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docx

上传人:唯嘉 文档编号:10015736 上传时间:2025-04-17 格式:DOCX 页数:325 大小:22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5页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 单选题(共600题) 1、 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装在套子里的人》后有一道“研讨与练习”题,第一题是“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套子’ 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 (  ) A.知识系统 B.练习系统 C.助读系统 D.范文系统 【答案】 B 2、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教师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余因得遍观群书”中“因”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下列适合的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C.未若柳絮因风起 D.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答案】 A 3、阅读某教师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实用文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接触太少 B.实用文具有实用性,可以介绍事物、陈述事实、说明道理 C.实用文的教学方法决定着教学内容,两者都要体现多样化特色 D.实用文学习的社会情境特指基于社会生活建构的真实读写情境 【答案】 D 4、为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组织学生策划并举办了一场“文学知识竞赛”。在“快速抢答”环节中,主持人出示了以下内容,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并判断正误。下列文学常识内容说法有误的是( )。 A.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达.芬奇传》《米开朗基罗传》 B.契诃夫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C.《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都是大仲马的作品 D.《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正剧 【答案】 A 5、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修辞的理解与使用仍存在问题,便借用一些语句引导学生理解并判断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下列学生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 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夸张) B.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偶、双关)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拟人、比喻) D.没事的时候,她喜欢读读张爱玲。(借代) 【答案】 A 6、(2018年真题)理中丸是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其处方的君药是(  ) A.党参 B.炮姜 C.饴糖 D.土白术 E.炙甘草 【答案】 B 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的内容的一项是( )。 A.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B.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答案】 B 8、学习《故都的秋》后,教师安排学生课下收集描写景色的成语,下列不正确的是( ) A.云蒸霞蔚 B.阳春白雪 C.虎踞龙盘 D.鸟语花香 【答案】 B 9、某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修课程设置了“阅诸子百家之作,悟先贤圣人之道”的课外研习活动。下列作品中,不适合选人推荐作品的是( )。 A.《晋灵公不君》 B.《齐桓晋文之事》 C.《有无相生》 D.《秋水》 【答案】 A 10、在学习杜甫的《登高》时,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时,学生问落下的应该是树叶才对,应该把“木”改成“叶”。下列教师评价中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一项是(  )。 A.这个问题问得好、其他同学也有这么认为的吗 B.有批判意识,敢质疑教材,很好,请为他鼓掌。 C.有点道理、看看这首诗中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错误 D.有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值得表扬,能根据作者当时的心境说一下“落木”和“落叶”的区别吗 【答案】 D 11、以下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有关《散步》一课的总结环节设计片段(节选),阅读并回答问题。 A.回归生活环节的设计很有道理,学生阅读表现“亲情”和“生命”意识的文章,定会触动生活中的某种感受,“回归生活”十分必然、自然、天然 B.回归生活这个环节的设计很有意义,可把学生的意念和情感提高一步,对于树立人生中的美好情感、为人道德和责任意识,将发挥一定的作用 C.两个关于“回归生活”的启发性问题,问题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是毫无意义的提问 D.从思想情感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作总结,符合本节课教学的实际;但由于前面“回归生活”的设计欠缺深度,总结的内容缺乏应有的光彩 【答案】 C 12、以下关于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便于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模式和规律 B.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C.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D.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答案】 A 13、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教师请学生举出一些与“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诗句。下列学生所举诗句不合适的是( )。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B.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温庭筠《南歌子词》)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答案】 C 14、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备课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A.陈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侧重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 B.陈老师的做法关注学生在新闻阅读过程中精神的活动和生命的活动 C.张老师把新闻知识作为教学的引子,把阅读文本作为解释和印证新闻写作的范本,这种做法比较好 D.陈老师这样处理语言教学更实在 【答案】 C 15、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上课前先播放了一段腰鼓舞蹈,在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时,自然地导入新课。对该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方式,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 A.多媒体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 B.多媒体的使用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给学生提供教学信息 C.多媒体会占据课堂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D.多媒体可以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有所弥补,激发学生兴趣 【答案】 C 16、 教师在教学完《逍遥游》后,引导学生对“其”的代词用法进行归纳分类,下列与其他三项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D.未有知其修者 【答案】 B 17、在学习《陈情表》时,学生发现课文下面有很多对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解释,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 (  ) A.范文系统 B.知识系统 C.助读系统 D.作业系统 【答案】 C 18、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要求答题。 A.诵读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古代诗歌内容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B.比较阅读是分析“为什么这样写”,感受作品风格的有效策略 C.用“专门化”的术语解读诗歌,能有效提高诗歌教学效率 D.文中概括的三个层次是教学的层次,也是阅读古代诗歌的层次 【答案】 C 19、在进行“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这个综合性学习时,老师给大家讲几个以吝啬鬼形象出现的小说人物,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 B.泼留希金(《死魂灵》) C.严监生(《儒林外史》) D.聂赫留朵夫(《复活》) 【答案】 D 20、学习课文《春》,教师讲解文句“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补充运用该修辞手法的其他例句,从而引导学生对该修辞手法加以理解。下列适合的是( )。 A.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 B.老人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彭荆风《驿路梨花》) C.花朵儿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宗璞《紫藤萝瀑布》) D.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叶圣陶《苏州园林》) 【答案】 C 21、阅读《壶口瀑布》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通过视频展示壶口瀑布的气势,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瀑布的大气磅礴,创设了情境。营造了氛围 B.这段教学旨在让学生初读课文.对壶口瀑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感知,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这段教学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人手,宏观透视,重视“第一印象”“首感效应”的教学观念 D.在这段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也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答案】 B 2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让学生从题目中读出两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后面理清文脉奠定了基础 B.这一教学环节旨在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C.学生对蔺相如的言行,进行比较分析,完成了对他的立体剖析和全方位理解 D.学生的解析使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形象更加清晰,这为他们学习下面两个小故事打下了基础 【答案】 C 2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这则教学设计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着力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来解决未知的好习惯 B.这则教学设计突出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借助工具书,认识词中的重要字音、字词 C.这则教学设计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 D.这则教学设计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答案】 A 24、某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修课程设置了“阅诸子百家之作,悟先贤圣人之道”的课外研习活动。下列作品中,不适合选人推荐作品的是( )。 A.《晋灵公不君》 B.《齐桓晋文之事》 C.《有无相生》 D.《秋水》 【答案】 A 25、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与优良道德品质尤其重要,下列文章适合向学生推荐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的是( )。 A.《秋天的怀念》 B.《变色龙》 C.《敬业与乐业》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答案】 D 26、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古代诗词之修辞研究”主题活动,并给出以下几个示例,请学生找出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句子。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C.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荷心有露似骊珠,不是真圆亦摇荡(温庭筠《莲浦谣》) 【答案】 C 27、通过《再塑生命》,学生认识了海伦·凯勒,教师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表现女性人格魅力的文学作品,下列推荐不合适的是(  )。 A.托尔斯泰一《安娜·卡列尼娜》 B.川端康成一《伊豆的舞女》 C.夏洛蒂·勃朗特一《简·爱》 D.海伦·凯勒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答案】 B 28、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教师指出,明清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黄金时期。为了佐证这一论述.教师又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汤显祖—《牡丹亭》—明 B.兰陵笑笑生—《金瓶梅》—明 C.吴敬梓—《儒林外史》—清 D.蒲松龄—《聊斋志异》—清 【答案】 A 29、阅读某教师《狐独之旅》备课笔记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A.电影资源对教师备课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B.文意把握的具体要求制约了学生的思维 C.文意把握的四种方法在教学中难度相当 D.学情是备课过程中设计教学方案的依据 【答案】 D 30、某位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时,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作业: A.第一题意在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学生的思维规律来看,应放在第三问发问 B.第二题意在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结构上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路 C.第三题意在让学生具体结合本文.理解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D.第四题意在引导学生积累文中重要语段.从而学会应用于写作,着眼于学生的识字与写字、写作能力 【答案】 B 3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学生做了课堂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 A.“三曹”:曹操、曹植、曹冲 B.“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杜甫 C.“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询、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D.“一祖三宗”: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答案】 D 3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这一能力发展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  )。 A.积累·整合 B.感受·鉴赏 C.应用·拓展 D.发现·创新 【答案】 C 33、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后,对“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进行了理解分析并做了笔记。下列笔记内容错误的是( )。 A.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 B.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C.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 D.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有重点地落实语文课程目标 【答案】 D 34、在“文言七十二变”的活动中,教师建议学生整理教材中包含“之”的语句,并解释它在句中的词性和意义。下列对“之”的词性和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代词,这 B.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助词,的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动词,去,往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助词,的 【答案】 D 35、语文教学课堂有了多媒体的辅助会增加课容量,提升教学效率。下列多媒体使用不恰当的是( )。 A.教学《烛之武退秦师》,可以用课件的形式出示重点字词的词义、用法及特殊句式,使知识点被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大屏幕上,以便学生抓住重点 B.教学《雷雨》,可以通过链接一些经典剧目的影视剧,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物,从人物的语言、语气、神情、肖像等来理解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爱憎等情感的体验 C.教学《我有一个梦想》,可以适当地给学生链接一些名家名讲,比如《百家讲坛》 D.教学《琵琶行》,可以通过下载一些名家朗诵,使学生能充分地通过形象的语言进入诗歌的意境;还可以通过寻找一些比较匹配的音乐,供学生配乐朗诵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 【答案】 C 36、教师讲授朗读技巧时,举例说明汉语言现象中的变调问题,引导学生朗读中正确发音,以下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理想 B.转眼 C.体贴 D.涂改 【答案】 D 3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让学生从题目中读出两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后面理清文脉奠定了基础 B.这一教学环节旨在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C.学生对蔺相如的言行,进行比较分析,完成了对他的立体剖析和全方位理解 D.学生的解析使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形象更加清晰,这为他们学习下面两个小故事打下了基础 【答案】 C 38、阅读《归去来兮辞·并序》的评课记录,按要求答题。 A.背景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了铺垫 B.“少教多学”的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教师要清楚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环节的设计 D.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控自己的预设,按照预设进行教学 【答案】 D 39、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后,为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议论文,教师向学生介绍了以下议论文。下列不适合推荐的是( )。 A.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B.季羡林《希望在你们身上》 C.陶行知《创造宣言》 D.严文井《永久的生命》 【答案】 D 40、执教《祝福》一课,教师让学生思考:“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有哪些动词形象地凸显出祥林嫂的坎坷经历和悲惨遭遇 试着找出并简要说说你的看法。”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 )。 A.以描述人物命运的关键动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文本 B.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肯定。就能步步深入,明确课文主题 C.该题简单易操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与讨论答问的积极性 D.运用具体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符合小说教学规律 【答案】 B 41、在学习了杜甫的《望岳》之后,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首五言律诗进行赏析阅渎,以下不合适的是(  )。 A.李白《月下独酌》 B.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王维《使至塞上》 D.王绩《野望》 【答案】 A 42、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教师讲到“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B.刘湛秋《雨的四季》 C.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D.叶圣陶《苏州园林》 【答案】 B 43、阅读某教师在教学《逍遥游》时的导入语,按要求答题。 A.详解“逍遥”二字,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B.引用鲁迅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C.导入简练精要,既不会占用课堂教学太多时间,又简明扼要地指出了文章特点 D.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讲解其内容,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答案】 D 44、阅读某教师关于选修课程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A.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对授课教师的素养要求很高 B.教学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往往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 C.语文选修课教学能否成功,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 D.成功的选修课教学往往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答案】 C 45、初中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中国文学作品之最,学生做了以下笔记。其中无误的一项是(  )。 A.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史记》 B.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班超的《汉书》 C.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D.《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 【答案】 C 46、教师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向学生强调合理地使用不同意象对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诗歌意象与《雨霖铃》中“寒蝉、长亭”所渲染的气氛、表达的情感基本一致的是( )。 A.五柳 B.双鲤 C.南浦 D.流水 【答案】 C 47、学习完《西塞山怀古》后,教师向学生强调了怀古诗与咏史诗的区别并鼓励学生举办一场主题为“千年怀古”的怀古诗专题汇报会。下列诗歌不适合选入该专题的是( )。 A.李商隐《贾生》 B.杜牧《赤壁》 C.李清照《夏日绝句》 D.杜甫《蜀相》 【答案】 A 48、教师讲授完某教材中“对联”这一知识后.要求学生根据学到的相关理论选出与“长空有月明两岸”对仗工整的一项,以下符合要求的是(  )。 A.秋水不波行一舟 B.梨花带雨雨沾衣 C.银湖鱼跃数点星 D.月明两岸雁声惊 【答案】 A 49、针对学习任务群“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的教学,下列教师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让学生课后梳理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作家作品,发现有价值的文学现象与问题,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研讨 B.布置阅读所有发表的有影响的文学作品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尝试参与专业的文学评论 C.引导学生关注近期文学热点问题,了解不同观点,深入思考研讨,提高探究能力 D.让学生每读一篇必做读书笔记,围绕中心论题进行有准备的研讨,围绕专题选择合适的方式展示探究的成果 【答案】 B 50、阅读口语交际课“采访”的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教材要求和学情都是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 B.整个学习活动的设计具体、完整,具有可操作性 C.活动化的教学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D.教学内容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应该由学生来确定 【答案】 D 51、阅读《安塞腰鼓》教学设计(节选),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教学导人设置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民族文化,还激发了他们对安塞腰鼓文化的兴趣 B.听读设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消除了他们对这种艺术形式的陌生感,使他们获得直观的感受,同时还可以锻炼他们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C.使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能够真切感受文章的整体气势,把握节奏,通过选取词句,能够让学生准确理解安塞腰鼓的特点 D.选取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不利于学生对整体内容的理解 【答案】 D 52、学习《囚绿记》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有什么深刻内涵?教师提问后,教室内很安静,没有学生回答此问题。教师继而又提出了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又为何“怀绿”?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讨论,最终总结出文章内涵并有条理地表述出来。下列针对教师以上教学行为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 A.教师在首次提问无人回答后,应对学生行为及时给出正面评价,以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B.教师之后所提的三个问题是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控,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 C.后三个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理解文意 D.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讨论,体现出教师对学生适时、适度的引导作用 【答案】 A 53、阅读某教师《高中语文古诗文文学史观的实践路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A.当今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空间得到大力拓展 B.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最重要资源 C.实地考察、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丰富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对家乡意义深远 D.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开拓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答案】 D 5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整”。下列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必修课程的教学应立足于共同基础,重视日常语文积累,为学生学习选修课程奠定坚实根基 B.选修课程的教学应突出差异性和层次性,鼓励开展个性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C.必修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字运用、思考表达、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以及文化传承、理解与创新等方面的素养 D.选修课程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梳理和建构能力、文学作品的个性化体悟等能力,应注重学习“面”的广度,学习“点”的深度 【答案】 D 55、下列有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学习任务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B.“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贯串整个高中阶段,既有课内活动,也应有课外任务。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均安排1个学分,选修阶段不安排学分 C.“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D.“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任务群为2学分,18课时。建议设置3—4个专题,每个专题9—12课时 【答案】 D 56、阅读《<呐喊>自序》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学生自由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能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B.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内分工明确,有利于合作的顺利展开 C.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适宜,具有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D.教师明确提出班级展示要求,能够提高学习成果的质量 【答案】 C 57、某教师将要教学“泰戈尔诗选”专题,课前教师向学生推荐预习篇目,下列不合适的是( ) A.《吉檀迦利》 B.《飞鸟集》 C.《惩罚集》 D.《园丁集》 【答案】 C 58、阅读综合性学习“校园演说家”活动方案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A.比赛评价角度多元,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B.竞赛人人获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C.学校规定演讲主题是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 D.初赛的准备时间过长,会消耗学生的参赛热情 【答案】 A 59、阅读某教师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实用文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接触太少 B.实用文具有实用性,可以介绍事物、陈述事实、说明道理 C.实用文的教学方法决定着教学内容,两者都要体现多样化特色 D.实用文学习的社会情境特指基于社会生活建构的真实读写情境 【答案】 D 60、阅读《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堂提问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B.扩散式提问不拘泥于课文,由古人今,引发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C.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解读儒家经典的现实意义 D.打破了传统的接受型学习模式,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答案】 C 6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在这个片段中,教师抓住了“老爷”这个包含着丰富意蕴的词语大做文章,体现了教师深厚的语言文字素养 B.找对语言点后,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两次引入相关经验或知识给学生铺路搭桥,体现了教师强调要让学生经过努力.自主地获得知识的教学意识 C.“但是,既然旧情难忘,为什么又要喊周朴园为‘老爷’呢?”是铺垫性问题,打开了学生准确理解文中侍萍对周朴园称呼的巨大变化的原因大门 D.借助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知识,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侍萍执意要拉开距离的怨愤心理,激活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体现了教师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一教学技巧 【答案】 C 62、阅读《背影》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A.运用这样的导入,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加深学生对于课文感情基调的了解 B.导入体现了师生互动交流的新的教学理念 C.导人中互动较多,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见解,但不够简洁 D.学生通过导人环节,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答案】 C 63、学习诗歌《天仙子》,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全词表达的感情,理解“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名句,对这一活动分析正确的是( ) A.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创作特点 B.引导学生理解古典诗歌内容,体察作者情感 C.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体察、阐发与评价文本内容或形式 D.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思索、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 【答案】 B 64、某版初中语文教材《海燕》一课后附有一篇短文《句子成分》,这部分内容属于教科书的哪个系统 (  ) A.知识系统 B.练习系统 C.助读系统 D.范文系统 【答案】 A 65、某教师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谈及朱自清的散文有“抒情型”与“叙事型”的区分,以下不属于其“抒情型”散文的是( )。 A.《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B.《绿》 C.《背影》 D.《歌声》 【答案】 C 66、教授《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中“上”“下”的用法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词作状语”这种句法形式,特举例说明。下列举例不合适的是( )。 A.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D.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 【答案】 B 67、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实词“善”的意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素善留侯张良(与……亲善) B.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C.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良) D.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须臾(做好) 【答案】 D 68、某高中教师参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讨会后,制定了本班学生应达到的学业质量水平。下列合适的是( )。 A.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给出自己的评论 B.能凭借语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重要词语的隐含意思,体会词句所表达的情感 C.关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有探究文化问题的意识;对汉语、汉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较浓厚的兴趣,有主动积累、梳理、探究富有文化意蕴的语言材料的习惯 D.在鉴赏活动中,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文学作品,能具体清晰地阐释自己对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表现形式及作品风格的理解 【答案】 B 69、名著导读课上,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水浒传》这部经典著作,并请学生说出作品中著名的故事情节。下列学生总结的情节不属于《水浒传》的是( )。 A.智取生辰纲 B.三打祝家庄 C.火烧博望坡 D.大闹飞云浦 【答案】 C 70、阅读《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堂提问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B.扩散式提问不拘泥于课文,由古人今,引发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C.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解读儒家经典的现实意义 D.打破了传统的接受型学习模式,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答案】 C 71、在学习《陈情表》时,学生发现课文下面有很多对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解释。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 ) A.范文系统 B.知识系统 C.助读系统 D.练习系统 【答案】 C 72、学习《雨巷》一课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戴望舒作品的忧郁气息,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推荐了几篇诗作。以下不属于戴望舒作品的诗歌是( )。 A.《等你,在雨中》 B.《追梦者》 C.《偶成》 D.《我用残损的手掌》 【答案】 A 73、名著导读课上,教师向学生推荐具有自传色彩的名家名作,供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 )。 A.高尔基《童年》 B.钱钟书《围城》 C.郁达夫《沉沦》 D.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答案】 B 74、教学《空城计》,教师推荐另外几篇节选自四大名著的文章,建议学生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 ) A.《草船借箭》 B.《智取生辰纲》 C.《香菱学诗》 D.《范进中举》 【答案】 D 75、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豪放词的发展脉络,下列作品中属于豪放词的一项是( ) A.《声声慢》(寻寻觅觅) B.《踏莎行》(候馆梅残) C.《雨霖铃》(寒蝉凄切) D.《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答案】 D 76、阅读某教师教学《麦琪的礼物》一课时设计的课堂导语,按要求答题。 A.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教师用作者的故事来导入,切合小说的特点 B.导语过于冗长,不利于后面课堂内容的跟进 C.导语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究的热情 D.教师设计导语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爱听故事、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 【答案】 B 77、教师讲授朗读技巧时,举例说明词语的变调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发音,下列可以作为案例使用的是( )。 A.洗手 一般 B.朋友 异同 C.统一 五个 D.今年 六天 【答案】 A 78、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 A.教学内容繁杂.欠缺逻辑性和条理性.不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 B.问题设计太过集中.五个问题均是针对课文内容及文中的细节进行设计 C.问题(2)设计合理,契合教学内容,在此教学环节可集中解决 D.问题(3)(4)(5)与所设计的四个目标没有密切关系,可删除 【答案】 C 79、阅读某教师设计的杜甫《登高》的导语,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A.抓住了《登高》一诗沉郁顿挫的特点,导语设计与诗歌风格一致,烘托了气氛 B.这个设计没有回顾已有的知识,不符合导语设计的原则,不利于本节课对新知识的讲解 C.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D.这个设计画面感强,能让学生展开想象,这也正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 【答案】 B 80、教师讲解“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时,提及了其中的修辞手法,请学生举出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诗词。下列举例合适的是( )。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B.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答案】 D 81、学习完《窦娥冤》后,学生对文中窦娥的三桩誓愿进行总结,以下总结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B.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对统治阶级昏庸判案的愤怒 C.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 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 【答案】 D 82、某教材必修(3)第四单元的选文为《动物游戏之谜》《宇宙的边疆》《物理学家的教学历程》,对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的是(  )。 A.重视精神科学的培养,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 B.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C.学习科普文的写作方式,能够运用这种体裁进行文本创作 D.注意审美鉴赏。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答案】 C 83、阅读《变色龙》的课堂小结环节的教学实录,按要求回答问题。 A.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生发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迁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B.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了有机联系,将读和说两种能力要求合理整合,将课堂知识积极向课外拓展延伸 C.反复提到“和原文衔接”“和原文一致”“和原文中心思想吻合”等要求,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D.教师通过教学小结将学生思维发散开来,既巩固了当堂课的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答案】 C 84、教师在审阅学生的作文时.发现很多学生经常将破折号使用错。为了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破折号.教师特为学生列举了以下句子,其中破折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滨海航母主题公园风筝节上.各式纸鸢迎风起舞。其中全国最大、直径30米的巨型软体风筝——滚地龙的放飞成为节日的一大亮点。 B.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