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喷淋系统施工工法1. 前言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13个主要缺水国家之一。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每平方米建筑施工大约用水1吨,用量大,且价格高,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3.4倍。且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观念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无节制的使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建筑工程中对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尤为严重。因此,研究施工过程废水的重复利用,是缓解城市供水压力、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在绿色施工中,节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建筑施工往往伴随着大量市政用水的使用和浪费。施工现场在基础及主体阶段现场普遍扬尘排放超标;我国天气
2、气候异常恶劣,雾霾已成大多数城市春秋季节主要污染之一。将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和喷淋系统相结合,即解决了施工现场水资源浪费问题,同时解决了施工现场扬尘控制问题。2. 工法特点2.0.1本工法可有效提高施工废水的循环利用率,节水效果显著;2.0.2现场喷淋系统对施工扬尘有较好的控制。2.0.3同时本工法投入少,构造简单、安全、环保,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3. 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各施工现场对地下水、雨水和降雨冲刷水,以及以含泥沙为主的施工生产废水的循环再利用;现场在主体及基础施工阶段,扬尘较大,难以控制的情况。4. 工艺原理水泵房设两台水泵,一台用于将自来水送至施工楼层、现场喷淋降尘、道路
3、拉土车辆冲洗,另一台用于将蓄水池中的水送至施工楼层、现场喷淋降尘、道路拉土车辆冲洗。在现场布拟回用废水收集管网,并利用建筑物附设的化粪池作为沉淀池、过滤池和蓄水池,或自建沉淀池、过滤池和蓄水池,将拟回用废水由导流沟引至沉淀池,使池内水在重力作用下,经沉淀、过滤后分离出杂质和再生水,然后通过高压水泵,将流入蓄水池中的再生水抽回供水管道;喷淋系统与供水管道相连接,视施工现场情况打开对现场扬尘进行控制,对施工道路、拉土车辆冲洗,用高压水泵将水引到施工楼层作为施工用水使用。现场无扬尘,则对再生水进行施工循环利用。如若回收水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与自来水自由切换使用以保证施工正常进行。您玲冲洗流入市瞄都水池T
4、Q加=水犁市水收维汕计订淀也图4.1废水循环系统图5. 工艺流程及施工要点5.1施工工艺流程施工现场废水循环利用系统策划一布置导流沟一布置集水井、沉淀池、过滤池和蓄水池-制作设备基础-安装水泵-管道连接-安装喷淋管及喷淋头-安装水泵控制器一电源接入一投入使用。5.2操作要点5.2.1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策划1确认水的来源:施工现场可回用水主要包括雨水、地下水、施工养护用废水等;2确认水的用途:拟回用废水经处理后可用于混凝土的养护、现场扬尘喷淋系统、砌体的湿水、现场机具、设备、车辆的冲洗,以及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3根据水的来源、用途以及现场情况,进行水利用系统的平面布置。包括拟回用废水的
5、收集、自来水的进水点、水循环的整体走向、出水点的分布、供水管道的布置、喷淋系统的布置、水泵的位置等,并绘制详图。如图5.2. 1所示。图5.2.1水泵房平面布置图5.2.2布置导流沟导流沟设在距建筑物四周边2m以外,为7 x 5左右的小沟,坡度为3%,采用灰砂砖砌筑,内表面水泥砂浆抹面,导流沟与集水井、沉淀池连通。下雨时可将基坑内积水通过导流沟汇入集水先再从集水井中将水抽送到沉淀池中;也可将地面散水、降雨冲刷水通过导流沟收集输送到沉淀池。5.2.3布置集水井、沉淀池、过滤池和蓄水池1集水井采用外部集水井,外部集水井可为基坑开挖时布置在基坑四角的集水井。集水井形式采用直径1m、深1m的圆形井。四
6、周采用灰砂砖砌筑,底部铺10cm厚的小卵石(直径5 - 10mm)层。2沉淀池、过滤池、蓄水池布置:可直接利用建筑设计图中设计的化粪池,将其第一池作为沉淀池,第二池作为过滤池,第三池作为蓄水池。各池水体通过过水洞(过水洞大小为1mm)连通。水池内壁均采用1:2.5水泥砂浆抹面。1 )布置时注意沉淀池进水较过滤池进水高约5mm,防止水倒流出水池;沉淀池,其功能主要是利用重力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2)第二池即过滤池底部铺设过滤层,过滤层由50cm厚的粗砂层和20cm厚的小卵石(直径510mm)层组成,过水洞两侧安装钢丝网,以防止卵石等物体堆积在过水洞中;3)三池作为蓄水池,其功能主要是将过滤干净的水
7、进行储存,提供施工使用。如图5.2.3所示:图5.2.3沉淀池、过滤池和蓄水池剖面图3如小区设计中无化粪池,也可根据现场水量自行设计、砌筑深约2m的水池。为保证沉淀、过滤效果和水质,水池宜同样分为3格,分别为沉淀池(约占水池总体积的1/4)、过滤池(约占水池总体积的1/4)和蓄水池(约占水池总体积的2/4)。5.2.4水泵基础制作水泵基础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此基础可与蓄水池相连,根据设备要求,基础尺寸为1.9mx 1.8m x 0.5m。设备基础四周边设置50mm深的排水沟。5.2.5安装水泵水泵分进水泵和出水泵。进水泵为放置于集水井内的潜水泵,负责将废水抽进沉淀池。出水泵使用多级泵,放置于
8、水泵房内,使用预埋螺栓或膨胀螺栓固定于设备基础上,其中1#泵负责将蓄水池中的水泵送至各使用点,而2#泵则负责将自来水泵送至各使用点。5.2.6管道连接1管道主要连接多方面的节点:集水井的潜水泵点、水泵房内部节点、各楼层的施工用水接出点(与消防水共用)、其他接出点(冲洗槽处、现场喷淋系统等)。2通过管道,将再生水与自来水供水系统和施工废水排放系统有机结合,自由切换。当有再生水可用时,优先采用再生水(生活用水除外);若无再生水,则通过水泵的自动切换使用自来水供水。即无论哪个泵开启,皆有水供应。3暂停楼层施工用水时,应避免水在管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导致管道锈蚀,可在供水管道中设置泄水管,通过阀门控制,使
9、该部分水因水压原因自行排入蓄水池。5.2.7喷淋系统的布置施工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消防系统布置情况将喷淋系统和现场循环施工用水管道相结合。1基础施工阶段,施工现场在基坑周围一周铺设供水主管道(DN110),在主管道上每隔15m设置1个高1.5m的喷淋支管(DN25),利用喷淋支管上喷淋头喷射水流对施工现场周边进行喷淋降尘。2基础施工阶段已有塔吊覆盖,塔吊具有高度高,可进行旋转等特点。将喷淋管道设置在塔吊大臂上,利用塔吊进行旋转,可将喷淋覆盖到场地内90%的区域,最大化喷淋效果,有效控制扬尘,降低大气中PM10值含量。通过塔吊底部向上供水,大臂上通长布置喷淋供水管,每隔2m设置一个喷淋头,在需
10、要进行降尘时开启供水同时旋转塔吊,喷淋可以均匀覆盖到整个施工场地。3主体施工阶段,在建筑的首层脚手架上位置,沿建筑一周设置喷淋水管(间隔4m),利用楼层内施工用水管道作为其供水源。喷淋支管离地10m楼层高度,保证喷淋的效果,避免过高或受大风等天气的影响。5.2.8安装水泵控制器1水泵控制器连接端有浮球阀、电动压力表、多级泵、电子水位控制器和电源;2浮球阀控制沉淀池进水高度,如水位过高时,则自动关闭进水管;3电动压力表控制管道内水压。当所有的接出点皆关闭时,气压增大,为避免爆管,电动压力表达到允许值后立即反馈给控制器,直接停止多级泵的转动,并发出警报信息;4电子水位控制器控制1#、2#水泵之间启
11、停的切换。当蓄水池达到高水位(以水池深2m为例,可将高水位设置为1.7m)时,水位控制器高水位触点闭合,启动1#泵;当蓄水池达到低水位(以水池深2m为例,可将低水位设置为0.2m)时,水位控制器低水位触点断开,1#水泵停泵,通过水泵控制箱内电气切换,启动2#泵供应自来水。5.2.9电源接入现场采用380V低压供电,设一个二级配电箱,采用TN-S系统供电,接地电阻R4O。潜水泵和多级泵各配备一个空气开关,潜水泵直接接入二级配电箱,多级泵经由水泵控制器后,再行接入二级配电箱。5.2.10投入使用1消防用水、楼层施工用水点:这是水循环利用系统的主要用水接出点;2在冲洗槽旁设置一个水利用接出点,配备高
12、压水枪,便于对进出车辆进行冲洗、现场洒水降尘、现场绿色植物的浇水。同时在路面硬化前砌筑小型的沉淀池,并埋设管道,使冲洗槽的水流入集水井;3厕所冲洗用水从循环用水管接入;4依据现场施工情况,设置各喷淋出水。6材料与设备表6.0.1废水循环利用系统材料与设备配置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参数参考单价(元)备注多级泵KQL50/220-7.5/2台2L/s,扬程:61.4-60m48681#水泵及配套设备、排污泵、浮球阀、电子水位控制器与再生系统匹配,为增加投入设备。排污泵KQW65/901.1/2台1流量:5L/s,扬程:10m1745水泵控制器BB-B1-75C台2最大压力2.5Mpa16潜水泵
13、台4扬程16m,额定功率2.2kw1920管材25/50/1m若干由实际用量决定数量16.2/32.3止回阀DN50个61球阀DN50个743浮球阀套180喷淋头DN25个若干由实际用量决定数量30消火栓DN65个若干由楼层数决定数量70电子水位控制器套1650配电箱台2空气开关:32A;漏电保护开关:C30;交流接触器:20A;中间继电器:20A;热继电器:20A。156.0.2劳动力组织1废水循环利用系统施工需要人员为:水电工4人,泥工3人;2废水循环利用系统维护需要人员为:日常维修管理电工1人,日常检查检修人员1人。3沉淀池、过滤池、蓄水池定期清淤,清理杂物需要人员:日常清淤杂工1人。7
14、质量控制7.0.1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要求,正确策划、设计水循环利用系统,兼顾各个供水点的接入和接出。7.0.2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调试,保证各管道不漏水,多级泵之间切换正常,同时保证各出水点有水供应。7.0.3废水循环利用系统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修,并形成检修记录。1应每天检查一次泵房内的设备,并将检查记录贴于泵房门后;同时应经常检查设备基础排水沟,确保排水畅通,避免对多级泵造成影响。2集水井内除了沉淀还应兼有滤渣作用,应安排人员定期进行清理,保证滤水畅通。集水井的水尽可能自然排入蓄水池,减少安装潜水泵,如需安装则需在潜水泵吸入处用安全网包裹,防止造成堵泵。9.0.1由于废水循环利用系统接入点和接出点较多,必须定期对水管和水龙头的完好性进行检查,避免造成水的流失和浪费。9.0.2应及时清运水池清理出的渣泥。9.0.3喷淋头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