和尚的男子被人瞧不起。,22,(二)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西藏,因其经典属于藏语,故又称藏语系佛教。它主要影响我国西藏、青海及内蒙古地区。,1.,藏传佛教的主要教派,藏传佛教现在有四大教派,即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和格鲁派,(,黄教,),。由于清朝政府的册封和扶持,格鲁派成为西藏地区执掌政权、势力最大的教派。,上述藏传佛教四派加上当地原始宗教苯教(因该派僧人穿黑色僧衣,俗称黑教),合称西藏五大教派。,23,2.,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藏传佛教早期大小活佛的继承均采取世袭制。,13,世纪宁玛派首先设立转世制度。格鲁派创立后,规定喇嘛不许娶妻,所以,活佛转世制度更为流行。按照藏传佛教的说法,活佛圆寂后,其灵魂转移,化身为另一肉体的人,即转世灵童。,此外,藏传佛教信奉咒术,而且对喇嘛异常地尊崇,这些都是藏传佛教的重要特点。,24,3.,达赖和班禅,“,达赖,”,意为,“,大海,”,,,“,喇嘛,”,意为,“,上师,”,。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观音菩萨,”,的化身。,“,班禅,”,意为,“,大学者,”,,无量光佛转世。,达赖和班禅即活佛中地位最高者。,25,(三)北传佛教,北传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也包括密宗佛教,从古印度向北经过中亚细亚陆路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它是中国佛教的主体部分,因其经典主要属于汉语,亦称为汉语系佛教。,汉族地区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形成了众多的教派。,26,伊存授经,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史称这一佛教初传历史标志为,“,伊存授经,”,。,27,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融合阶段,两汉之际、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译传阶段。中国先后译出大量的佛教经典,研究佛教的风气成为一时之盛,汉语系佛教在中国的,3,个发展阶段,创造阶段,译传阶段,隋唐两代是中国佛教的创造阶段和鼎盛时期。中国僧人分别以一定的印度佛教经典为依据,开宗立派,创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宋元明清四朝中国佛教处于融合阶段。佛教在这,900,年间空前广泛、深入地与中国的文化全面结合。精英佛教停滞衰退,而大众佛教取得长足发展,28,天台宗,法相宗,禅宗,华严宗,律宗,鼎盛时期的八个宗派,三论宗,净土宗,密宗,29,四、佛教的教义:,四圣谛:,苦、集、灭、道,“,苦谛,”,是佛教对世界和人生本质的认识。,“,集谛,”,是佛祖对造成人生痛苦和烦恼原因的分析。,“,灭谛,”,是佛祖为点化芸芸众生所指出的理想境界。,“,道谛,”,是佛祖为众生指明解脱痛苦、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八正道,:,正见解、正思想、正语言、正行为、正职业、正精进、正意念、正禅定,十二因缘(三世两重因果),30,五、,佛教的经典和标记,(一)经典,佛教经典被称为藏,概括全部佛教典籍。,佛教经典大致分为经、律、论三个部分,称为三藏。,三藏均通晓的高僧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三藏合编在一起称大藏经。,31,(二)标记,“,卍”,(或,卐),字符是佛教的标记,古代曾被看作火或太阳的象征,梵文意为,“,吉祥之所集,”,。唐朝武则天时定此字读音为,“,万,”,。,法轮,比喻佛法,意思是佛说法圆通无碍,运转不息,能摧破众生的烦恼。,32,佛祖释迦牟尼,33,佛为梵文音译,意思是,“,觉悟者,”,。小乘只认释迦牟尼为佛,非最高阶层的佛;大乘则把觉行圆满者都称为佛。,佛像一般供奉在寺庙正殿即大雄宝殿。寺庙中最常见的是释迦牟尼佛,有的寺庙供奉三尊佛,或多尊佛。,六、,佛教的供奉对象,(一)佛,34,三身佛:卢舍那*报身佛 毗卢遮那*法身佛 释迦牟尼*应身佛,毗卢遮那意即“遍一切处”,就是他的光明普照万方,故而密宗又将毗卢遮那译为“大日如来”。,大乘义章,说:“显法成身,名为法身。”即说他是以佛法成身,体现了人格化的真理,(,佛法,),。“卢舍那”又译作“净满”,是报身佛,表示证得了佛法真谛获得佛果而显示佛的智慧的佛身。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佛,是表示随缘教化,济度世间芸芸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三世佛:,横三世佛:药师佛 释迦牟尼 阿弥陀佛,竖三世佛:燃灯佛 释迦牟尼 弥勒佛,35,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中尊娑婆界尘世教主释迦牟尼,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弥陀佛,日光菩萨,月光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东方三圣,释家三尊,西方三圣,悲华经,中说过去有个转轮圣王,大太子是观世音菩萨,二太子是大势至菩萨,三太子是文殊菩萨,八太子是普贤菩萨。后来转轮圣王修行成佛,即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成为父亲的左右胁侍。,36,37,菩萨地位仅次于佛,是能够悟佛道、发愿普渡众生的候补佛。,四大菩萨,大悲观世音 大智文殊,大德普贤 大愿地藏,(二)菩萨,38,文殊,据说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极具智慧,以大智闻名。其塑像多手持利剑,骑在狮子身上。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39,普贤,据说是释迦牟尼的右胁侍,遍具众德,以大德闻名。普贤菩萨的道场在四川峨眉山,。,40,观音:常见的形象是左手持净瓶、右手持杨柳枝。,41,地藏,一般为坐像,僧人装束,右手拿锡杖,左手拿如意宝珠。地藏菩萨的道场在安徽九华山。,42,十六罗汉和十八罗汉,五百罗汉,(三)罗汉,43,佛教的护法神有四大天王、韦驮、哼哈二将、伽蓝神关羽等。,(四)护法神,44,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北方多闻天王,手持雨伞。,西方广目天王,手持蛇类动物。,他们分别掌管风、调、雨、顺,护国安民。其位置在天王殿内大肚弥勒佛的四周。,四大天王:,45,46,韦驮,传说中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侍之一,居四大天王的三十二神侍之首。,47,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48,哼哈二将,49,民间的哼哈二将,两位神将原先祇是一位金刚力士,本是佛国护法的二十诸天之一的密迹金刚。,封神演义,上说郑伦原为商纣王的部将,拜昆仑度厄真人为师。真人传给他窍中二气,将鼻一哼,响如钟声,并喷出两道白光,吸人魂魄。后来被周文王擒获改邪归正,却又被纣王的部下大升斩死。,陈奇也是商纣王的部将,曾受异人秘传,养成腹中一道黄气,张口一哈,黄气喷出,见之者魂魄自散。后来被哪吒刺死。在姜子牙封神时敕封郑伦、陈奇镇守西释山门,宣布教化、保护法宝,这就是民间所流传的哼哈二将。,50,相传隋代天台宗创始者智者大师,曾在荆州玉泉山入定;定中曾见关帝显灵,率其鬼神眷属现出种种可怖景象,以扰乱智者。经过智者大师的度化之后,关帝乃向智者求授五戒,遂成为正式的佛弟子,并且誓愿作为佛教的护法。从此以后,这位千余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英雄人物,乃成为佛教寺院的护法神。,51,七、汉地,佛教寺院,我国的第一座佛寺建于东汉河南洛阳白马寺,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52,(二)汉地寺院主要殿堂,53,山门,因寺院多建在山里,故称,“,山门,”,。又因寺院外一般有三个门,中间大,两侧小,所以又称,“,三门,”,,象征三解脱,,指: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三门殿两侧各有一尊金刚力士像,即哼哈二将,把守山门。,54,55,天王殿,供奉的主尊是大肚弥勒佛,弥勒佛周围常有四大天王像,后面有护法将军韦驮像。,56,57,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是寺院的正殿,也称大殿,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供奉的佛像多少各寺庙有所不同。,一些南传佛教寺院只供释迦牟尼一尊佛像,而我国内地寺院有一尊、三尊、五尊、七尊的区别,较常见的是一尊或三尊。,大雄宝殿,58,59,法堂:是僧众举行受戒、传法、集会等活动的场所,在寺院中是仅次于大殿的建筑。堂内正中是高台法座,供讲经说法用。,60,藏经楼:是寺庙收藏佛经的地方,61,伽蓝殿:多在大雄宝殿东侧,供奉保护寺院(即伽蓝)的伽蓝神像。,62,祖师殿:主要是禅宗寺院设立,多在大雄宝殿的西侧,供奉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和慧能、,百丈禅师,两位法师。,63,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慧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64,百丈禅师,中国佛教史上的大革命家。今天之所以有佛教,佛法能够流传,就是马祖道、百丈师徒二人建立了丛林制度,建立了禅堂,设立了百丈清规。,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理。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65,罗汉堂:较大寺院设立,供五百罗汉像。,66,公元一世纪左右,塔随佛教一起从印度传入中国。印度圆形佛塔一经传入,便与中国的木结构的亭、台、楼、阁等建筑形式相结合,产生新的形象、新的风格。,其功能也逐渐扩大,从单纯的存放佛舍利,发展到藏经、供佛像,甚至成为风景区内的登高观景地。,目前,中国的塔多是唐、宋、辽、金、元等时期的历史古迹。,八、中国的佛塔,67,从塔的平面来看,有方形、圆形和多边形等;从建筑使用的材料来看,有木塔、砖塔、铁塔、石塔、琉璃塔等,从塔的造型来看,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等。,1,、楼阁式佛塔:西安大雁塔、杭州六和塔、山西应县木塔,2,、密檐式佛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西安小雁塔、云南大理千寻塔,3,、覆钵式佛塔:北京北海白塔、五台山白塔,4,、金刚宝座式佛塔: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慈灯金刚宝座塔、北京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68,底部为石质基座,上面是梁、柱、斗拱,门窗具全的木结构或砖木混合结构的塔身,塔顶为缩小的窣堵坡,塔身自下而上层层收缩变窄、减低,层与层间有出檐,有的檐下建有回廊,塔心有空有实。,著名的山西应县木塔和西安大雁塔。应县木塔平面八角形,塔身九层,是现存的唯一木结构的辽代古塔,也是中国现存木结构建筑中最高的一座。,楼阁式塔,69,大雁塔,应县木塔,70,密檐式塔,:,多为砖石结构,一般底层的塔身很高,以上各层骤变低矮,各层檐紧密相接,檐与檐之间不设门窗。塔身越往上收缩越急,形成极富弹性的外轮廓曲线。著名的密檐宝塔有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以及唯一的十二边形平面的塔),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三塔中的千寻塔,北京的天宁寺塔等。,71,嵩岳寺塔,千寻塔,72,楼阁式塔的建造,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高大多层的楼阁,故名。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楼阁在中国已经很普遍,当与印度传来的窣堵坡相给合,便产生楼阁式塔。它是中国古塔中出现时间最早、体量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这类古塔多用木、石、砖、铁、铜、琉璃等材料建造。楼阁式塔有如下主要特征:(一)同楼阁一样,楼阁式塔的层间距离较大,塔内的楼层数目,一般与塔层相等。有的内设暗层,楼层数目多于塔层。(二)每层均有门、窗、立柱、额枋和斗拱,内有楼梯、楼板,外有平座、栏杆。(三)除石刻和铜、铁楼阁式塔外,一般均可攀登远眺。,73,密檐式塔是中国古塔中体量较大的一种。跟楼阁式塔相比,一般有如下特征:(一)同楼阁式塔相反,密檐式塔的檐层数目多于塔内的楼层数目。(二)塔身的第一层和塔下的须弥座,都比较高大。具有佛教内容的雕刻图案等,都集中在这里。(三)第二层以上的塔身比较矮小,塔檐紧密相连,一般不设门窗。有的虽有门窗,但仅作采光、通风之用。(四)塔内一般为实心,不能登临眺望。从辽、金时起,密檐式塔的建造多在北方,南方仍以楼阁式塔为主。著名的密檐式塔有北京天宁寺塔、河北昌黎源影塔、辽宁北镇崇兴寺双塔等。,楼阁式与密檐式塔的区别,74,覆钵式塔:又叫藏传佛教的瓶形塔,其外形与印度的窣堵坡极象。塔的下部是一个高大的基座,上面是半圆形的塔身和一圈圈向上收缩的细高的塔颈,塔顶为华盖上方的微缩铜质窣堵坡。塔的全身刷成白色,故称,“,白塔,”,。中国最早的一座是北京妙应寺白塔,它是由尼泊尔工匠设计的。其次还有北京北海公园中的白塔等。,75,76,金刚宝座式塔,是从印度传进来的又一种塔形。其基座是一个长方形的石质高台,台上建五座小塔,中央的塔较大,四角上的塔较小。现存最早的一座是北京西郊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北京碧云寺的金刚宝座式塔、西黄寺的清静化域塔、玉泉山的锥子塔和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五塔寺等。,77,78,(一)称谓,沙弥:,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龄在七岁以上,未满二十岁时出家的男子。,沙弥尼:,受过沙弥十戒后未满二十岁出家的女子,比丘:,和尚,比丘尼:,尼姑,法师:,凡能演讲佛经的出家比丘称为法师,住持:,又称方丈、住职。原为久住护持佛法之意,是掌管一个寺院的主僧。,居士:,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九、,中国佛教常用称谓、礼节、宗教节日和仪式,79,合十:,原为印度的一般敬礼,佛教徒亦沿用。两手当胸,十指相合。,绕佛:,绕佛是经行,就是缓慢的散步,可以收到修学当中不昏沈、不掉举的效果。,顶礼:,指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所尊敬的人的脚,是佛教徒最高的敬礼。,(二)礼节,80,1,、节日,佛诞节:农历四月初八,盂兰盆节:农历七月十五,亦称中元节(道教),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三)宗教节日和仪式,81,佛诞节,82,水陆法会:,略称水陆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该法事是由梁武帝的,六道慈忏,(,即梁皇忏,)和唐代密教冥道无遮大斋结合发展起来的。,焰口施食:,焰口:饿鬼道中鬼的名字,是放焰口这一法事的施食主要对象,后来逐渐等同于“放焰口”这一法事名字。,2,、仪式,83,(一)汉传佛教名胜,四大石窟:甘肃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十、中国的佛教名胜,84,五台山,地处山西省五台县,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教道场。规模最大的五座寺院是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寺和殊像寺。,85,普陀山:是浙江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是观世音的道场。普济寺、法雨寺和慧济寺三座寺院规模最大,称“普陀三大寺”。,86,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是普贤菩萨的道场。著名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万年寺,普光寺等。,87,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西南,是地藏菩萨的道场。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山寺。,88,天台宗,浙江省天台山国清寺。,三论宗,江苏省南京市郊栖霞山栖霞寺。,法相宗,陕西西安的慈恩寺、大雁塔和长安县的兴教寺。,华严宗,陕西长安县的华严寺和户县的草堂寺。,律宗,江苏扬州的大明寺。,密宗,陕西西安的大兴善寺和青龙寺。,净土宗,山西交城西北石壁谷的玄中寺、陕西长安县的积香寺、江西庐山的东林寺。,禅宗,禅宗派系众多,祖庭多达十几处,居各派之首。,八宗祖庭,89,藏传佛教最著名的寺院是达赖喇嘛的驻地布达拉宫。,黄教六大宗主寺: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夏河县的拉卜楞寺。,酥油花、绘画和堆绣被誉为藏传佛教艺术的,“,三绝,”,。,喇嘛教著名庙宇在汉族地区有北京的雍和宫和河北承德的外八庙。,(二)藏传佛教名胜,90,冈底斯山又名“凯拉斯”,意为“雪山”。海拔,6714,米的主峰冈仁波齐峰,是西藏人乃至世界佛教徒心目中的神山之王,印度人心目中的宇宙中心。,印度教把此山看做是大梵天神的驻锡地。,佛教徒把它视为世界的中心,须弥山的象征,其山顶为释迦牟尼之居。,苯教认为,冈仁波齐是苯教众神的居住之地,是雪域藏地的灵魂,是天神下凡和升天的天梯。,91,92,93,大昭寺(世界文化遗产),94,罗布林卡(世界文化遗产),藏语为“宝贝园林”,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古迹最多的园林。,95,拉萨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96,色拉寺坐落在拉萨北郊山下,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三大寺之一。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色拉,藏语为,“,野玫瑰,”,。,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西藏本地制作。,色拉寺,97,扎什伦布寺:历世班禅“坐床”之所,98,塔尔寺,99,酥油花,堆绣,塔尔寺艺术三绝,壁画,100,拉卜楞寺,101,102,第二节 道 教,一、道教的产生和传播,(一)、原始道教阶段,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创立于东汉后期四川张陵的五斗米道(有张修之说)和河北巨鹿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103,(二)道教的理论化阶段,东晋葛洪,总结神仙方术的理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道家修炼体系;,南朝陆修静和寇谦之创立了南北天师道,,还完善了道教的教规、仪范;,陆修静的再传弟子茅山道士陶弘景主张儒道释三教合流,为道教构建了一个整齐有序的神仙谱系,对后世道教的发展影响极大。自此,道教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104,创立人,活动中心,行事方法,全真道,王重阳,北京白云观,主张三教合一;重休持,不崇尚神仙;教规严格,不可娶妻生子,正一道,张盛,江西龙虎山,不重修持,崇尚神仙,擅符箓;可娶妻生子,(三)、道教两大派系的形成阶段,105,全真道,正一道,创建,金初、王重阳,元代张与材,经典,道经,道德经,,佛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儒经,孝经,,主张三教合一,正一经,主要特征,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之术,以修真养性为正道,行符箓,戒规,出家住宫观,不得蓄妻室,不茹荤腥,断酒色财气,清规戒律严。,不居宫观在家修道,可以有家室,清规戒律不严,传播地区,全国大部分地区,江南及台湾地区,祖庭,终南山重阳宫、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宫,全真道三大祖庭,龙虎山,道教的两大流派,106,107,108,109,二、道教的教义,“,道,”,原是我国先秦,“,诸子百家,”,中重要的哲学思想,道家的创始人李耳在其所著,老子,一书中,用,“,道,”,来解释和说明宇宙万物的变化,认为,“,道,”,是超越时空、无所不在的力量和永恒的存在,是天地万物的根源。,老子的哲学思想本身与宗教并无渊源,是道教创始人张陵首先用道家的哲学思想来阐述自己所创立的宗教,把道家的理论作为其教义的基本要素,并奉老子为教主,从而使道家哲学思想宗教化。,110,道家与道教区别:,道家: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为代表的学派,把“道”作为最高哲理范畴,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净无为法则治国修身。,道教:在汉代黄老道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鬼神信仰而形成的一种宗教。有其经典、教义、信仰、仪式活动、宗教传承、教团组织、科戒制度、宗教活动场所。,111,1,、道是世界的本原,道为最高信仰,道教认为,“,道,”,是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万物之源,是万物的阴阳之宰。天地万物都由,“,道,”,所派生,以,“,道,”,或,“,道德,”,为核心,依,“,道,”,而行,法,“,道,”,而行。,“,德,”,是道的表现,是道的行动。南北朝以后,“,道,”,又进一步人格化,演化为至高无上的元始天尊,并产生了道教的三清尊神等。,112,2,、追求长生不老,肉体成仙(乐生、重生、贵生)。,道教是四大宗教中惟一乐生、重生、贵生的宗教,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大地大,有生乃大,”,,提出世间万事万物之中,人是最为尊贵的,生是最为快乐的。所以,道教追求长生不老、成仙得道。而且道教认为,只要诚心悟道,可以肉身成仙。为此,道教提出了一整套修炼的方法,如内养、外养和房中术等,希望通过修持,得道成,“,仙,”,,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3,、善恶报应和承负,4,、泛神思想,113,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 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114,三、,道教的经典和标志,(一)经典,道藏,是道教经书总集的名称,流传至今的主要是明朝正统年间编撰的,正统道藏,和万历年间的,万历续道藏,。,115,(二)标记:八卦太极图,116,道 教 的 标 记,道教的标记为八卦太极图。,“太极图”两条黑白的“阴阳鱼”。,白鱼表示为阳,黑鱼表示为阴。白鱼中间一黑眼睛,黑鱼之中一白眼睛,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之理,说明,了阴阳交感生万物的道理。,阴阳分化则为两仪生四象,再由四象生八卦,八卦代表自然界的事物,说明阴阳运动衍生万物,(,大干世界,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无不是一分为二又合二而一的,并且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成为道教的标记。,117,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n),代表山,巽,(xn),代表风,兑代表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118,四、,道教供奉的神像,道教的神仙世界,大致上可分,“,神,”,和,“,仙,”,两大系列。,(一)神,“,三清,”,、,“,四御,”,、,“,三元,”,、日月五星、四方之神等等,另外还有许多流行于民间的神也被道教供奉。,119,1,、三清,三清是玉清、上清、太清的合称,是道教,信奉的三位住在,“,三清境,”,的最高尊神。,玉清指元始天尊(又称天宝君),上清指灵宝天尊(又称太上道君),太清指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120,121,2,、四御,“,御”指帝王,四御为道教天界尊神中辅佐“三清”的四位尊神,所以又称“四辅”,地位仅次于三清,分别是:,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天公):,总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间,),,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阴阳祸福。,中央紫微北极大帝:,执掌天经地纬,以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诸神,是一切现象的宗王,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两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地母):,简称“后土”,俗称“后土娘娘”。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台,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122,123,124,三清: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四御:玉皇大帝、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125,3,、四方之神,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源于古代二十八宿的传说。,古人以太阳经行之黄道为参照,将恒星分为二十八宿,每七宿一组,分别以此四灵命名,。,126,127,4,、三官,也称三元,指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天官赐辐,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在道教神系中,有几位出现时间比三清尊神还早,且神阶很高的尊神,天、地、水三官就是其中之一,其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灵,亦称,“,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三官帝君,”,。,128,129,6.,民间神祇,雷公、风伯、龙王、关帝、文昌帝(文曲星,功名)、门神、灶神、城隍(,冥界的地方官,)、土地、妈祖(海员、旅客信奉)、财神、药王等,各地都有供奉这些神的祠庙。,130,(二)仙,仙或神仙指神通广大、长生不死者。道家所说的仙包括仙人和真人。,仙人:八仙,、,天妃娘娘,(,妈祖,),、,九天玄女等。,131,八仙,132,五、,道教的宫观,山门,灵官殿,三清殿,四御殿,三官殿,133,山门殿实图,134,135,白云观,北京最大的道观,中国著名道观之一,136,灵官殿,灵官殿主要供奉道教的护法镇山神,王灵官,往往是进入道教的宫观山门内的第一座殿。,王灵官是道教中地位最高的护法镇山神将,和韦驮相似,又叫五显灵官,镇守道观山门的灵官一般就指这位王灵官,其形象一般为方脸膛,黄袍金甲,左手持火轮,右手执钢鞭。,137,灵官殿,根据,新搜神记,的记载,王灵官本名叫做王善,是宋徽宗时候的人。但有的也说是唐太宗时的王恶。,三教搜神大全,卷四,说他:幼孤不读,有管力,性刚暴质直。市中有不平者,直与分忧。锄硬挞横,国人服其公,且惮其武。曾经焚烧一江怪古庙,忽怪风大作,适逢萨真人相助作法反风而灭妖,境界以安。,玉帝封他为豁落王元帅,赐金印,掌监察之职。老百姓赞曰;“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由于王灵官曾被封为“玉枢火府天将”,人们又把他看成是火神,所以有的灵官像就是一副火神的模样,火神庙中也供奉着灵官。,138,139,灵官殿实图,140,纯阳殿,供奉吕洞宾,吕洞宾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唐河中府永乐县人氏。,幼年已有仙道志,慕清虚恬淡,不好华饰富荣。後赴长安应举,於一酒肆中遇锺离祖师,被以黄粱一梦感化,遂归道门,赐号纯阳子。乃潜心修道,弘扬道法。後於鄂州黄鹤楼白日飞升。全真道尊为五祖之一。亦为传说中八仙之一。,141,四川峨眉山纯阳殿,142,六、,道教礼仪,在道教中,讲人心方寸,天心方丈,方丈是对道教丛林最高领导者的称谓,亦可称“住持”。,(一)称谓,道教出家人,男的称道士,女的称道姑。,方丈,道观首领,实为荣誉职务。,住持,道观中地位仅次于方丈者,往往是掌管一观实际事务的首领,也称监院,俗称当家的。,道士的一般打扮是:衣服从内到外一律圆领,外穿蓝色大褂或道袍,头戴偃月冠、一字巾,脚上穿高筒白布袜、青布双梁鞋。,143,144,丘祖殿,供奉丘处机,丘处机,(1148-1227),,金、元之际全真道长。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今属山东,),人。,金大定年间,学道于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与另外六弟子被称为全真七子。,王重阳死后,他隐居溪,(,今宝鸡东南,),、陇州,(,今陇县,),等地,潜心修炼,渐有声名。曾一度被金世宗召至中都,(,今北京,),传教。后还乡,隐居栖霞山。金兴定三年,(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途中,遣使相召。他率弟子往见于阿姆河畔营帐,进言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被尊称神仙。东归后,受命在燕京太极宫主管天下道门,使全真道得到较大发展。,145,丘祖殿,北京白云观丘祖殿,146,金庸小说历史真相,丘处机赴阿劝诫成吉思汗,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暮年成吉思汗年老体衰,他闻听“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有养生长寿秘诀,便派人下诏请丘处机前往汗帐,想向他讨教长生之术;丘处机欣然应命,率领门徒不远万里前往西域大雪山,向成吉思汗进谏治国之本。那么,历史果真如此吗?,在小说中,为了突出郭靖的大侠形象,金庸将丘处机的“西行”处理得并不突出。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丘处机师徒这一路却颇不平凡。他们历经磨难,甚至付出生命,最终得以面劝成吉思汗体恤百姓,解救万千黎民苍生。可以说,丘处机的贡献恐怕要比郭靖大得多。,147,被传活了岁,丘处机,自号“长春子”,是著名的“全真七子”之一。,1217,年,他成为全真教第五任掌门。当时,由于战乱纷繁、民生疾苦,很多人为寻找心灵寄托纷纷加入全真教,全真教在北方声名大振。而年届七旬的丘处机鹤发童颜、碧眼方瞳,于是外界纷纷传说他精通“长生不老之术”和“治天下之术”。这些传言也传到了率军西征花剌子模国的成吉思汗耳朵里。此时的大汗已是耳顺之年,感到精力日衰、老之将至,身边人又向他进言:丘处机行年,300,余岁,肯定有长生之术。这样的神仙应该赶紧请来。于是,,1219,年,成吉思汗写下一封言词谦虚、恳切的诏书,派刘仲禄前去邀请丘处机。,起初,接到诏书的丘处机颇感为难,全真教一向主张清心寡欲、清静无为,不希望与乱世的政治有任何瓜葛。为此,他曾先后拒绝过金和南宋的邀请。但丘处机审时度势,认为蒙古统治者很有可能一统天下。为了全真教的发展,他最终决定应诏。同时,他也想借机为民请命,劝蒙古大汗少杀无辜。,148,弟子命丧西行途中(,1,),1219,年腊月,丘处机带领尹志平、李志常等,18,位弟子从山东启程西行。次年,2,月,20,日,他们抵达当时蒙古统治下的燕京(今北京),当地官吏、士庶、僧道纷纷前往卢沟桥迎接这位大汗请来的神仙。而求丘处机题字签名的平民更是络绎不绝,他们希望有了丘处机的墨宝做护身符,就能免受蒙古大军的烧杀抢掠。,此时,率军西征的成吉思汗却越行越远,丘处机眼见在燕京见不到成吉思汗,便上书,陈情表,表明自己年事已高,并无治国才能,盼望能等大汗东返后陛见。刘仲禄以为丘处机是在讲条件,就建议选一些漂亮女孩随行,没想到这一下子激怒了丘处机。刘仲禄慌忙派人将情况告知大汗。成吉思汗则再次下诏恳切催促丘处机西行。,1221,年,2,月,8,日,丘处机不顾年迈体衰,踏上万里征途,向塞北高原挺进,开始了一年多的西行之旅。,149,弟子命丧西行途中(,2,),当丘处机到达成吉思汗四弟斡辰的驻地贝加尔湖时,斡辰也想向他请教延年益寿之事。没成想,正当丘处机准备向他讲授之时,突然风雪大作,斡辰大惊,认为是自己想抢在大汗哥哥前面得知长生秘术引起了天怒,于是只好作罢。,西行途中的艰苦更不必说,他们时常要受到沙尘暴、流沙的袭扰。艰难的时候,车子陷到流沙里,马儿停滞不前,人想挪动一步都很困难。丘处机的随行弟子之一赵九古甚至病死在了西行路上。,150,相处一载,神仙传道(,1,),1222,年初夏,丘处机终于到达了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见到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见丘处机果真是仙风道骨,十分高兴,便开门见山地向他讨要长生之术和长生不老药。丘处机显然早有心理准备,他说:“世界上只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短命之人皆因“不懂卫生之道。”而卫生之道以“清心寡欲为要”,即“一要清除杂念,二要减少私欲,三要保持心地宁静。”,在后来二人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丘处机还不断以身边小事来劝诫成吉思汗。一次,成吉思汗打猎射杀一只野猪时突然马失前蹄,可野猪却不敢扑向成吉思汗。事后,丘处机便入谏说:“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现在圣寿已高,应该少出去打猎。坠马,正是上天告诫陛下。而野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