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生产标准化之危险源监控9.1辨识与评估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第一条目的为了辨识公司范围内作业场所的危险源,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公司生成经营安全平稳运行。第二条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活动中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等管理。第三条职责1、公司主管安全负责人:批准公司A级危险源汇总表。2、生产部:负责监督管理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活动,并编制A级危险源汇总表。3、各部门:组织实施本单位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工作。第四条危险源识别1、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分类主要有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及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等方法。2、危险源识别条件2.1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
2、种状态,即:正常态:指正常、持续的生产运行;异常态:指生产的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紧急态:指发生爆炸、火灾等重大突发情况。2.2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即:过去:过去的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故和未遂事故;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维护、改进、报废的安全状态;将来:可以预见的未来作业活动、系统、设备等即将产生的安全状态。2.3六种能量逸散类型,即:动能、势能、电能、物理能、化学能、生物能。2.4四种事故起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管理缺陷。3危险源识别方法3.1各部门按作业场所、设备、岗位辨识,并结合现场观察、查阅资料和记录、
3、访谈等进行。3.2各部门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汇总后由员工代表和部门领导审议,并报生产部审定或备案。第五条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方法采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判定准则危险性指数大于320的,确定为A级;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160但小于等于320的,确定为B级;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70但小于等于159的,确定为C级;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20但小于等于69的,为D级;危险性指数小于20的,危险性不大不列入等级。2、判定方法:作业危险性是下列三个因素的乘积: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的状况E;事故的可能后果C;危险指数W=L*E*C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L分数完全预料到10相当可能
4、6不经常,但可能3意外,很少可能1可以设想,但极少可能0.5极不可能0.2实际上不可能0.1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中的状况(E)E分值连续处在危险环境中10每天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6每周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3每月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2每年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1极难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工作0.5事故的可能后果(C)现象可能后果分值大灾难多人死亡1灾难数人死亡40非常严重一人死亡15严重严重致残7重大手足伤残6较大受伤较重3引人注目轻伤1危险指数评价(W)W评价危险源等级320极危险A160-320高度危险B70-159很危险C20-69可能危险D20不定级第六条风险控制1、风险控制原则:风险控制措施应首先
5、考虑风险消除的原则,然后再考虑风险降低的措施(降低风险概率,降低伤害潜在的严重程度),将使用个体防护措施做为最后的手段。2、A级危险源2.1对评价出的A级危险源,各单位部门要分析原因,实施纠正及预防措施。2.2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构成重大危险源的A级危险源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要求。2.3对于存在技术、资金问题的A级危险源,职能部门将分期列入当年或来年的管理方案进行整改。2.4安监处和所在单位分别建立A级危险源台账。2.5 A级危险源所在单位重点控制,公司领导每半年检查一次,所在单位领导每月检查一次,班组长每周检查一次,作业人员每天检查一次。2.6检查人员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对
6、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采取防范措施并限期整改。3、B、C、D级危险源3.1从改善风险控制效果出发,可考虑制定目标、管理方案。3.2所在单位建立B、C、D级危险源台账。3.3 RC、D级危险源所在单位重点控制,所在单位领导每月检查一次,班组长每周检查一次,作业人员每天检查一次。3.4检查人员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采取防范措施并限期整改。第七条危险源的编号和标志1、 危险源编号:A、B级危险源由公司统一编号,C、D级危险源由各单位参照公司编号的原则自行排列编号。2、危险源标志:A、B级危险源所在单位必须设立醒目的危险源标志并悬挂在明显位置,以便提示。3、标志内容:
7、标志牌上定好名称、编号、危害及责任者,并写清注意事项(提示)。详见图一。其中:名称一危害部分称谓编号一危险源汉语拼音缩写代号危害一可能引起的事故危害责任者一危险部位单位负责人注意(提示)一注意事项或预防事故的主要措施。名称:编号:危害:责任者:注意(提示):图一危险源标志牌(尺寸:5*650mm)4、标志牌的要求形状:左上角绘有一个警示标志尺寸:根据危险源特点而定颜色:不同级别的危险源用不同的颜色等级背景色对比色A红色白色B绿色白色C黄色白色D白色黑色第八条危险源的更新1、公司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危险源的重新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2、当发生下列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危险源的重新识别与风险评价,以确保相
8、关资料的有效性。2.1法律、法规及自身要求发生变化。2.2物资发生变化。2.3设备、设施、工艺发生变化。2.4作业场所发生变化。2.5作业方式发生变化。2.6新、改、扩建项目。2.7新产品、研制、开发。第九条 凡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公司安全考核制度给予处罚。第十条 危险源定义: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第十一条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安全环保部。第十二条 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执行。1、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1、根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456号)等要求,企业对重大
9、危险源应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进行登记,填报重大危险源申报表。2、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检查、评估,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加大重大危险源监控,按有关规定要求做好重大危险源头备案工作。3、根据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和监控责任制。4、加强人员培训,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告知相关人员,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5、重大危险源的运行过程、工艺设备、环境、防护措施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行评估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6、应根据(苏安监29109号)文件精神要求,对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化品罐区设置泄露检测报警系统、液位超限报警系统和紧急切断系统等。7、建设单位
10、应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2 26)的要求编制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将预案在相关部门备案。8、应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重大危险源的实际情况制定演练计划和方案,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并认真总结,适时组织对应急预案的修订。9、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明确专职或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配备相应的四顾应急救援设施、器材。应急救援设施、器材的配备应符合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10、对重大危险源要有专门的检查制度,对查处的安全隐患企业应及时整改,要制定整改方案。11、企业应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所必须的安全投入,对重要设备要加强检测,对安全状
11、况和防护设施要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XX、应根据江苏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指导意见(暂行)(苏安监2971号)的具体要求,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分级评估,并按评估结果,7进一步完善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措施。2、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评估资料3、重大危险源档案资料清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一源一档”资料目录如下:(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表;(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备案通知书;(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报告;(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定期检测、检验报告;(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及组织演练记录;(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记录及行政执法文书;
12、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变动、核销情况登记。(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运行情况定期报告;(9)其他。9.2登记建档与备案(应提供安监局关于重大危险源的备案证明)1、重大危险源登记台账重大危险源档案序重大危险源位置物质名称数量性质管理负责人有无应急预案及预案名称、编号有无评估报告及评估报告名称、编号检测报告名称及编号备注2、危险源辩识、危险源点、重点部位台账XX公司危险、有害因素调查表部门:*地点作业活动/设施危害因素可能性和后果控制措施1、1、io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对本公司生产设施或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11危险源点、重点部位台账序号辨别对象/活动场所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是否属于
13、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129.3监控与管理(1)应对危险源(包括企业确定的重大危险源)采取措施进行监控,包括技术措施(设计、建设、运行、维护、检查、检验等)和组织措施(职责明确、人员培训、防护器具配置、作业要求等)。(2)应在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危险源点警示牌(内容包含名称、地点、责任人员、事故模式、控制措施等)。(3)相关人员应按规定对危险源进行检查,并在检查记录本上签字。13重大危险源定期检查记录重大危险源名称重大危险源备案号:投入使用日期最近一次安全评估报告书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时间周边安全间距情况规章制度编制情况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案安全警示挂牌管理情况危险危害告知情况实时监控报警系统安装情况应急救援准备情况物质人员最近一次演练监管责任人及联系方式14危险源安全检查表危险源名称地点所属车间检查情况存在问题备注检查人:检查日期: 年 月 日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