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川省眉山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026452 上传时间:2025-04-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眉山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省眉山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眉山市〔南校区〕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A卷和B卷,A卷共100分,B卷共20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A卷 〔100分〕 第一卷(选择题,共20分) 一、语言知识〔每题2分,共12分〕 1.以下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提防〔dī〕 尽快 (jǐn) 潜能 (qián) 怏怏不乐 (yàng) B.粗犷〔guǎng〕 氛围〔fēn〕 载人〔zài) 呼天抢地〔qiǎng〕 C.结婚 (jié) 勾当〔gōu〕 夹缝〔jiā〕 扪心自问〔mén〕 D.嫉妒〔jí〕 着急〔zháo〕 忌讳〔fèi〕 量体裁衣〔liàng〕 2.以下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殒落 湛蓝 迫不及待 始终如一 B.烦躁 旁鹜 诡计多端 墨守成规 C.吞噬 羁伴 顾名思义 名副其实 D.宣泄 汲取 厉行节约 眼花缭乱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 南岸。 ② 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 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③ 上帝久久地伫立 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 ④ 他立即停止了朗诵,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没有人在笑话他,大家的神情都那么 和认真。 A.渡过 肃穆 凝视 专注 B.度过 安静 凝望 专心 C.度过 安静 凝望 专注 D.渡过 肃穆 凝视 专心 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面对小区保安的盘问,作案后的小偷义愤填膺,反应相当激烈,然而,在铁证面前不得不束手就擒。 B.第一回合取胜后,丁辉同学没有自满,决心卷土重来,拿下第二回合,直到夺取最后的胜利。 C.“成乐高铁〞一旦开通,那么在乐山,水运的顺畅与高铁的快捷相得益彰,这将大大提升乐山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D.在激烈的辩论场上,正方第四辩表现出色,屡次在关键随时妙手回春,扭转局面,为本队的获胜作出了主要贡献。 5.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今年,我省将在一般高考中启用首次考生身份验证系统。 B.5月17日,广元少年康亮模仿结绳逃脱,自吊房梁5小时,险些送命。 C.端午节,无论是粽叶的芳香,还是龙舟的呐喊,渲染的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D.斑马线上之所以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是由于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 6、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会使草场资源因负荷量过重而衰竭,先是产草量下降,继而草场开始退化,接着草原植被日趋稀疏低矮。 ②目前内蒙古草原每头家畜所占草场面积不够联合国沙漠化会议规定的临界放牧面积的三分之一。 ③然后地皮硬结破碎,形成众多风蚀破口,在风力作用下导致草场沙漠化。 ④联合国沙漠化会议规定,干旱草原每头家畜应占有5亩草地作为临界放牧面积。 ⑤牧民们普遍反映,羊多了,草少了,风沙大了------这暴露了当地所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危机。 A、④②①③⑤ B、②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④② D、④⑤②①③ 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8分,每题2分〕 【甲】假设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假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节选) 【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①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②敛棺椁③皆所未具。公怃④然,即彻⑤宴席,厚赒⑥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罢宴》) 注释:①[缞绖(cuīdié)] 丧服。 ②[赗〔fènɡ〕]用财物帮助别人办理丧事。 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的大棺材。 ④[怃〔wǔ〕]失意。 ⑤[彻]通“撤〞。 ⑥[赒〔zhōu〕] 通“周〞,接济。 7、以下各句的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D、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8.以下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卒:死 B、沙鸥翔集 集:鸟停息在树上 C、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坐:通“座〞 D、春和景明 景:景色 9.以下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则何时而乐耶 公怃然 B、不以物喜 徒以有先生也 C、使毕其事 其喜洋洋者矣 D、古仁人之心 公亟令询之 10.以下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古仁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达胸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政治抱负。 B、乙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的语句是:“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C、从表达方式看,甲文综合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乙文主要运用表达,两文都表现了范仲淹的“民本〞思想。 D、甲文通过一悲一喜的写景对比,为下文议论作铺垫,表现了作者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乙文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了一个关注民生疾苦、一生遵守“先忧后乐〞行为准则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第二卷 (非选择题 共80分) 三、文言文翻译、诗词阅读、古诗文积存〔15分〕 11.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文】 (2)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译文】 12.阅读《武陵春》,回答问题 〔4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13、依据提示默写。〔5分〕 ⑴ ,天际假设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⑵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⑶独怜幽草涧边生, 。〔韦应物《滁州西涧》〕 ⑷谁道人生无再少? 。〔苏轼《浣溪沙》〕 ⑸ ,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10分〕 “舌尖〞上的争议 常江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显然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浮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求“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坚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无论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无论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14.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①②段,说说“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哪两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6. 第③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15分〕 桑葚熟了 ①多年前,朋友赠了我一瓶自酿的美酒,醇香扑鼻,饮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经请教后方知是由桑葚酿造而成。 ②于是,每到桑葚成熟的季节,偶见街中有叫卖桑葚的村姑,便会买一小盆尝尝鲜,重圆一回儿时的梦。心底下总想着有一天能加入到采摘桑葚的队伍中去。 ③今年五月外出开会,回来时在朋友的指引下,特意到农家乐山庄停留,在这个到处飘散着桑葚味道的庄园,我终于圆了我的采桑梦。 ④跨过一条小溪,进入到一片原生态的桑林后,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衬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大家一齐兴奋地扎入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个大、肉厚、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当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去,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就这样,我们一边尽情地采摘,一边忘情地海吃,那是一种绝美的享受。 ⑤桑林中鸟雀成群,叽叽喳喳,它们也在分享着这难得的美味,受惊吓飞离时,弹起树枝,那熟透的桑葚如同一阵紫雨,纷纷坠落,砸到人身上,落入泥土中,立即留下一个个紫黑的印记,大家只能叹惜一回,持续有说有笑,挑肥拣瘦,边摘边往前走,不一会儿竹篮中已平添了许多桑果。 ⑥看着这微微颤抖的桑葚,听着那啾啾鸟鸣,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悄然远逝却忆之犹甜的童年时光。那时物资匮乏、零食奇缺,关于我们这些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老桑树结满了紫红的桑葚,给我们带来了解馋的机会。放学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三五成群地来到了村边桑田,个个身手敏捷,猴子似的爬上桑树,低矮枝头的桑葚早已寥寥无几,高枝处的桑葚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找根竹竿去敲打,桑葚柔嫩,落地即惨不忍睹,但大家都不管那血肉模糊的样子,也不管其是否沾上了泥土,一时间大家满地找葚,经过一顿猛吃后,每个人的手上、嘴上和衣服上无一例外地都沾满了紫黑的桑汁,有的更成了大花脸了,伙伴们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笑。自己吃够了以后,有时也不忘给父母兜带一些回去,虽然没能做到古人那样的“拾葚供亲〞——“以异器盛之,黑者奉母,赤者自食〞,但母亲也每每被我的孝心所感动,那满身的脏相自然也就逃过一劫,不再追究了…… ⑦一晃数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小孩都已过着衣食无虑的生活,没有了我们儿时的那副馋样,恐怕也已很少见到桑葚了,都市里没有桑树,也没有人养蚕,更不会有采摘桑葚的乐趣了。 ⑧面对这成片的桑林,我一时思绪万千,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始终如一地坚持着当年的那分纯洁,那份天然,实属不易。 17.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两件事?(4分) 18.阅读全文,请用原文回答第②段加点词语“儿时的梦〞具体指什么?(2分) 19.请赏析第④段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 20.全文主要内容写的是采摘桑葚这些欢快的事情,但结尾两段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伤,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主旨简要分析。(4分) 21.作者认为“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始终如一地坚持着当年的那分纯洁,那份天然,实属不易〞,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实际简要谈谈。(3分) :Z 五、写作〔40分〕 22.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文体不限。 〔1〕中庸的“雪〞让人陶醉,桥那里的“石〞奇美无比,朱自清笔下的“春〞生机勃发,何其芳诗中的“秋天〞绚丽鲜亮……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奇妙无穷,细细观察,令人动情;慢慢品味,给人启迪。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感受自然、心得生活的文章。 〔2〕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情志的提升,曾以为遥不可及的事物,如快乐,如幸福,如成功等,都进驻过心田,化成真切的体验,铭心的感受,前进的动力。 请以“原来, 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B卷〔共20分〕 一、语言运用〔10分〕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今天,朝夕相处的九年级一班的同学、老师,相聚在离别的路口,为再次回忆那些共同奋斗过的难忘岁月,重温那份永存于心的浓浓情谊,畅想绚丽多彩的将来,特举办师生联欢晚会。请你为告辞晚会完成下面的任务。 23、请你为这次晚会取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并为这次晚会预设两个活动项目,语言简要。(4分) 24、毕业晚会上,小明同学准备献唱《朋友,别哭》,可当音乐响起时,他却紧张得忘了词。如果你是主持人,会说什么为他解围呢?(3分) 25、晚会在热闹的气氛中马上结束,请你制定一则50字左右的结束语,宣告晚会结束。(4分) 二、 名著阅读〔10分〕 〔一〕 推断题 26、推断以下有关名著的说法是否恰当,正确打“∨〞,错误打“ⅹ〞。〔3分〕 〔1〕.《格列佛游记》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罪恶。 〔 〕 〔2〕.《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 〕 〔3〕.《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强,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 〕 〔二〕阅读下面的名著出色片段,回答问题。〔7分〕 【甲】杨志寻思道:“却是恁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 【乙】“……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曾给予我一点美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用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用血肉之躯跟你说话,就好象我们都已离开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就象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27、【甲】段文字选自名著《 》,所属情节是 〔4分〕 28、【乙】段文字中的“我〞是 〔人名〕,原著中“我〞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