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017843 上传时间:2025-04-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 第21课《伟大的悲剧》 1.文学常识 《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是奥地利(国名)作家茨威格(人名)。 2.文章思想内容 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们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歌颂他们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他们,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究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激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斯科特探险队在争到南极点的竞争中失败了,他们作为失败者却要为胜利者作证,而且全队都在归途中覆没,世人都为他们而悲伤,所以这是悲剧;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在探险途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却是高贵和震撼人心的,所以这出悲剧又是伟大的。 3. 重点词语 拽zhuài:拉。 无垠yín:没有边际。癫diān狂:言行举止不庄重、轻佻。 凛lǐn冽:刺骨地寒冷。 吞噬shì:吞食;并吞。 销蚀shí:消损腐蚀。 羸léi弱:瘦弱。 姗姗〔shānshān 都是一声〕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千辛万苦: 形容极多的艰辛劳累。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难。也说露宿风餐。 闻所未闻: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夜不成眠:晚上睡不着觉。 精疲力竭jié:精神非常疲惫,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闷闷不乐mèn:因有不开心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毛骨悚然sǒng: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耀武扬威: 炫耀武力,显示自己的威风。 洋洋得意:形容感到十分满意的样子。 怏(yàng)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忧心忡忡chōng:忧愁的样子。 筋疲力竭:形容非常疲乏。 畏缩不前:害怕而不敢向前。 鲁莽大胆:胆子大,说话做事不经合计。莽撞。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语无伦〔lún〕次:话讲得很乱,没有层次。 精打细算:〔在使用人力物力上〕仔细地计算。 与其……毋〔wú〕宁:与其……不如…… 4.重点句子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伤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沮丧,无奈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使命: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内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亮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特别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5.重要问题 悲 剧 失败之悲 阿蒙森一行已先到到达南极 作证之悲 为阿蒙森的成功作证 死亡之悲 在归途中全部队员牺牲了 故事情节脉络梳理 时 间 地 点 人物及事件 白色雪原 斯等人发现自己晚到半月 南极点 斯等人到达极点,伤心并要作证 屠宰场地 埃文斯死去 贮藏点 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 帐篷里 无法离开帐篷 帐篷里 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 营地 一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 帐篷 发现尸体并垒了石墓 伟 大 热爱探险事业,勇于为事业献身 从容面对死亡 激烈的团队精神 诚实、守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第22课《太空一日》 1.文学常识 《太空一日》是选自杨利伟的《天地九重》 ,讲述了作者关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他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了怎样的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碰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随时。 2.文章写作思路 作者写了杨利伟飞天、在天空、归途的优异表现,主要表现了杨利伟作为一名英雄,有崇高的理想境界,有无坚不摧的毅力,也正是因为这种境界、这种毅力,他才干在飞天的险境中,顺畅地调动意志力。 3. 重点词语 炽烈〔chÌ〕 轮廓(kuò) 模拟 遨游(áo) 严谨(jĭn) 稠密(chóu) 概率(gàilǜ) 烧灼(zhuó) 五脏六腑( fǔ) 千钧重负(jūn) 发人深省 惊心动魄(pò) 4.重点句子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答: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所有人为杨利伟挺过了困难的共振过程而高兴。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浮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答: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我〞在太空思家、爱国之情。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的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答:表达了“我〞回到地面、想从返回舱出来的急切心情。 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 1.文学常识 〔1〕作者名片 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 〔2〕文体知识 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将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2.文章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写她深陷地心只能通过传感眼镜感性地了解地球的故事,歌颂了乐观、敬业为了科学而不怕献身的精神,也表达了最平凡的事物才更需要我们去珍惜的哲理。 第24课《河中石兽》 1. 文学常识 〔1〕体裁:文言笔记小说 〔2〕 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其中。 〔3〕作品: l 《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l 《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2.重点字音 河干〔gān 〕 圮〔 pǐ 〕 棹(zhào ) 曳(yè ) 铁钯〔pá 〕 木杮〔fèi 〕 湮 ( yān ) 啮(niè ) 坎穴〔 xué 〕溯流( sù ) 臆( yì )断 欤〔 yú 〕 3.重点词义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临:靠近〕 山门圮于河〔圮:倒塌〕 二石兽并沉焉〔焉:于此〕 阅十余岁〔阅:经过,过了〕 竟不可得〔竟:终于,到底〕 棹数小舟〔棹:船桨,名词用为动词,这里是划船〕 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你们〕 是非木杮〔是:这〕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岂:怎么;为:被;暴涨:洪水;去:离开〕 不亦颠乎〔颠:颠倒,错乱〕 众服为确论〔为:认为;确论 :精当确切的言论〕 盖石性坚重〔盖:因为〕 啮沙为坎穴〔 啮:腐蚀、冲刷;为:成为〕 转转不已〔已:停止〕 求之下流,固颠〔固:固然、当然〕 如是再啮〔如是:像这样〕 然则天下之事〔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但知其一〔但:只〕 可据理臆断欤〔臆断:主观地推断;欤 句末语气词,吗,呢〕 暴涨 (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4.重点句式 倒装句 当求之于上流 (状语后置,状语“于上流〞放在动词“求〞的后面) 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表被动,可译为“被〞) 省略句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5.句子翻译: 〔1〕原文: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文: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居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2〕原文:“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3〕原文: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4〕原文: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译文: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5〕原文: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原因是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6〕原文: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译文: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 〔7〕原文: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像这样冲击,石头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8〕原文: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9〕 原文: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依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6.重要问题 〔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是正确的? 答:寺僧高估了水流的推力,忽视了“石性繁重,沙性松浮〞;讲学家只注意了“石性繁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老河兵经验丰富,将石性、沙性、水流的因素全面综合合计,所以才干做出正确的推断。 ★前两者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合计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2〕文中写道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答:讲学家的“笑 〞是讥笑寺僧无知,只按照常理做事,因而寻石兽而不得,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和自信的心态。 老河兵的“笑〞是 讥笑讲学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熟悉错误,以及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施行经验。既是对讲学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他的自信与自狂。 〔3〕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何含义和作用? 答: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熟悉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最后一句用的是“反问〞的表达方式。用以点题,强调主题思想:有的人只关注事情的表面现象,而不深入思索分析其中的道理。 〔4〕说说本文对你的启发。 答: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依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依据常情主观作出推断,要多方面合计问题。 理论和施行相结合,才干得出正确的推断,施行出真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