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Ag,Al,Au,Cu,Fe,Mg,Co,Mn,1,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2,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煤、石油和天然气,仍然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也是三种重要的,化石燃料,优点,:,提供能量、化工原料,缺点,:,不可再生、环境污染,3,求知课堂互动,一、煤的综合利用,1,、煤的组成,组成元素,:,主要是碳元素;(还有少量的,H,、,O,、,N,、,P,、,S,、卤素等),组成成分:是由多种有机物、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煤的结构模型,4,无机物,(,少量,),有机物,C,元素,大量,H,、,O,、,N,、,S,等元素,少量,无机盐等,污染环境,CO,x,、,NO,x,、,SO,2,烟尘,煤的组成,1,、煤的组成,5,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物尽其用,保护环境,煤,直接作燃料,利用率低并污染环境,6,煤的干馏实验装置图,实验装置1,实验装置2,2,、煤的综合利用,(,1,)煤的干馏,煤的干馏原理:,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7,表,4-2,煤干馏的主要产品和用途,8,(,2,)煤的气化:,将煤中的有机物及碳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C(s)+H,2,O CO(g)+H,2,(g),高温,CO(g)+3H,2,CH,4,(g)+H,2,O(l),一定条件,中热值气,高热值气,2CO(g)+O,2,2CO,2,(g),;,H=-566KJ/mol,2H,2,(g)+O,2,2H,2,O(l),;,H=-571KJ/mol,CH,4,(g)+2O,2,CO,2,(g)+2H,2,O(l),H=-890.3KJ/mol,9,将煤转化液体燃料的过程。,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3,)煤的液化:,C(s)+H,2,O CO(g)+H,2,(g),高温,CO+2H,2,CH,3,OH,(甲醇),一定条件,如:,10,11,二、石油的综合利用,1,、石油的组成元素,:,主要是碳、氢元素,是由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还有水分、盐分等杂质),石油的主要成分:,2,、,石油的炼制,(,除水脱盐后,),(,1,)石油的分馏:,利用原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将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成简单混合物的过程。,12,石油分馏示意图,13,比较蒸馏、分馏、干馏,蒸馏,分馏,干馏,操作过程,原理,目的,加热和冷凝,加热和冷凝,隔绝空气,加强热,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分离,精炼,加工煤,14,3,、石油的裂化和裂解,(,1,)裂化的目的:,(,2,)裂化的原理:,石油的裂解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含碳原子多的重油(烃)断裂成碳原子较少的烃的过程,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3,),裂解,:,深度的裂化。,裂解的目的:,获得乙烯、丙烯、甲烷等重要化工基本原料,。,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化水平的标志,15,C,16,H,34,C,8,H,18,+C,8,H,16,催化剂,加热、加压,十六烷,辛烷,辛烯,C,8,H,18,C,4,H,10,+C,4,H,8,催化剂,加热、加压,丁烷,丁烯,辛烷,C,4,H,10,CH,4,+C,3,H,6,催化剂,加热、加压,甲烷,丙烯,丁烷,C,4,H,10,C,2,H,6,+C,2,H,4,催化剂,加热、加压,乙烷,乙烯,丁烷,16,25%,产量提高,17,18,三、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天然气既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更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作为化工原料,它主要用于合成,和生产,等。天然气化工以含一个碳原子的甲烷为原料,通过化学变化形成含两个或多个碳原子的其他有机化合物。实现天然气的有效转化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氨,甲醇,19,天然气灶,液化天然气公交车,20,四、合成材料,1,、原料:,。,2,、合成材料基本特征:,。,3,、合成材料的合成原理:,。,例如:乙烯合成聚乙烯,,,丙烯合成聚丙烯,。,石油、煤、天然气,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加聚、缩聚,21,4,、聚乙烯与高分子化合物,(,1,)聚乙烯的生成,CH,2,=CH,2,CH,2,=CH,2,CH,2,=CH,2,+,+,+,CH,2,CH,2,n,nCH,2,=CH,2,CH,2,CH,2,n,聚乙烯,(,2,)高分子化合物及其特征,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是混合物,无固定的熔沸点。,22,加聚反应,聚合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的反应。,此反应属于乙烯的加成反应,所以这种聚合反应又叫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综合利用的意义:,物尽其用、保护资源,创造出更多产品。,23,聚丙烯:,单体:,CH,2,CHCH,3,24,聚苯乙烯,单体:,CH,2,CH,C,6,H,5,25,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单体:,CH,2,C,CH,3,COOCH,3,26,酚醛塑料,单体:,苯酚、甲醛,27,聚四氟乙烯,单体:,CF,2,CF,2,28,1,、回收利用废旧合成材料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熔融再生重新作成多种有用的材料;二是采用热裂解或化学处理的方法使其分解,用于制备多种化工原料;三是将废旧合成材料作为燃料使用。,29,第二课时,30,求知课堂互动,一、环境保护,1,、在环境问题面前,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对,的检测、,的治理、寻找从源头上治理,的生产工艺。,2,、化学在三废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环境情况,三废,环境污染,31,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1,、环境:主要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2,、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3,、环境污染:人类排放的污染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引起环境质量发生不良变化从而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现象。,因此,要随时进行环境监测!,如:水华、赤潮、酸雨、光化学烟雾,32,环境污染的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放射性、热、电磁波等)、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33,思考与交流,:,1,、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工业上常利用它们与一些廉价易得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加以控制、消除或回收利用。请举例说明这些方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和类型。,酸雨是指,PH5.6,的酸性降水,其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属于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会区域性或随风漂移形成对土壤肥力、森林、水生动植物和建筑物等的大范围危害。酸雨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燃烧、金属矿物的冶炼、生产和使用硫酸、硝酸的工厂等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造成的。,34,利用化学方法可以控制硫和氮氧化物,进而控制酸雨等危害。例如:针对我国以煤炭为主、酸雨类型属于硫酸型的特点,主要采取燃料预脱煤、炉内脱硫和烟囱排气除硫等措施,用,CaCO,3,、CaO、Ca(OH),2,、NH,3,、,水等吸收脱硫。,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SO,2,+2NH,3,+H,2,O=(NH,4,),2,SO,3,800,800,35,再如,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也同样需要控制,其中的氮氧化物还是光化学污染的主要成因,它比硫氧化物的消除难度大,一般采用,CH,4,、H,2,、NH3,等在,Pt、Pd,等催化作用下是氮氧化物还原,转化为,N,2,、CO,2,、H,2,O,等无害气体。,CH,4,+4NO,2,=,=,4NO+CO,2,+2H,2,O,CH,4,+4NO=,=,2N,2,+CO,2,+2H,2,O,Pt,400500,Pt,400500,36,水华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由于水的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如蓝藻、绿藻、硅藻等)的迅猛生长,水一般呈蓝色或绿色。,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37,赤潮是,由于海水中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异常增殖或聚集而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实际上,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的,它可因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颜色。,38,绿色化学理念,(防治优于治理),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从学科观点看:,是化学基础内容的更新。(改变反应历程),从环境观点看:,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一开始就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从经济观点看:,它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尽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热点:,原子经济性,反应物原子全部转化为最终的期望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39,40,41,再 见,4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