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单选题(共600题)
1、某女性患者表现为头昏眼花、视力减退,肢体麻木,月经量少等症状。按照藏象理论,回答以下问题。
A.肝主藏血
B.肺朝百脉
C.心主血脉
D.肾主藏精
E.脾主生血
【答案】 A
2、患者,男,近日出现口腔黏膜溃疡,有明显的灼痛感,常因过食煎炒辛辣或寐少而发,伴口渴心烦,失眠溲短黄,大便秘结;检查见黏膜表面有黄白色假膜,周边红肿。舌红,苔黄或腻,脉数有力。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如下辨证。
A.香砂六君丸(内服)
B.复方黄连素片(内服)
C.桂林西瓜霜(外用)
D.固本益肠丸(内服)
E.复方甘草片(内服)
【答案】 C
3、我国最早论述声乐的著作是( )。
A.《唱论》
B.《词源》
C.《碧鸡漫志》
D.《闲情偶寄》
【答案】 A
4、《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 )课程领域提出7—9年级学生“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A.感受与欣赏
B.表现
C.创造
D.音乐与相关文化
【答案】 A
5、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是( )理念与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标志。
A.教育
B.美育
C.办学
D.育人
【答案】 A
6、“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体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 )理念。
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B.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C.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D.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答案】 B
7、张老师在讲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一课时,给同学们表演了一段民族舞,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演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讨论法
【答案】 A
8、器乐作品《新疆之春》是一首( )。
A.小提琴独奏曲
B.小号协奏曲
C.单簧管独奏曲
D.大提琴协奏曲
【答案】 A
9、普通高中演奏模块中培养学生演奏技能的正确方法是( )
A.增加演奏实践机会
B.使用专业的练习曲
C.识谱唱歌
D.加强识谱听音练习
【答案】 A
10、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在贝多芬的( )交响曲的展开部的末尾,音乐描写“英雄在号角声中从死亡的深渊里站起”。
A.第三
B.第五
C.第六
D.第九
【答案】 A
11、下列关于奏鸣曲式展开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展开部通常由导入部分、中心部分、准备句组成
B.展开部中调性的选择和顺序是自由的
C.展开部是音乐形象矛盾冲突的中心,是奏鸣曲式必不可少的结构
D.展开部在呈示部材料的基础上展开,也可以采用新的主题
【答案】 C
12、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识读乐谱”?( )
A.用声音、语言、动作表现节奏
B.跟随老师唱出乐谱
C.认识常用音乐记号
D.用人声模仿器乐音色
【答案】 D
13、我国著名乐曲《万马奔腾》是()的乐曲。
A.维吾尔族
B.哈萨克族
C.蒙古族
D.羌族
【答案】 C
14、下列选项中,关于奏鸣曲的描述有误的是( )。
A.奏鸣曲式适于表现音乐形象的矛盾、冲突以及戏剧性的发展
B.呈示部维持在主调不会转调
C.展开部是奏鸣曲中调式最不稳定的部分
D.再现部需要回归奏鸣曲的主调
【答案】 B
15、由马思聪创作,部分主题源自《墙头上跑马》等民歌的小提琴曲是( )。
A.《摇篮曲》
B.《绥远组曲》
C.《西藏音诗》
D.《牧歌》
【答案】 B
16、木管乐器中两两相同的乐队编制称为( )。
A.单管编制
B.双管编制
C.三管编制
D.四管编制
【答案】 B
17、“教师可弹奏(或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形成浓郁的艺术氛围。”这属于( )常规。
A.课后
B.课堂
C.课前
D.课外
【答案】 C
18、下列乐器中属于“竹”类材料制作的乐器是( )
A.笙
B.箫
C.磬
D.筝
【答案】 B
19、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以下课程基本理念正确的是( )。
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B.以学生兴趣为标准
C.以音乐实践为出发点
D.以学科综合为方法
【答案】 A
20、《幻想交响曲》是法国作曲家( )创作的。
A.勃拉姆斯
B.柏辽兹
C.罗西尼
D.圣一桑
【答案】 B
21、在新学年开始之际,音乐教师全方位地了解所教学段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音乐学习状况、基础,从而更好地安排、设计本学年的课程。这种方式属于( )。
A.教学策略
B.教学评价
C.教学反思
D.学情分析
【答案】 D
22、王某,女,三岁,体质虚弱,平时易感冒、消瘦、面色萎黄、厌食、大便溏稀。
A.山药
B.藿香
C.补骨脂
D.白术
E.当归
【答案】 D
23、在音乐学习的入门阶段,提倡运用富有节奏的语言、歌词和打击乐器通过教学的是()
A.达尔克罗兹
B.奥尔夫
C.柯达伊
D.铃木镇一
【答案】 B
24、“老师引导学生用5 1 2 3 5 6几个音填人4张节奏卡片,组成一条旋律”,这一教学活动体现的是()。
A.欣赏
B.演唱
C.创造
D.演奏
【答案】 C
25、该证可见口干,其特点是 查看材料
A.饮水量少,水入即吐
B.大渴喜冷饮
C.但欲漱水不欲咽
D.渴喜热饮
E.口虽干但不喜饮
【答案】 C
26、《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曲,原名为《夕阳箫鼓》,乐曲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该曲主题旋律在创作手法上采用了中国民乐传统的()。.
A.螺蛳结顶
B.鱼咬尾
C.模进
D.同头换尾
【答案】 B
27、“我们通过歌声与音乐家共同回忆了美好的童年,这使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童年,童年就是一首诗,童年就是一首歌,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这支美好的童年的歌。”这句话是指教学的( )。
A.导课环节
B.内容环节
C.结课环节
D.反思环节
【答案】 C
28、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的是
A.液
B.津
C.精
D.气
E.血
【答案】 A
29、《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初中生每学年要能够演奏乐曲( )首。
A.2~3
B.3~4
C.4~5
D.5~6
【答案】 A
30、传统戏曲行当中常有“大花脸”“二花脸”和“小花脸”之说,其中“小花脸”属于哪个行当?( )
A.生
B.旦
C.净
D.丑
【答案】 D
31、提出“大音希声”这一音乐美学思想的是( )。
A.墨子
B.荀子
C.庄子
D.老子
【答案】 D
32、增二度是( )的特性音程。
A.和声调式
B.混合利底亚调式
C.利底亚调式
D.多利亚调式
【答案】 A
33、在《彝族舞曲》一课中,“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民族舞曲体裁有初步了解”,体现了( )教学目标。
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过程与方法
C.知识与技能
D.感受与欣赏
【答案】 C
34、下列哪首歌曲属于欢乐美的范畴?()
A.《春节序曲》
B.《小放驴》
C.《创世纪》
D.《威尼斯船歌》
【答案】 A
35、该患者应辨为何证 查看材料
A.食伤肠胃
B.肝郁脾虚
C.脾肾阳虚
D.脾胃气虚
E.湿热内蕴
【答案】 C
36、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曾因大胆和尖锐的创作风格而被评价为“足球音乐”,他的歌剧代表作是
A.《彼得与狼》
B.《战争与和平》
C.《卡门》
D.《沃采克》
【答案】 B
37、学生分组为音乐作品编配音效时,最适宜调动学习兴趣的方法是( )。
A.教师讲授编配伴奏的基本方法
B.教师示范如何操作
C.教师为学生提供范例
D.学生分组探索,教师指导帮助
【答案】 D
38、为了发现音乐与艺术以外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老师需要向学生布置一次作业。 下列哪种活动符合这一教学主题?
A.要求学生自选一个戏曲唱段, 模仿学习后在课堂上表演
B.要求学生将老师弹奏的单声部旋律用谱子记录下来并模唱
C.要求学生排练一首室内乐作品
D.要求学生自制简易乐器并说明发声原理
【答案】 D
39、下列对于初中音乐演唱教学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歌唱时精神饱满,思想集中,不能松松垮垮,要处在“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最佳状态
B.声音情感表现力是歌唱的生命、艺术的灵魂
C.声乐中的技巧表现力体现在处理歌曲时要合理地、灵活地运用对比、变化的规律,常常涉及三个方面:速度、力度和音色
D.在演唱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演唱进行评价,尤其要关注对演唱歌曲技能技巧的掌握
【答案】 D
40、20 世纪 30 年代是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繁盛时期,下列哪首歌曲是当时的电影插曲?
A.《天涯歌女》(贺绿汀)
B.《红豆词》(刘雪庵)
C.《山在虚无缥缈间》(黄自)
D.《叫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
【答案】 A
41、1829年,( )指挥演出了巴赫的《马太受难乐》,从而推动了19世纪“巴赫复兴运动”的兴起。
A.舒曼
B.舒伯特
C.韦伯
D.门德尔松
【答案】 D
42、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曲作者是( )
A.谷建芬
B.徐沛东
C.施光南
D.印青
【答案】 C
43、下面谱例出自歌剧《卡门》,其体裁是( )
A.哈巴涅拉
B.玛祖卡
C.进行曲
D.谐谑曲
【答案】 C
44、患者,男,30 岁,工人。患者于五天前开始出现咳嗽加剧,痰稠色黄,气喘息粗,烦躁不安,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A.杏苏散
B.桑菊饮
C.桑杏汤
D.清金化痰汤
E.百合固金汤
【答案】 D
45、我国的教育体系自形成以来就一直受西方及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在音乐教学评价方面同样如此。虽然在较长时间的发展中经过不断地融合和改革,教育体系基本适应于我国的国情,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教育的发展,仍出现了一些不适应于现代教育理念的地方,因此我们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音乐课程的评价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下列不属于新型
A.审美教育思想
B.主体教育思想
C.综合教育思想
D.情感教育思想
【答案】 D
46、霉菌易萌发的相对湿度是 查看材料
A.60%以上
B.65%以上
C.70%以上
D.75%以上
E.80%以上
【答案】 D
47、 "在音乐课上聆听音乐《歌唱祖国》时,学生能够辨识A乐段和B乐段”,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中认知领域层次的分类,这属于哪个认知层次?
A.评价
B.分析
C.理解
D.创造
【答案】 B
48、下列传统乐种属于丝竹乐的是( )。
A.福建南音
B.十番锣鼓
C.苏南吹打
D.冀中管乐
【答案】 A
49、下列哪部作品属于欢乐美的范畴( )
A.《春节序曲》
B.《小放驴》
C.《祖国颂》
D.《威尼斯船歌》
【答案】 A
50、下面谱例出自河北沧州《茉莉花》,它被运用在哪一部管弦乐作品中( )
A.谭盾《纸乐》
B.鲍元恺《炎黄风情》
C.朱践耳《江雪》
D.徐振民《枫矫夜泊》
【答案】 B
51、下列作品中属于音乐剧的是( )
A.《茶花女》
B.《达芙妮与克罗埃》
C.
D.《沃采克》
【答案】 C
52、除了以甘美兰为代表的“锣群文化”外,东南亚音乐的另一个标志是( )。
A.竹乐
B.拉格
C.呼麦
D.玛卡姆
【答案】 A
53、下列音程中音数是21/2的是( )
A.增四度
B.小三度
C.增三度
D.纯五度
【答案】 C
54、教学中应设置引起学生注意的好的导入,设置引人人胜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注意在音乐课上要让学生动起来等体现了对( )的评价。
A.教学方法
B.教学内容
C.教学手段
D.教学目标
【答案】 A
55、该患者应辨证为 查看材料
A.心气虚
B.脾阳虚
C.心阳虚
D.肺气虚
E.脾气虚
【答案】 C
56、王某,女,三岁,体质虚弱,平时易感冒、消瘦、面色萎黄、厌食、大便溏稀。
A.宜用轻清之品
B.宜佐凉肝定惊之品
C.宜佐健脾和胃之品
D.宜用大补之品
E.用药及时,用量要轻
【答案】 D
57、王某,女,三岁,体质虚弱,平时易感冒、消瘦、面色萎黄、厌食、大便溏稀。
A.人参
B.山药
C.何首乌
D.补骨脂
E.熟地
【答案】 B
58、西方音乐史上“歌曲之王”指的是( )。
A.舒伯特
B.莫扎特
C.舒曼
D.勃拉姆斯
【答案】 A
59、韦伯的《魔弹射手》被公认为德国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在该作品中,韦伯首创了( )贯穿整部歌剧的始终。
A.主导动机
B.主题变形
C.主导乐思
D.主题变奏
【答案】 A
60、传统器乐曲《凤凰展翅》的演奏乐器属于八音分类法中的( )
A.金
B.土
C.匏
D.革
【答案】 C
61、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机构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设有大乐署、教坊与“小部音声”的朝代是( )。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B
62、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被称为“爵士乐之父”,对于爵士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世纪风靡美国的爵士乐起源于( )。
A.南美洲音乐
B.苏格兰音乐
C.非洲音乐
D.澳洲土著人音乐
【答案】 C
63、交响诗和交响曲的主要区别是( )。
A.乐器的数量
B.乐器的种类
C.篇幅的大小
D.乐章的多少
【答案】 D
64、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教学对象、行为活动、行为条件和( )
A.教师
B.学生
C.行为标准
D.活动环境
【答案】 C
65、“大地留下我的梦,信天游带走我的情,天上星星一点点,思念到永远……”20世纪80年代,著名作曲家解承强创作的这首《信天游》在全国刮起一股强劲的“西北风”。以下歌曲中属于信天游的是( )
A.《上去高山望平川》
B.《沂蒙山小调》
C.《对鸟》
D.《赶牲灵》
【答案】 D
66、歌曲《松花江上》的曲作者是( )
A.黎锦晖
B.张寒晖
C.麦新
D.聂耳
【答案】 B
67、音乐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 )
A.情感体验
B.生活体验
C.学习体验
D.内心体验
【答案】 A
68、下列有关变奏曲式的叙述有误的是( )。
A.主题不宜过大,一般为二段式结构
B.主题不宜太复杂,但需要有鲜明的性格
C.变奏与变奏之间一般相对独立,次序可以颠倒
D.以变奏手法为基础,但也常与其他各种手法和结构原则一起结合使用
【答案】 C
69、服用七厘散的药引应选
A.黄酒
B.姜汤
C.米汤
D.盐水
E.清茶
【答案】 A
70、下面乐谱所显示的音乐主题选自( )
A.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
B.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春天》第一乐章
C.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的《四月——松雪草》
D.门德尔松钢琴套曲《无词歌》中的《春之歌》
【答案】 A
71、在欣赏《春节序曲》时,下列哪个活动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实践 ( )
A.听音乐想象秧歌表演的动作
B.观看秧歌表演视频
C.哼唱主题模仿秧歌表演
D.讨论观看秧歌表演的感受
【答案】 C
72、下列哪个音程是倍增六度音程的转位音程?( )
A.倍增三度
B.倍减三度
C.增三度
D.减三度
【答案】 B
73、下列有关交响乐队的正确说法是()。
A.弦乐组处于乐队的从属地位
B.铜管乐组富于色彩变化,木管乐组具有明亮的音响
C.铜管乐组具有明亮的音响,木管乐组富于色彩变化
D.打击乐组处于乐队的核心地位
【答案】 C
74、( )体现出很高的思想境界与教学境界。作为老师首先要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有时甚至还要预想批评的后果。
A.课中反思
B.课后反思
C.合作反思
D.持续反思
【答案】 A
75、“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朗诵诗歌,配合各种声势活动,使用回声的方式让学生模仿,从而训练学生的听觉、记忆和句式感。”上述“原本性”教学方法体现的关系是( )。
A.听赏——理解——创新
B.认知——符号——分析
C.语言——动作——舞蹈
D.欣赏——表述一一即兴
【答案】 C
76、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练习法时应做到(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答案】 B
77、“在一节《寻找春天》的音乐活动课上,教师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中的打击乐器模仿春天的自然音响。当音乐响起时教室里热闹鼎沸,有的学生用大鼓模仿雷声,有的学生使劲摇串铃模仿雨声,有的学生用铃鼓模仿风声……教室里说笑声、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声混成一团。”这种现象说明本堂课存在哪个问题?( )
A.自娱自乐,缺乏审美
B.枯燥听讲,缺乏操作
C.乱敲乱奏,缺乏合作
D.精心构思,缺乏实践
【答案】 C
78、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列哪句描述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
A.学会用简单的舞蹈语汇表现《春江花月夜》的诗情画意
B.能够背唱《眷江花月夜》的主题
C.在听、唱、演的实践活动中,运用比较、探究等方法体验《春江花月夜》的意境
D.能利用身边的各种道具进行音响的造型创造,展现《春江花月夜》的意境
【答案】 C
79、一节课中将鉴赏、歌唱、器乐演奏及音乐常识等教学任务进行综合安排,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变换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种形式的音乐课程属于( )。
A.单一课
B.综合课
C.必修课
D.选修课
【答案】 B
80、在一堂高中音乐课中,王老师引导学生先后听赏李斯特的钢琴独奏曲《钟》以及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钟》,并请学生比对两首作品的差异,品鉴两者各自的美感,分析其中的原因。这一教学活动属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课程中的( )模块。
A.音乐鉴赏
B.音乐编创
C.歌唱
D.音乐与舞蹈
【答案】 A
81、海顿的《创世纪》属于音乐美范畴中的()。
A.崇高美
B.欢乐美
C.戏剧美
D.悲剧美
【答案】 A
82、下列关于音乐和文本之问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歌词采用了传统的拉丁经文
B.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歌词来自歌德的诗作
C.舒伯特的《魔王》歌词作者为德国诗人席勒
D.马勒的《大地之歌》以德文版的中国唐诗为歌词
【答案】 D
83、在初中二年级的一节欣赏课上,学生围绕歌曲《西风的话》所表达的情感展开了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并不偏向任何一方,而是请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并仔细聆听、感受。学生在感受、交流中豁然开朗,深化了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最后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本堂课。下列对该教师的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
A.以学生为主体
B.教师本位
C.实践性
D.强调音乐实践
【答案】 A
84、《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六乐章《黄河怨》是一首( )。
A.女高音独唱
B.女中音独唱
C.混声合唱
D.女声二部合唱
【答案】 A
85、在欣赏一个音乐作品的时候,学生有的感觉到“愉悦”,有的感觉到“热情”,有的感觉到“幸福”,教师则以开放的态度让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音乐体验。这位教师的教学体现了( )的美学观点。
A.表情主义
B.极简主义
C.所指论
D.形式主义
【答案】 A
86、下列作品属于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答案】 A
87、女性患儿,10岁,因发热、头痛、喉痒、咳嗽3天到儿科门诊治疗,经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清开灵25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输入药液约50ml,病人开始胸闷不适,继而呼吸急促、烦躁、惊叫,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双肺可闻弥漫性湿性啰音,心律40次/分,口唇发钳,脉搏消失,血压未测及。
A.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曾发生过不良反应的患者不宜使用
B.清开灵注射液需联用其他药物一起配伍使用
C.使用时,不宜超剂量.高浓度应用
D.对于老年人.儿童患者应谨慎使用
E.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停用,并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答案】 B
88、“小龙是初一的学生,他在音乐课上发出持续不断的吵闹声,张老师让他站在教室的角落里,十分钟后,他承诺不再吵闹,张老师让他回到了座位上,和大家一起上音乐课。”从行为主义观点来看,张老师的做法属于( )
A.连续渐进
B.正强化
C.负强化
D.塑造
【答案】 C
89、咬字吐字属于十三辙中“怀来”辙的是( )
A.家、巴、蛙、花、瓜
B.刀、飘、高、条
C.爹、爷、歇、铁、月
D.该、哀、灾、歪、柴
【答案】 D
90、下列选项中,歌曲名称与其音乐风格来源配对错误的是( )(易错)
A.《给你一点颜色》—华阴老腔
B.《好汉歌》—鲁豫民歌
C.《鸿雁》—蒙古呼麦
D.《东方红》—陕北民歌
【答案】 C
91、17世纪的序曲分为两种,“慢一快一慢”三个乐章属于( )。
A.法国式序曲
B.意大利式序曲
C.英国式序曲
D.美国式序曲
【答案】 A
92、毒性中药的药性峻烈,掌握其用法用量显得尤为重要。用量0.015~0.03g,多入丸散用的毒性中药是
A.生附子
B.蟾酥
C.生甘遂
D.红粉
E.天仙子
【答案】 B
93、以“春天”这个主题,音乐教师让学生们欣赏了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这体现了音乐比较中的( )
A.同类体裁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比较
B.同类题材不同体裁乐曲的比较
C.不同表演个性方面的比较
D.不同风格的比较
【答案】 B
94、下列关于南方曲笛与北方梆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方曲笛擅长使用舌的技巧,旋律多具跳跃的特点
B.南方笛曲风格典雅、音色柔和、抒情性强
C.北方梆笛擅长使用气的技巧,旋律多连贯、平衡
D.北方梆笛曲风优美、柔和,多以抒情为主
【答案】 B
95、饮在胸膈则见
A.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疼痛
B.胸协胀满,咳唾引痛
C.胸闷,咳喘,不能凭我,其形如肿
D.喉中有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E.肠鸣沥沥有声
【答案】 C
96、柴可夫斯基为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的重建而作,以俄法战争为题材创作的单乐章标题交响乐作品是( )
A.《第六“悲怆”交响曲》
B.《1812年序曲》
C.《第四交响曲》
D.《第五交响曲》
【答案】 B
97、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的认知主要通过看、听、动和接触等行为达成。下列哪一种行为属于感知运动阶段( )
A.通过教师讲授,学生理解和掌握某一音乐概念
B.通过练习,了解和掌握记谱法的规则
C.通过演奏,识别和比较不同速度的同一首旋律
D.通过对实际音响的感知,建立声响的存储库
【答案】 D
98、某位教师在课堂结束后对学生的评价如下:“这节课,我们认识到音乐是有着深远意义和明确目的的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初步掌握了一些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在无伴奏的前提下,能够把握好节奏、音准,而且善于总结,并实际运用。”以上案例体现了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音乐课程的()特点。
A.强调学科综合
B.注重学生体验
C.加强人文教育
D.关注知识更新
【答案】 B
99、依据八音分类法,成语“滥竿充数”中的“竽”与 下列哪件器属于同一类?
A.箫
B.笛
C.笙
D.篪
【答案】 C
100、“老师播放音乐,请学生在欣赏卡上注明乐曲中法国号一共演奏了几次主题A”,这一课堂活动突出的是()。
A.模唱
B.编仓
C.律动
D.听辨
【答案】 D
101、下列哪种音乐体裁起源于16世纪的牧歌?( )
A.清唱剧
B.康塔塔
C.艺术歌曲
D.声乐套曲
【答案】 D
10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治寒以热
【答案】 C
103、在《桑塔·露琪亚》一课中,教师在学生听了两遍歌曲后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学生歌曲中有几个声部在歌唱。这个问题的提出应该出现在( )环节比较合适。
A.导入
B.总结归纳
C.初步感知
D.拓展延伸
【答案】 C
104、在高中鉴赏课《沂蒙山小调》中,聆听结束后老师请学生回答歌曲的体裁,学生回答后老师对学生做出鼓励性评价,并在学生成长阶段评价记录册中写道:“该同学能够准确听辨不同的体裁和形式”。这种评价方式是()。
A.自评
B.互评
C.他评
D.定量测评
【答案】 C
105、下列选项中( )是变奏曲式的结构。
A.A+B+C+A+D+A
B.A+B+A+C+A+A
C.A+B+A+C+A+D+A
D.A+A1+A2+A---3+A4
【答案】 D
106、下列不属于混声合唱的是()。
A.男声+童声的混声合唱
B.男女四部混声合唱
C.男女声+童声的混声合唱
D.女声+童声的混声合唱
【答案】 D
107、在唱歌课《雪绒花》学唱环节,学生们在老师的钢琴伴奏声中都很投入并轻柔地演唱这首旋律优美、抒情的歌曲,突然老师听到从角落里冒出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随之教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哄笑声,原来是班里的一位经常调皮的学生发出的,他平时就喜欢在在下课时的走廊里大声唱歌,并引此为傲。这位老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呵斥了这位学生。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案例中老师的做法违背了什么理念?( )
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B.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C.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D.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答案】 D
108、《走进新时代》是音乐家( )于1997年创作的歌唱作品。
A.李劫夫
B.印青
C.谷建芬
D.王佑贵
【答案】 B
109、主痛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答案】 B
110、音乐课上,老师带领大家欣赏了中国经典二胡曲《二泉映月》,并介绍了有关作曲家阿炳的生平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在欣赏完此曲后,又紧接着聆听了外国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春》,将两种不同的乐器进行了对比。这体现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哪一基本理念?( )
A.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
B.丰富课程选择,满足发展需求
C.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作潜能
D.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答案】 D
111、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活动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肝气
【答案】 A
112、在欣赏《春节序曲》时,下列哪个活动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实践 ( )
A.听音乐想象秧歌表演的动作
B.观看秧歌表演视频
C.哼唱主题模仿秧歌表演
D.讨论观看秧歌表演的感受
【答案】 C
113、汉代文人音乐的标志是()。
A.礼教
B.乐教
C.歌舞
D.琴学
【答案】 D
114、表现性评价是指教师为测试学习结果而创设与其应用情境相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下列评价方式属于表现性评价的是( )
A.学生用口风琴吹奏学唱过的歌曲旋律
B.教师用书面试卷测试音乐常识
C.老师将本学期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做成评价表
D.学生将基本资料、音乐学习专长及心得做成个人档案
【答案】 A
115、 初中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中,教师由情境创设法引入本节课主题《卡门序曲》,和学生一起将音乐完整地聆听2遍,并介绍了音乐背景和曲式结构,并请学生一起学习了西班牙舞蹈,留下开放作业,请学生回家之后聆听其他乐章。上述案例当中,教师的课程当中缺少了( )环节。
A.分段欣赏音乐,关注音乐主题
B.新课导人
C.把握整体风格,扩展延伸
D.完整聆听音乐,体会情绪与结构
【答案】 A
116、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的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阳明大肠经
D.足太阳膀胱经
E.手太阳小肠经
【答案】 D
117、歌剧《伊凡·苏萨宁》是( )的著名作品。
A.格林卡
B.柴可夫斯基
C.卡拉扬
D.肖斯塔科维奇
【答案】 A
118、《斗牛士之歌》是( )中的片段。
A.《茶花女》
B.《卡门》
C.《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D.《唐璜》
【答案】 B
119、将曲调的某一部分重复,另一部分重新发展,这种手法叫( )
A.局部重复
B.严格重复
C.对比
D.贯穿
【答案】 A
120、音乐教学当中,教学艺术的( )功能更加明显。
A.艺术
B.愉悦
C.审美
D.美育
【答案】 B
121、古典音乐欣赏课上,刚讲完导入部分,教师就发现下面坐着的学生昏昏欲睡,教师本来设计的是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作品,看到这个场景,教师直接调整了教学内容,播放海顿的《惊愕交响曲》,同学们顿时被“惊”了一下,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很多。教师的这种行为,符合下列哪种调控方式?( )
A.温处理
B.热处理
C.冷处理
D.急处理
【答案】 B
122、“概念、理论等并不是世界的答案,判别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不是看其是否正确反映客观实际,而是看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感觉和效果。”这是( )的主要观点。
A.永恒主义
B.实用主义
C.存在主义
D.解构主义
【答案】 B
123、在学唱戏曲唱段时,老师要求学生先聆听范唱,再调整自己的演唱,力求准确表现戏曲唱段的特点跟韵味。这一活动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哪项能力?
A.理解能力
B.模仿能力
C.合作能力
D.欣赏能力
【答案】 B
124、《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包括(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答案】 B
125、音乐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有效手段,其核心内容是( )
A.审美体验
B.技能训练
C.心理干预
D.知识传授
【答案】 A
126、南朝律学家何承天的( )已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
A.新法秘律
B.新律
C.六十律
D.三分损益律
【答案】 B
127、《智斗》选自( )。
A.传统京剧《沙家浜》
B.传统京剧《红灯记》
C.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D.现代京剧《沙家浜》
【答案】 D
128、歌曲《南泥湾》的曲作者马可还作有歌剧( )
A.《兄妹开荒》
B.《牛永贵挂彩》
C.《夫妻识字》
D.《刘胡兰》
【答案】 C
129、在下列歌手中被记载为“喉啭一声,响传九陌”的是()。
A.许永新
B.秦青
C.韩娥
D.薛谭
【答案】 A
130、马可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由其创作的以歌颂开荒生产的八路军战士把荒凉的陕北改造成美丽的“江南”的作品是( )。
A.《兄妹开荒》
B.《夫妻识字》
C.《牛永贵负伤》
D.《南泥湾》
【答案】 D
131、除了以甘美兰为代表的“锣群文化”外,东南亚音乐的另一个标志是( )。
A.竹乐
B.拉格
C.呼麦
D.玛卡姆
【答案】 A
132、当课堂上出现的教学情境与预设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就感到束手无策,不知应变,有时为了上好一节教学目标明确、知识点充分展示的课,我们会绕过问题直奔目标。也许整节课的教学结果是无可挑剔的,但也使得整节课的教学变得机械化和程式化。教师忽略了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甚至学得毫无兴致。因此,在课前设计教学预案时,教师应该( )
A.给教学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
B.营造宽松愉悦氛围,提供生成土壤
C.课中生成,与学生共建“互动网”
D.活学活用
【答案】 A
133、下列选项对汉代音乐发展论述错误的是()。
A.秦朝时期就已经建立了乐府
B.著名的音乐家李延年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新声二十八解”
C.汉代乐府的任务就是大规模、大范围地采集民间歌谣
D.汉代乐府中有大乐司、乐师等乐官,且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答案】 D
134、( )体现出很高的思想境界与教学境界。作为老师首先要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有时甚至还要预想批评的后果。
A.课中反思
B.课后反思
C.合作反思
D.持续反思
【答案】 A
135、( )教学是培育学生音乐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重要途径。
A.歌唱
B.音乐编创
C.音乐鉴赏
D.演奏
【答案】 C
136、下列( )不属于传统音乐教育体系所包含的属性。
A.量化分解性
B.片面单一性
C.动态终结性
D.提前预见性
【答案】 C
137、“在“创作”模块的教学中,程老师先让学生欣赏《舟山锣鼓》,并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出其中的数列结构创作手法,然后, 教师提供一个节奏动机,让学生运用该技法进
展开阅读全文